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一介草民,刚刚一旬出头,是一名很平常的六年级学生。可不知怎么着,一场风波降临到了我头上。九月的一天,我照常被从街上传来的声音———修理高压锅、煤气灶,修理热水器,清理油烟机而吵醒。我一醒便习惯地叫了一声“妈!”可是没人回答,我以为妈妈太忙没听见,便不以为然。可是当第二次叫又没有听见回答时,我紧张了起来。我走出卧室来到饭厅,只见母亲正在准备早餐。我劈头就问:“妈!怎么我叫你不答应?”“你……你的声音怎么啦?”“我的声音怎么了!”“怎么像乌鸦叫!”“怎么会?你有没有搞错。”我怪里怪气地说。妈妈瞪着大眼说:“孩子他…  相似文献   

2.
坦荡巴金     
45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决不忘记先生。”可是45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3.
点地     
“起来,到时候了!”老彭招呼我。“为什么?”我坐起来揉眼睛,“闹钟没响呀!”“你听,听呀!”“听什么?”“你仔细听!”我听见了一种声音,并不神秘,很单纯,是可以想见的。“是瞎子走路,用竹竿点地的声音吧?”“你挺聪明!”可是以我的聪明劲儿,还是参不透老彭为什么那么重视那个声音。老彭没容我洗脸,便把我拉到了他那个小店的门外,指给我看。天光还很脆弱,小街还极清静。我看见了,是一对盲人夫妻,竹竿点地,并行着;他们肩上都挎着鼓鼓的蛇皮包。“他们也做生意?”我问。“他们住在这条街,可是他们不在这儿做生意,这儿没什么人买他们的东西;他…  相似文献   

4.
物理课上,老师说固体和水都可以传声音,可是我对此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决定和表弟一起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首先来验证固体能不能传声。我们从工地借来了钢管,表弟在钢管一头对着管子敲了几下,果然,在另一头的我听见了双倍的声音,因此可以证明,固体是可以传声的。  可是怎样才能验证水中能不能传声呢?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对表弟说:“我把浴缸里放满了水,你憋气把头伸在水里,我在空气中、水中分别晃动钥匙,看你是不是能听见。”表弟十分不情愿地把头伸进了水里,我在空气和水中各晃了一下钥匙,然后示意他站起来。“怎么样,怎么样?”我急切…  相似文献   

5.
我看鲁迅     
读小学时,妈妈总是读鲁迅先生的章给我听,我总是不耐烦地对妈妈说:“妈妈,拜托您别读了,您老是读鲁迅的章,我都听厌了。我知道他是伟人,是作家,可我并不喜欢他的章呀!”没想到升人初中后,我竞对鲁迅先生有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认识,对他的章更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6.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班上的一节英语课上。这节英语课我们要学第十模块,刘老师先安排我们读单词,然后再学课文。当我读到第十个单词时,出了一件好笑的事。我们大家读着读着,忽然隐约听见一个声音在叫:“兔子不拉屎!”大家都没有在意,还是接着读,可是我们读第二遍时,又明明白白地  相似文献   

7.
梁璐 《父母必读》2022,(6):79-80
<正>“你听见外边风的声音了吗?”“我听见了,声音好大,呼呼的。”“我也听见了,为什么有这么大声音呢?”在一个阳光洒满活动室的午后,我听到了孩子们在窗前的对话,连忙走到他们身边,把问题抛给了班内所有的孩子:“我也听到了呼呼的声音,那究竟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众说纷纭,“那是风的声音,风就是呼呼地叫。”“不是,风的声音应该是沙沙的,不是呼呼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被打入第十八层地狱的人整天大喊大叫着。有一天,他隐约听见地底下传来一个声音:‘别瞎嚷嚷了,你不烦我还烦呢!’他一惊:人常说只有十八层地狱,下面竟然还有人。那里又传来声音:‘我是教你“之乎者也”的老师呀,被打到了十九层地狱。”’正在读连环画的小明看到这里,高兴起来:老师可以打入第十九层地狱,那好。我一定要把刘老师告到阎王那里,让他也下第十九层地狱。  相似文献   

9.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是慈悲。他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少年不识愁滋味。初中的我按捺不住对名著的好奇,买了《红楼梦》来读,那时候只是心疼林黛玉贾宝玉无果的爱情,许多情节读过也忘记了,大概记得那几位重要人物的性格,也没有自己的偏好。  相似文献   

10.
等待产生美     
去年秋听一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讲授的内容是鲁迅的《风筝》.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得结结巴巴.极不流畅。期间有学生指指手表暗示老师:”这是公开课呀.不能花那么多时间等待了!”可是该教师依然等待.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课后交流时这位教师道出了心声:“是的.我是有意让他多读一段,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权利,越是读不好,越应该给他机会。我相信他今天读不好,将来一定会读好的。当老师的一定要学会等待。”  相似文献   

11.
读过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的人大概不会忘记下面的情景:(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如果撇开他们所读的内容不论,那鼎沸的读书声以及先生投入的诵读的情境,还真很令人神往。“读书”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细细考究起来,它可以分出很多种类:从声音的有无看,读书可分为默读和有声…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为人,在我看来是很痛苦的——“心里真藏着可怕的冰块”。鲁迅为文,在我看来更加痛苦——一种鲁迅特有的痛苦。它是“孤独”、“无奈”和“失落”的混合,并充满悖论。于是鲁迅说:“我不如彷徨于无地”(《影的告别》)一.《孤独者》:“受伤的狼”鲁迅曾经说过:“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1就我个人而言,鲁迅的小说中,我最喜欢《孤独者》2。  相似文献   

13.
我很难忘记很久以前在别的班看到的那一幕:一个男孩的书包被很多孩子扔过来扔过去,他为了追书包最后摔倒了,脸也擦伤了。我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反而安慰我说:“没什么,老师,我不小心摔着了,没关系的。”看见他欲言又止的委屈模样,听见他这么懂事的话,我一阵心酸:这可是我以前非常器重的一个孩子啊,以前的他,那么聪明,那么讨人喜欢,为什么到了现在这个班级,会有那么多的孩子都不喜欢他,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球     
“咚咚……咚咚……”我听见心跳的声音。 “呼……呼……”我听见喘气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现代名人中,鲁迅是造过字的。他写《故乡》一文,多次用到一个“猹”字:“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这个“猹”是啥玩意呢?鲁迅后来在致舒新城的信中,自己作了解释:“‘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吧。”鲁迅没有想到的是,“在”是个多音字,  相似文献   

16.
【作家档案篇】●卡片①鲁迅的遗嘱鲁迅有墓,在上海。当初在万国公墓,1956年10月14日迁于虹口公园。现在也改名为鲁迅公园了。然而,鲁迅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这60年,鲁迅没有“真真死掉”。亲近他的,信服他的,爱戴他的,利用他的,攻击他的,冷落他的,敬而远之的,谬托知己的,舐皮论骨的,和他生前一样。自然,一定有变化,不过迄今只是数量的增减而已。这不是好事情:人们纪念鲁迅,却忘记了他的遗嘱;或者根本不知道。比如:“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我,管自然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六,别…  相似文献   

17.
为你付账     
我偷偷地为别人的早餐付账,是从父亲过世后开始的。我在旅行中停下来用早餐,一位老人坐在我的右前方。孤独之中,我多么希望父亲能在身边,而这老人看起来那么像他——同样的身高,同样的体形和步态。于是我决定悄悄替他埋单。“告诉他,他令我想起了父亲。”我对收银员说。上路时我感觉好了些。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听见心底的一个声音,通常指向一个独自安静地坐在桌旁的人。与年龄无关,不管是老是少,我都曾替他们付账。这一回的声音,指向的是靠窗的一位男子。他似乎情绪不佳,神情恍惚地久久盯着窗外。注意到我的目光,他微笑着摇摇头说…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教师还是广大学生家长,如果问他“阅读”与“写作”关系,回答多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阅读就能写好文章”等。可是,很多人也发出困惑的声音:我读了不少的书,可为什么还是写不出好文章?阅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吗?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范爱农》中说:“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从课文注释看,鲁迅怀疑他可能是自杀。在高中课本“自读提示”里,说他“酒醉落水而死”,显然看作是“失足”。我认为“自杀”与“失足”之说都是不足据的。1988年9期《名人传记》登了张士瑛《范爱农之死》一文。读了此文,疑窦顿开,原来范君既非失足也非自杀,而是遭人暗算,属于他杀。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冯晓红 《教育文汇》2006,(11):29-30
周一早上第一节班会课刚刚结束,我走进办公室正要坐下来,就听见门外一阵嘈杂的声音由远而近,“走,到老师那儿去,你又惹事了。”“别拉我,我什么事都没干。”“你还死不承认.值日老师都看见了。”这中间有一个声音我太熟悉不过了,难道又是他?我刚刚费尽口舌跟他讲了一大堆道理,他不是说要改过自新的吗?怎么连两分钟都没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