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 ;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的民族色彩 ;三、个性人格的成长 ,冲破了固有的属性 ,它们的交织作用使得《楚辞》中的神话走向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沈德鸿(茅盾)先生对于楚辞研究也颇有造诣和贡献。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专门为中学生编注了楚辞选本.先后题名《楚辞》和《楚辞选读》。该书的《绪言》从楚辞与神话之关系的角度多所发明,提出了楚辞源于神话等新颖独到的见解.对楚辞的评价即高且新,皆为前人之所未及,于后世楚辞神话学的研究有深刻启迪和影响。该书正文选取《离骚》等8篇26首楚辞作品,分别加以注释,也很有特点和一些独到见解。其注释虽有失当和不足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非情节性、片断性和多义性等显著特点,因而不同典籍中的神话材料可相互补正之处甚多。作为我国上古神话材料总汇的《山海经》,其中有诸多的神话材料可补楚辞神话之缺、释楚辞神话之义,甚至可以之探究楚辞神话之原型。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山海经》中神话材料来釐清《楚辞.天问》诸多问题的解答,纠正前人对楚辞的种种错误解释,从而促进对楚辞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案上放着一本喷着油墨芳香的书《楚辞与神话》,使我想起作者萧兵对我说过的他所私淑的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楚辞与神话》的精神面貌颇肖《神话与诗》,但“专”则过之。面对“奇文郁起”(刘勰语)的楚辞,萧兵犹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新见迭出,论证踏实,以“理”服人,从不架空立论。从细微处见功夫。纵然是一个小问题,萧兵也绝不轻易放过,必摆出材料,加以论述。资料之宏富,论证之深入,足使浅尝辄止者膛目结舌。读  相似文献   

6.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诸信史的实证研究、文学艺术的系统研究、跨文明比较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阐释。经20世纪中期过渡,80年代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走向繁荣和学科自觉。同时,随着中国神话学界的前沿反思与范式推进,《楚辞》神话与中国文明起源特征、早期经典形成、早期中国思想史等问题成为学界热点。新的学术视野和新的学术使命都昭示着,《楚辞》神话研究必将继续参与到更深入更宽阔的当代学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游国恩是新楚辞学的莫基者。他的《楚辞概论》是20世纪楚辞学的一座里程碑,体现了楚辞研究的新方法、新思维:一、以历史的眼光把楚辞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二、把比较法引入楚辞领域;三、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手段严密考证;四、把社会学和民俗学引进楚辞研究中。他的《读骚论微初集》纳新思维是:一、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对《天问》古史等作新解;二、在《楚辞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民俗学的基本观点考核《九歌》山川之神;三、运用综合分析推论法解释屈原“见疏”、“初放”、“再放”。新中国成立后,游国恩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修正或转变某些观点。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则体现了以微观体现宏观,以解剖一肢一节来把握整体的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神秘数“九”在《楚辞》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一是祭祖。《九歌》是一组民间祭祖乐歌,十一篇内容都与祭祖相关;二是崇天。“九天”的“九”是楚族神圣的、神秘的表现崇天观念的数字符号;三是崇日。楚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九阳”神话潜藏着楚族炽热的崇日精神。  相似文献   

9.
神话具有多种存在形态,处于变动之中,并有统一和整合的迹象。《楚辞》神话具有兼容性,存在许多其他文化的因子,是文化大融合的产物。上古神话的存在形态客观上推动了《楚辞》神话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0.
汉代之所以为神话传播的黄金时代,其成因有:汉统治者为汉王朝取代秦王朝寻求理论依据.把宗教神学信仰和灾异说视为建立和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汉代小说的生成和发展,为神话传播提供了适当的土壤.神话借助于小说家书在汉代寻找到了新的传播媒介;汉赋的勃兴得力于以神话为文化特征的《楚辞》.反过来.汉赋对神话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择用又促使神话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乌鸦意象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禽鸟意象 ,本文重点分析了楚辞中的乌鸦意象 ,指出楚辞中的乌鸦意象 ,恰好分属于现实、历史、神话三个层次 ,说明楚辞中的乌鸦意象明显受到了《诗经》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诗骚辨异     
《诗经》与《楚辞》异质异构,在化渊源、艺术形式、创作内容等方面,皆有相反相成的性质。《诗经》对民歌采取玩赏的态度,而《楚辞》则与民歌融汇认同;《诗经》属乐府体式,而《楚辞》是吟唱体式;《诗经》是周代社会之面面观,而《楚辞》是一个失意士大夫人格之面面观。即使相同题材,二也有迥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茅盾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ABC》、《北欧神话ABC》、《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等一系列神话研究的文章中,对中外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神话学和比较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研究的目的和观点方法茅盾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是服从“为人生文学”追求的,具有溯本求源的特色。茅盾研究中外神话的目的是为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践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创造划时代的文学。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把我国古代文学的源流溯求了一遍。“五四”时期,要借鉴西方…  相似文献   

14.
一句话书评     
《诗经》——先民的歌唱《楚辞》——泽畔的悲歌《山海经》——神话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有许多古典神话的纪录。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其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物形象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在当代楚辞学界,有两位同龄而高产的专家,第一位是号称奇才的萧兵,十年内贡献出《楚辞新探》、《楚辞与神话》等十部著作、百篇论文,字数已逾三百万;第二位则是本文要专门评述的对象——黄中模,他已完成《屈原问题论争史稿》、《现代楚辞批评史》、《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诗话》、《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编著)、《楚辞研究与争鸣》集刊第一辑(主编)、《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楚辞概论》七部著作,加上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古神话主要留存于楚文学作品中,楚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主要叙录于《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及《楚辞》等作品中.楚文学中的神话,亦起源于中原神话.但较之以中原文学中的神话,楚文学神话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原始性和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楚辞》被后世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加以接受,齐梁时期是《楚辞》研究史上重要的一环,本通过对这一时期《心雕龙》、《选》这两部重要菱评价、选录《楚辞》情况的比较,总结出刘勰,萧统共同的楚辞观,突出其体,重视其采、推崇其神话象征表现方式和衰怨情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齐梁人学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它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的片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神话不仅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是相当优美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神话故事虽然不多,但神话就像青草地上璀璨的明珠一样吸引着天真的孩童,研究神话故事的教学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