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男女生在语文文体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些差异,笔者调查现状,分析原因,探究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生性别、心理、性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教材编写的差异。建议调整教学策略,中考、高考命题也考虑男女生阅读和写作的差异及性别思维特点,调整方案,正确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2.
初中男女生在语文文体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些差异,笔者调查现状,分析原因,探究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生性别、心理、性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教材编写的差异.建议调整教学策略,中考、高考命题也考虑男女生阅读和写作的差异及性别思维特点,调整方案,正确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自编中学生学习情感影响因素问卷对民办中学31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朋友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教育增值评估在控制学生背景因素的基础上评价学校效能,是教育评价方法中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对上饶市30所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的增值评估结果显示:增值分与原始分的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效能有显著差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效能有显著差异。学校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没有显著的效能差异,但对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有显著的效能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学生焦虑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聋校中学生与普通学校听力正常中学生的焦虑及其应对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聋校与普校中学生总体在学习焦虑和积极合理化解释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比较中,聋校与普校男中学生在学习焦虑上有显著差异,女中学生在积极合理化解释上有显著差异;在年级比较中,聋校与普校初中生在学习焦虑、积极合理化解释以及问题解决上有显著差异,高中生在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并就聋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一百五十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和谐显著相关,自我和谐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高中生的自我和谐三个维度与常模均有显著差异.自我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症状的预测变异量.同时学生的寄宿与否、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类型等因素对学生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3714名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进行了调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家庭背景因素后,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效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其中有7.14%的学校效能差异来自于这种组间差异,而且城市民工子弟学校效能的组内差异要明显大于公办学校,这反映了流动儿童的学业成就低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学校层面因素的影响;而在考虑学校层面与班级层面的因素后,学生的性别因素、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支出水平以及学生个体满意程度对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善流动儿童个体及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是提高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效能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基于S市30 006名初中生在2016年、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的监测数据,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的个体与学校因素。研究发现:在学生个体层面,性别、入学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意志、早餐情况、父母参与学习均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学校层面,学校平均入学成绩和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均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向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要建立科学的学校增值评价模型;从学校教师角度出发,要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品质;从学生家长角度出发,要全方位关爱孩子,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别心理差异的形成既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应为男女儿童提供均等的活动机会,重视和加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改进儿童读物的内容,尝试两性化教育等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自编中学生学习情感影响因素问卷对民办中学31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朋友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自编中学生学习情感影响因素问卷对民办中学31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朋友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学习情感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昌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内容有偏差:生活事务、思想情感和心理方面偏多,性教育和专业方面偏少。另外,不同性别大学生家庭教育内容在“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和意义”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产生偏差和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有利于大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3.
西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是西方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很多重要成果,这些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甚至对立,如:男生比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占优势;男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各有优势;男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无显著差异等.有的学者从男女先天的智力和生理特征的角度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有的学者从自我信念体系、社会文化及学校因素、教师观念、家长观念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了平衡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我们应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实施单一性别教育,开展"因性施教"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学学习兴趣(I)和学习能力(J)两个指标针对高中三个年级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表明:1)年级因素、性别因素以及年级和性别的交叉因素对数学学习的状况非常明显的影响,年级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而性别只对学习能力有影响,对学习兴趣无显著影响。2)随着年级的升高,男、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随之发生显著地变化,男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强,因此高三男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最高;高一年级女生的学习兴趣最低,而高三女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高于高一、高二年级。3)通过年级因素的多重比较发现,在学习兴趣方面,高二、高三无显著差别,且均高于高一;在学习能力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且高三最高,高二次之,高一最低。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政策的目标,我国政府始也终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追访数据,探究我国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质量维度来看,在剥离了学生背景因素、学校构成因素的影响后,各学校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从公平维度来看,各学校对不同认知能力基础、不同性别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从质量维度与公平维度之间的关系来看,部分学校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高效能,且在缩小认知能力基础或性别等因素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也具有高效能,证明了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6):147-154
运用课堂师生互动量表和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对安徽省4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课堂师生互动状况在性别、学校类型上呈现显著差异,但在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生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大学生学习投入中活力和专注维度在性别上呈现显著差异,在奉献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学习投入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和学校类型上均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大学生课堂师生互动状况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课堂互动状况越好,学习投入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学校有必要承担起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的职能.一方面,促进儿童发展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责任,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强化家长的主体责任,具有可为性;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教育形态的差异、教师权威消解与育儿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保障性资源匮乏与持续跟进的冲突、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的交织使指导服务难以...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隔离学校文化从属于教育文化,指相对于家庭教育文化、社会教育文化等而言的那部分,而教育文化又从属于社会文化。在不同文化相互交合的边缘地带必然存在某些差异,有的差异不显著,如家庭教育文化、社会教育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没有显著的不同,文化沟不明显;而学校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十分显著,文化沟明显。那么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他们之间的隔离有何特征?笔者认为必须从文化的四大特征即器用特征、规范特征、认知特征、艺术特征入手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西藏高校共2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西藏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学习倦怠现状提出改进策略。结果发现:(1)25.8%的西藏高校大学生存在学习倦怠;(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习倦怠的行为回避、成就感低2个维度及学习倦怠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学习倦怠影响因素中的个人及人际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对学习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学习倦怠总变异量的64.4%。建议从学生个人、社会、学校层面改善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社会比较量表对72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了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和学校上有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年级和学校的学生在“贬低比较”、“平行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校、年级的学生在“向上比较”、“向下比较”、“完善比较”上差异显著;(3)“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业社会比较”的各个维度之间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