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和《活着》基本情节和写法有些相似,但创作时代的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作品风貌和阅读效果大不相同。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学由政治视角向文化、艺术、哲学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作为清教徒的诗人,弥尔顿试图从人类的角度写这部史诗。《失乐园》以圣经题材作为基本构架,描写了人类最初衍变的史诗,并浓缩了整部《圣经》史,所表达的各种观念都以圣经为模板,在具体细节安排上多引用圣经内容。充分说明了《失乐园》是一部完整的圣经史诗。  相似文献   

4.
马端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元代众多《诗经》学研究者中的重要代表之一。马端临在元代废《序》的大环境中,主张遵《序》,可谓独树一帜。他在其《文献通考》中认为,《序》有功于《诗》,《诗》赖《序》以明,且《序》符合圣人"无邪之训",应择其善者而从之。马端临的存《序》说体现出其对诗歌艺术规律的独到认识。可惜的是,马氏对《诗序》的作用缺乏客观认识,由于《诗序》带有阐说儒家思想的说教色彩,并不能说明诗歌的意旨,从而使马端临的存《序》说又回归到遵《序》的窠臼之中,其《诗》学观念囿于汉学,思想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曹植的评价精彩各异。《文心雕龙》对曹植作品有赞扬,有贬低,也有完全不予提及,而《文选》对曹植作品的选录并没有因循其观点。《文心雕龙》是带有复古倾向的著述,而《文选》是以文学随时代的推移而发展的观念为基本理念,所以它们各自文学思想的异同也多少会反映在对曹植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6.
孔颖达主持编纂的《毛诗正义》既是对汉魏六朝《诗》学的总结,也代表了唐代《诗》学的最高成就,对唐以后的《诗经》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孔颖达关于"诗有三训"、"诗是乐歌"以及对于"六义"的深入阐释,是孔氏《诗》学观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了唐代《诗》学承前启后、兼容并包的风格特点,预示了有唐一代恢宏开阔文化气象的征兆.另外,作为一个全新时代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毛诗正义》中的许多思想又吸纳和融入了初唐人的政治和文化观念,对日后的诗歌创作和诗学观念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瑞,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效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铸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左传》与《易林》时代相隔遥远,性质截然不同,但两者均涉及到《周易》,且在易学思维上两者能紧密地契合。这种契合体现在四个方面:阴阳观念上的合拍;占筮方法上的续用;取象方法上的沿袭;八卦逸象上的继承,从中可以看出《左传》在西汉中叶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端,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放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印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我国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都有了新的变化,《造林学》到《森林培育学》教材的转变正是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林业教育工作者如何理解这种转变的深层含意,转换观念,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乘佛教的晚期经典《楞伽经》与印度古代的哲学宝典《奥义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有一个一元论的超越的观念;强调心的作用;具有某种超越语言的神秘主义倾向。东西方的佛教学者对此有着共同的认识,这反映了大乘佛教晚期受到了来自印度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我国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都有了新的变化,《造林学》到《森林培育学》教材的转变正是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林业教育工作者如何理解这种转变的深层含意,转换观念,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情种画廊”是古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巨变 ,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连成》 ,作为古代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链条中间的三个小小的环节 ,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爱情观念、道德发展的轨迹 ,织成了一道“情种”未必都懂情的“情种画廊”。  相似文献   

15.
《孟子》和《庄子》海洋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海洋观念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孟子》和《庄子》作为战国时期儒、道两家的代表著作,其中涉海内容较为集中。《孟子》中的涉海内容包括北海、东海的具体所指,如伯夷、太公避海及齐景公历海等,从中体现出《孟子》海洋观与社会政治的密切联系;《庄子》中海中仙境"姑射山"的刻画、"四海"反映出的宇宙观、"江海之士"的超脱及海鸟、海鱼等内容,则体现出其海洋观在自然方面的侧重。两者的差异缘于儒家注重社会政治,而道家偏重人与自然,以及他们各自身处地理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论》展示了孔子诗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诗无隐志,乐无隐情,文无隐意”是孔子《诗经》解释学的基本观念,深化了《尚书》“诗言志”之说。孔子论《诗》的思想还包括:以“德”、以“天命”说《诗》;以“民性固然”说《诗》;以“情”说《诗》;注意《风》《小雅》《大雅》《颂》的风格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情感、生活的多样性。此篇竹书的价值远超《诗序》,是今后论述孔子诗学的首要依据及说解《诗经》的重要参考文献。《参德》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用了“天神”“皇天”“上帝”“天命”等词汇,主张礼敬天地鬼神;强调“无思”之德,主张人主应当效法天地,敬顺天常、天时、天礼;主张“临民以仁”,民本思想浓厚;禁忌用语较多,训诫口吻强烈,宣扬了赏善罚暴的思想。此篇竹书的思想成分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应当判定为阴阳家著作。  相似文献   

17.
《诗》之《周南》、《召南》与《易》之关系探究,分从两方面进行把握,结构上,《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内容上,诗有二《南》犹《易》有《成》、《观》。  相似文献   

18.
《诗经》有《鲁颂》、《商颂》,而无《鲁风》、《宋风》,其原因是由鲁国和宋国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本认为,就影响《心雕龙》的传统化诸观念来看,“圣”的观念是较为重要的观念之一。“圣”的观念对《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雕龙》建构起了“圣人-圣王-士”三位一体的学思想体系,这一学思想体系贯穿于《心雕龙》的学起源、学发展、学创作观念中,成为《心雕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人“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