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明、高飞、张连德等同志。中央社名气不小,是国人侧目的造谣公司,北平分社是它重踞北方的总分社,但人员不多,西长安街石碑胡同一幢两层小楼就装下了;设备简陋,发给各报社的通讯稿  相似文献   

2.
“一枚徽章一段历史,一枚徽章一个故事”.徽章是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缩影,是历史和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标识物,方寸之间记录着社会变革和悠悠岁月的历史.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有一千多枚民国时期的各类徽章,包括证章、勋章、纪念章及荣誉奖章等.徽章的质地由银质、铜质、烧瓷、银镀金和铜镀银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制作而成.形状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表面制作工艺有烤漆和珐琅彩等.徽章的内容,涉及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最大徽章通径为70cm,最小徽章通径为12cm,其中有不少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徽章,经历了抗日烽火的洗礼,承载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抗日故事.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 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近20位同志。当年承印和发售北平解放报的立华印刷厂、南都巷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22日,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纪念。20多位当年曾在报社和分社工作过的同志,假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曾对报社和分社的创建支援颇多的原城工部文委负责人张青季同志以及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史研究会、北京市党史研究室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上发言十分踊跃,直到延时散会大家尚意犹未尽。关于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的斗争历史,以前虽曾有人写过一些颇有价值的文章(本刊总36辑曾发表过一组纪念文章),但往往因为作者对史实掌握尚欠丰富,严格说来还只能算是侧重从某一角度勾勒出一个未臻精确的轮廓,这段新闻斗争历史还待进一步认真研究、总结。去年6月初,部分曾在解放报社、北平分社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推定由张沛、岳巍、杨子江、韦韬、孙政组成“北平《解放》报、新华社北平分社史料编写组”,以张沛为召集人,着手组织这次纪念座谈会和编写纪念专刊。纪念会发言和专刊文章,为研究这段斗争历史,总结党的新闻斗争经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限于篇幅,本刊按专题辑录。由于日久年远,记忆互有出入之处,辑录时未便改动,留待进一步核查。  相似文献   

6.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组长,负责编辑部事务。1947年底,我正式辞去北平《经世日报》采访主任,专职中央社北平分社,直至北平解放。这一阶段时间虽不长,但新闻活动频繁,现在仅就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活动,写下在胸中郁闷多年的回忆。材料侧重新闻活动的背景和内幕,凡是在报面上可以查到的,尽量从简从略。由于年代已久,讹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当时共同参与新闻活动或了解情况的同志多予指正,以保证史料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北平市当局竟蛮横无理地查封了中共在北平的机关报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同时被非法查封的还有七十五家报社、通讯社和杂志。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舆论的一次大暴行。那时正是国共和谈的时候,北平还是中共、国民党及美国三方面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的所在地,叶剑英同志是军调部的中共方面的代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五月三十日,叶剑英同志即偕在平之石家庄、太原、高密、晏城小组中共代表,代表军调部中共全体人员,至宣武门外方壶斋九号,慰问解放报及新华分社工作同志。叶剑英同志说:“北平解放报每期销售四万余份,为平市报纸销数之冠,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  相似文献   

10.
“一枚枚钢铸铜刻的抗战徽章,有如不死的战士,诉说着那段前仆后继,浴血抗敌的烽火岁月.”吴先斌在他精心收藏的近600枚抗战纪念徽章前,双手合十.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人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为了纪念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从当时的民国政府到抗日根据地、不同行业以及单位和个人,都曾制作了品种众多、异彩纷呈的抗战胜利纪念徽章,形成了世界纪念章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品种,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2月,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郊区的良乡集中,接受平津战役报道任务,并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同时筹备办理总社迁社事宜。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亦派出人员,参加了这个新闻先遣队,由副总编辑袁勃率领,准备到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和重建新华社北平分社(1946年间新华社曾在北平设立分社.后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  相似文献   

12.
在叶剑英元帅与世长辞之际,新闻界的一批老报人及当年跟随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平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为我党新闻界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签订了停止内战的协议。同年一月,在北平设立了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联名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叶剑英同志主持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工作。这期间,他领导创办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北平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13.
看了电影《停战以后》,心情非常激动。不仅美蒋反动派的卑鄙罪行使人无限愤怒,还特別使我想起为了采訪“安平事件”新聞而被美蒋反动派所阴謀杀害的一位年輕的新聞工作者——郑仓夷同志。我跟仓夷同志相識,是在一九四六年初的一个朔風凛冽、雪花飞卷的晚上。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在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之后,被迫签訂了“双十协定”,一九四六年一月发布了“停战令”。在北平成立了“軍事調处执行部”。党为了让久居淪陷区的人民听到真理的声音,同国民党几经交涉,在北平建立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并相继筹备出版《解放》(三日刊)。仓夷同志便是那时候由《晋察冀日报》调来北平新华分社工作的。由于一位同志的介紹,我怀着一种无法抑制的兴奋心情,到《解放》报的工作人員寓所去看他。  相似文献   

14.
我推荐同志們讀讀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記者李楠同志写的通讯:“五枚勛章代表的功績和荣誉”(見10月26日“今日新聞”)。这是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报道期間莫斯科分社發回的通訊中经較好的一篇。它以比較短的篇幅給我們清楚地介绍了过去四十年苏联共青团員在党的領导下所經历的英勇、豪边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的金质徽章见于1527年与英王亨利八世缔结条约文件中。亨利也不甘示弱,他下令让人铸造了一块金质徽章,把它归人条约的法文复制件中。原件现在巴黎的国家档案馆,但是这枚铜质镀金的复制品是在1905年铸造的。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北平版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址出版,新华社北平分社在石碑胡同原国民党中央社北平总分社旧址挂牌。国民党的机关、团体历来不提供职工宿舍.我各系统例如新闻系统的入城人员.包括长江在内,当时都在办公室打地铺。就这样因陋就简,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使两个重要新闻单位运转起来。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从平山移至北平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同时在钱粮胡同出版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12月13日,一枚1942年由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的珍贵纪念邮票漂洋过海来到了广东省档案馆。这枚邮票的捐赠者是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招思虹女士。在档案馆,招思虹女士向馆里的同志详细介绍了这枚鲜为人知的邮票。这是一枚深浅蓝相间,2×3厘米的伍美分邮票。邮票左上方印有美国前任总统林肯的头像,右上方则印着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在林肯总统头像下,印着他的著名演讲辞“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民有,民治,民享)。…  相似文献   

18.
从档三十年, 终于佩上这枚行业徽章, 从公布那天起, 我就挚爱、景仰!  相似文献   

19.
1946年初春,一张小小的四开报纸和一个简陋的通讯社,给古都北平带来了生机。它们,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第一张公开的党报——《解放》报和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当时,我担任《解放》报和新华分社的记者,经历了那段难忘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因为爱好收藏徽章的缘故,一个偶然机会,在上海市大木桥路云洲商厦的邮币卡交流市场中荣幸觅得"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章一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