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妻子下岗后,在深圳打工的妻弟来电话说,他在那里混得还不错,让他姐过去帮帮忙。办完相应手续,临别时妻对我和儿子说:“有啥事你们爷儿俩好好商量。”妻子走后,家里就我们两个男人了。13岁的儿子嘴唇的绒毛已经越来越黑了。一天晚上,儿子突然压低嗓门跟我讲:“我看咱们不如叫哥儿们,你还像个小伙子,我却快成大老爷们儿了。”我一直跟儿子没大没小,儿子才敢这样说话。这回家里就我们俩了,该两人相依为命,像哥儿们一样相处,没什么不好。于是,我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2.
去年6月,我因工作关系去了泰国南部的宋卡拉府乍拍县,住在当地居民纳塔蓬的家里。纳塔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7岁,小儿子5岁。纳塔蓬的大儿子很淘气,经常在外惹祸,使家里为他负担额外的经济责任。有一次,纳塔蓬的大儿子又惹祸了,一个小伙伴被他打伤,送进了医院。小伙伴的家长找到纳塔蓬家,让他负担医疗费。纳塔蓬如数支付了那笔款项,待他们  相似文献   

3.
劳云 《家教指南》2006,(12):7-7
读了博士妈妈钱玉芬的故事,很受感动。王春雷、王春涛兄弟之所以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固然与其自身的诸多因素有关,但这其中,他们母亲的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一切无私奉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亲功不可没!钱玉芬身上有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在苦难面前,她能分清主次、权衡轻重,懂得割舍与获得的辩证关系。面对挣钱和育人这个生活中的重大课题,她舍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在她看来,金钱固然重要,但培养儿子,使他们健康成长,走上幸福的人生之旅,要比淘来多少金子都更重要。正是因为她的这一正确抉择,才使她的两个儿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家在甘肃一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自从有了儿子,因为路途遥远,带着孩子非常不方便,我一直没有回去过。儿子渐渐长大,我越来越感到这一代孩子和我们小时候的差别是如此巨大。他们自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只知道无休止地向父  相似文献   

5.
9年前,我离婚了。前妻再婚跟着丈夫去了深圳,7岁的儿子亮亮就和我相依为命。我在外贸公司工作,出差是家常便饭。我一出差,儿子就成了“孤儿”,我只好把姨妈从老家接来,照顾亮亮。姨妈帮我把亮亮带到14岁,才回老家。她一走,我和儿子的二人世界又开始充满孤寂。亮亮常抱怨,说我和他妈离婚时,怎么就没有为他想想,如今家里再穷的同学也过得比他幸福,起码过生日时,还有爸妈帮他吹蜡烛。听得我心里直泛酸,琢磨着怎么也得找个妻子,给家里添点烟火气了。  相似文献   

6.
教师黄国西退休后,去了美国加州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几个月前,她接到老家学校电话,希望她在加州为母校物色两个外籍教师。黄国西去了一些学校,和他们谈起聘用外籍教师的事情。令她感动的是,她得到当地师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妻子下岗后,在深圳打工的妻弟来电话说,让他姐过去帮帮忙。妻子走后,家里就我和儿子了。一天晚上,儿子压低嗓门跟我讲:“我看咱们不如叫哥们,你还像个小伙子。”我一直跟儿子没大没小,儿  相似文献   

8.
一直都想给儿子买个家用篮球架,可是一想到家里玩具已经够多了,就一直都没买。一天逛商场时看见篮球架,还是忍不住买了一个回来。儿子是运动型小  相似文献   

9.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2,(2):30-31
因为儿子和媳妇的工作都很忙,加上为了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我和老伴把小古力带回了安庆老家,全身心帮儿子带小孩。小古力的出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转眼间,小古力已经两岁三个月了,回顾这一段带孙时光,处处充满着美好。  相似文献   

11.
一坛猪油     
一九五六年吧,我三十来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上头的两个是儿子,一个九岁,一个六岁。老小是个丫头,三岁,还得抱在怀里。那年初夏的一个日子,我在河源老家正喂猪呢,乡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是俺男人老潘写来的,说是组织上给了笔安家费,林业工人可以带家属了。他让我把家里的东西处理一下,带着孩子投奔他去。  相似文献   

12.
事件回放一:某天,四岁的儿子要到他幼儿园同学家里玩。我没有反对,同学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家里是做蛋糕的。一扇不大的门面,十多个平方,两边是两排货架,上面摆满了做好的蛋糕和面包。小女孩正在一个人玩,看到儿子来了,笑脸灿烂得像一朵花。两个小孩便兴致勃勃地一起玩开了。过了几个小时,我去接儿子。儿子  相似文献   

13.
教师黄国西退休后去了美国加州,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几个月前,她接到老家学校电话,希望她在加州为母校物色两个外籍教师。黄国西去了一些学校,和他们谈起聘用外籍教师的事情。令她感动的是,她得到当地师生的尊重。他们很认真地听她谈话,去或者不去,都仔细说出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吉安 《中学生百科》2010,(11):39-40
姐姐一直忙于工作和学业,儿子一生下来,便送回了山东的老家,由父母代为照顾,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她才匆匆回去一趟,与儿子团聚。  相似文献   

15.
在儿子眼中,我是个"五五开"的妈妈:在语言和文字方面有些天赋,却不精烹饪,不擅手工,而且天生是个路痴。家里有这样一个笨妈妈,造就了儿子在某些方面的特异功能。没有孩子之前,在饮食上,我一直追求简单、方便。儿子出生后,我的厨艺毫无长进,依然以炖、煮为主,对煎、炸、烹、炒一知半解。一次,儿子从学校回来,点名要吃油炸花生米。这还不简单,我取出花生米,倒油下锅,  相似文献   

16.
从那天起,我和丈夫达成了共识:处理与孩子们有关的事情时,一定事先征询一下孩子们的意见,决也不能自作主张了。 我的三个儿子一直恳求我带他们去迪斯尼乐园玩儿,可我一直没有答应,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一天,吃饭的时候,他们又提起了这个话题。我明确地告诉了他们原因。晚上睡觉时,我和丈夫赞恩商量后决定:不能因为家中的经济情况不好就剥夺了孩子去迪斯尼乐园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43岁的贵州凯里妇女李成美流浪广州两月,儿子三年没见过妈。 43岁的贵州凯里妇女李成美每天穿行在广州的车流人海中,乞讨,捡垃圾,前天她把两个月来攒下的707元钱寄回在老家读高二的儿子后已身无分文。 12月6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李成美一天内的主要生活状态,而他的儿子在电话那头说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著名老作家汪曾祺以“父亲的儿子”和“儿子的父亲”双重身份,为我们撰写了一篇父子间无须代沟的传世佳作——《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开篇第一句用“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明主题。接着文章从“绝顶聪明”、“很随和”、“关心我的学业”三个方面表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老家在江苏省高邮县,试想,文中事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父道尊严”在作者家里已变成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制度的背叛,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作者在第五段中用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教师黄国西退休后.去了美国加州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几个月前,她接到老家学校的电话,希望她在加州为母校物色两名外籍教师。  相似文献   

20.
我的儿子李涛在烟台市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他成绩优秀,体育出众,是学校的短跑健将和校篮球队的中锋。虽然刚过15岁,但个头已长到1.78米,成了一个标准的帅小伙儿。2004年春节,儿子回了一趟东北老家,在大连城里的爷爷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我发现儿子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前,他不注意个人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