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九,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有一条报道春运的消息,一位出镜记者出来的头一句话就是:"要走三六九.今天是正月初九,春运又迎来一次客流高峰……"在今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振振有辞地说:"过大年,过大年,这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  相似文献   

2.
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九,电视节目中一位出镜记者出来的头一句话就是:要走三六九。今天是正月初九,春运又迎来一次客流高峰……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是玉溪市澄江县阳宗地区赶"大香会"的日子。"大香会"是澄江民间自发组织的庙会,之所以以"大香"命名,是因为庙会当天,人们会把一株十多米高、直径近一米粗的特制大香从阳宗坝子中间送到坝子东边的龙泉寺点燃,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香会"庙会这天,阳宗坝子和周边的各个村子都准备了表演节目,数十只表演队伍以大香为中心,浩浩荡荡前往龙泉寺,小屯村的关索戏也在表演队伍中间。  相似文献   

4.
庙会在北京盛行多年,何为庙会?"庙期之会集也",庙会的内容有宗教、商贸、文娱、观光等内容.庙会,还要有会,不仅是游人的集会,还包括"花会"和"香会",花会是民间的业余文娱表演,是纯属公益性质的活动.他们分文不取,只是义务表演,大多是农民、艺人等.各花会在庙会期间相互竞争,甚至在路上就表演,总有行人追着观看,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5.
旧京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城,故俗称东庙.月逢一、二、九、十为固定的开庙日期,其规模甲于京城所有的庙会.举凡日常用品、花鸟虫鱼、耍货玩具、古玩玉器、江湖杂艺、风味小吃……无一不有.对于多数北京人来说,庙会主要不是求神拜佛的意义,而是日常生活所必需.庙会上有四个售卖戏曲艺术品的摊子,当时常常吸引市民百姓、艺人墨客围观流连,至今老北京人依然时常忆及,犹梦犹幻.  相似文献   

6.
正月逛庙会每年正月和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湖北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庙会     
刘鹏 《北京档案》2008,(1):40-41
庙会是北京千百年来的社会活动之一.庙会始于古代的"社祭",社祭的时候,百戏杂陈,百货云集,有来看社祭的(来看戏);有来看杂技的;有来买百货、生活必需品的,所以社祭又叫"社会"."社"是什么?就是古代的土谷祠(土地庙),故称"庙会".北京的庙会,从地区上可分为城区和郊区;从性质上可分为定期集市、小型物资交流会、小型商品供应站式和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等.  相似文献   

8.
鹿璐 《北京档案》2015,(2):41-43
现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或花会,主要有地坛的文化庙会、白云观的民俗庙会和龙潭湖的大型花会,还有厂甸庙会、大观园庙会等等。各个庙会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创新,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内容,但是它们依然保留了传统特色,像地坛庙会有“祭地”表演;白云观庙会有“摸石猴”、“打金钱眼”等传统节目;厂甸庙会还保持着庙会的最初形式,不售门票等等。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在春节里会好好地庆祝一番,老百姓在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逛庙会。  相似文献   

9.
庙会是民间游艺繁衍发展的重要天然舞台。依托于庙会的民间游艺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其一,庙会集市的剧场杂耍摊;其二,年节庙会的民间花会;其三,郊游庙会的跑马赛车会。  相似文献   

10.
说起老北京的春节庙会,厂甸庙会应该算是最负盛名的一个了.它因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影响深远而被列为中国四大庙会之首.厂甸庙会始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和乾隆年间,厂甸庙会更加兴盛,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清末《厂甸竹枝词》中唱到:新年拜罢去春游,厂甸街头万斗尘.女绿男红车似水,此来彼往人看人.光绪年间《厂甸记》中描绘:平时空旷,人迹罕至;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民国时期,厂甸庙会被认定为官方唯一指定开设的庙会集市.  相似文献   

11.
秋天书     
桂苓 《出版广角》2006,(2):24-25
逛地坛书市的最佳状态是如同逛地坛的正月庙会,不抱任何目的,就当是遛弯,闲逛,信马由缰,如有收获,就是大喜悦。  相似文献   

12.
王美翔 《兰台世界》2017,(19):89-92
东岳庙依山而建,坐西南向东北,中轴建筑基本对称,由五重殿组成,呈四进院落布局,形成一个封闭的观演区域。戏楼戏台前沿有照面枋,为上下两层雕花板组成,其上雕饰的戏曲故事,多为川剧、京剧剧目,其内容均取材于三国历史典故。演剧活动方面主要以祭祀戏、民俗戏和庙会戏三类为主,其中"庙会戏"尤以"东岳会"为盛。  相似文献   

13.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九),湖北省图书馆中文报刊部举办我和图书馆知识竞赛活动,以举办读书活动方式和读者共度新春佳节。本次大赛的目的:培养和提升读者的图书馆意识,打  相似文献   

14.
江南庙会除了受到政策管制之外,还面对诸多现代化的挑战。本文以上海青浦区金泽镇香汛和浦东新区三林镇圣堂出巡为例,来探讨当下江南庙会面临的转型压力。金泽香汛虽然还保持着较大的规模,但存在香客老龄化、低学历等现状,地方政府成为了"秩序维护者"。而在三林圣堂庙会的案例中,地方政府成为了主导者和实际组织者。出巡仪式的主体不再是信徒,而是"代理仪式专家",出巡仪式出现了"意义空心化"。近年江南地区的庙会出现了明显的"国家赞助人"制度。急剧的城市化、仪式的表演化和景观化,以及其他一些未曾预料之现代化后果,例如乡镇的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都对庙会构成了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盘子会"是山西柳林年节仪式中以祭祀为核心的庙会文化,本文拟通过对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及其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逐步探析其对柳林县各村落社会秩序的象征性建构和展演作用,据此探讨媒介仪式在"盘子会"的文化传承中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宪政编查馆遵旨拟订结社集会律三十五条,二月具奏,奉旨准行。此为清末"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专题档案选自馆藏民政部全宗,辑录了从光绪三十四年正月起至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一止,尚志学会、江汉大学期成会、政治研究社、法政研究会、女子戒食纸烟社、八旗期成公民会、天津体育社、万国改良会中国分会、讲武社、鹾业公会、京师化学会、中国报界俱进会、蒙古同乡联合会等设立及申报立案的有关材料,内容包括会社的创立、宗旨、章程、机构设置、人员组成等各方面。这些会社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新闻、科技、体育、社会风俗等各个领域,对于研究清末的所谓"改革",特别是宣布预备立宪前后的社会、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道家谓之上元,又称上元节和灯节。元宵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人考证,它起源于西汉。"元"指的是上元节。根据道教的"三元",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是道教的三个节日。三元张灯,宋  相似文献   

18.
刘秀峰 《文化遗产》2013,(2):121-127
明清以来,浙江缙云一带一直沿袭着奉祀陈十四女神的三大庙会,尤以张山寨"七七"庙会为盛,活动辐射浙南闽北及东南沿海多个省区乃至台湾部分地区,历时三天,规模盛大。庙会在陈十四信仰的文化底层之上,集中展示了区域性民俗传统的内在活力,既是一种历史记忆的仪式操演,又充满了祭祀神灵的神圣与世俗生活的狂欢。本文通过对这一庙会的考察,力图呈现其多层次的文化意涵,并由此揭示其背后的民俗社会的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云南档案》2011,(8):59-59
<正>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这个节在老百姓中还有几种不同的叫法——七月半、鬼节、祭祖节、荷花灯。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唐六典》称,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节均为道教节日。按  相似文献   

20.
据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说今年春节期间郑州市城隍庙举行的庙会有看头,受此诱惑,我于农历正月初五上午前去看个热闹,凑个人场.城隍庙倒是没进去,却在庙的西侧街上,一边走一边浏览起书摊来(多为地摊).我的眼睛在各个书摊上进行地毯式排查、搜寻、扫瞄,希望搜寻我的猎物--喜爱的旧版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