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诗性隐喻意义构建的主体作用,指出这种主体作用主要指施喻者的意义构建和受喻者的意义再构建;施喻者的意义构建表现在施喻者对源域、的域以及源域对的域的映射方式的选择上,受喻者对诗性隐喻意义的再构建主要指受喻者的自主性和自洽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及意义的成功解读,需要受喻者与施喻者的视阈融合.从施喻者的隐喻构建到受喻者的隐喻解读,存在一个视角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语境、人生经验、背景知识、文化差异、理解力和感悟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正确解读、错误解读、零解读、多种解读和故意曲解五种解读结果.  相似文献   

3.
隐喻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受喻者的解读。但是主体的经验异质性使得隐喻及其意义具有多种假设或开放性特征。本文提出,隐喻及意义的解读不可忽视认知主体的自为性和受动性,隐喻效应的呈现需要经过四个认知机制组成的认知流程,是受喻者对两概念的相关信息进行自我筛选、确认、允准和自我满足等一系列心理商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唐诗三百首的译者为研究对象,提出译者在进行隐喻文本的翻译时往往具有解喻者和施喻者双重身份。前者是指,译者在接触源语文本的隐喻时,需要经过自身经验映射和隐喻主体自洽这两个过程,对隐喻进行解读;后者是指,译者将原文隐喻译入目的语之时还需要经过施喻主体自洽,并且从目的语读者作为解喻者的角度出发,使译入的隐喻能够契合读者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以分析施喻者的认知聚焦方式为手段来解读汉语禁毒宣传语中的隐喻。这些隐喻主要体现了施喻者的三种认知聚焦方式:零聚焦、单聚焦和双聚焦。在解读过程中,正确把握两域之间能够构成映射的焦点是理解的关键。施喻者在对毒品及禁毒进行多面聚焦之后,把毒品视为魔鬼,把禁毒视为战争,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邪恶与反邪恶的两股对立力量。解读汉语禁毒宣传语,旨在使人们对毒品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远离毒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考察隐喻中源域"多元性"的认知理据,多恩作为施喻者基于其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以多元源域来反映一个目标域,把天体、圆、动物和器物等与宗教、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源域映射两性合卺,阐发两性合卺的内涵、两性对爱情的诉求和失去爱情的哀怨。研究表明,隐喻是施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和行为认知的过程,设喻者作为行为和认知主体对时代生活和爱情生活的感悟所表现的矛盾、彷徨、复杂心理可以通过其源域的"多元性"来体现,设喻的手法体现了多恩情诗创作深受文艺复兴以降欧洲宗教和科学对爱情哲学思想的影响,反映的是多恩内心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点认为人们总是用具体的源域映射抽象的目标域。实际上,具体或抽象并不是某一个域的必然属性。王文斌提出,两个域之间的映射通过具体与抽象两两组合而成,即以具体隐喻具体、以具体隐喻抽象、以抽象隐喻具体、以抽象隐喻抽象。隐喻研究多集中在隐喻产物上,而对施喻者使用隐喻的目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探讨施喻者在运用这四种不同映射方式时不同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采用主体自洽原则对一类特殊隐喻的构建和解读进行分析,发现施喻者对主体性的把握在这类隐喻的构建和解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类隐喻的目标域也是隐匿的。主体自洽原则为此类隐喻机制的解读提供了恰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表量结构a+N1+of+N2中名量之间的隐喻相似性为基础,借用映射关系图示,考察英语表量结构中隐喻组合的构建机制。首先,基于施喻者认知加工的程度深浅,隐喻相似性分为两大类:客观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其次,英语表量结构的隐喻式组合还蕴含动态与静态意象模式的区分,它影响了隐喻的建构方式--直接隐喻与间接隐喻。  相似文献   

10.
以想象为基础的隐喻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假设性喻体普遍存在于隐喻表达中,在隐喻意义的建构和解读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作为隐喻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隐喻意义建构中对喻体作用的重要补充,隐喻延展是假设性喻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从性质和语言结构两方面对假设性喻体和隐喻延展进行细致分类,阐示不同分类中隐喻意义传递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红楼梦>章回目录隐喻为例,探讨自洽原则在单聚焦隐喻解读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实例的解读,我们认为,自洽原则在单聚焦隐喻的解读中同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提出,由于单聚焦隐喻目标域呈隐性之特点,受喻者解读这种隐喻需要相对于解读显性目标域隐喻更多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丰富的隐喻知识,可以促进对英语词语的学习,在学习中应注重学习者即受喻者的主体性.为此,在英语词语的学习中要注重三种意识的培养,即隐喻意识、文化意识和语境意识.以此来提高学习者对隐喻性词语的认识,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隐喻能力一般指隐喻产生的原创性、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提取隐喻意义的速度、对隐喻做出解释的流利程度。第一项是关于说话人对于隐喻的原创性使用,后三项涉及到听话人或读者对于隐喻的认知。我们认为,隐喻的认知包括学习者对隐喻的辨别、隐喻的理解和隐喻的使用三个环节。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对其语言习得影响重大。本文将就外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隐喻认知学习中隐喻的理解从关联理论的应用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裴晓科 《海外英语》2011,(10):347-348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同时隐喻的使用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该文以认知隐喻论为基础,探讨英语学习中隐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而指出英语学习者应利用隐喻认知功能,以隐喻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各方面培养自身隐喻能力真正学好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15.
王梅 《文教资料》2010,(3):37-38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出发点,阐释隐喻意义的认知解读,指出隐喻在线意义的理解是概念合成的过程,相似性推理及认知主体的创造性、联想性思维在隐喻在线意义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作为修辞格之一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语言学者致力于借助认知科学,竭力推导和阐释隐喻的真实内涵。作为认知现象一种的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分析,将对揭示语言运转在本质与语义特征方面、语言教学等其他语言研究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模糊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中的意义理解作了探究;发现在隐喻意义的理解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将对同一隐喻产生不同的理解。这表明,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具有意义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词汇的意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认知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阐述,提出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语境的概念,把语境看成是一个心理结构体,交际者通过经验或思维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即形成认知语境。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具有解释和制约作用,对于隐喻意义的推倒和意义的筛选过程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篇教学重点是对书面语语篇的正确解读.英语语篇中富含隐喻性语言,蕴含意义深刻.准确理解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隐喻认知语境,而隐喻认知语境是建立在以长时记忆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基础的探索书面语语篇教学中隐喻认知模式的作用,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通过隐喻认知模式正确识辨、理解及解释英语语篇的情景义、歧义、词义空泛、表面搭配不当、旧词新用等语言现象,以准确理解英语语篇含义.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关系密切,对词汇发展和语言习得有深远影响。隐喻能力成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和熟练掌握该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要应用隐喻认知功能,通过丰富阅读材料、积累隐喻表达,理解词汇意义、进行隐喻练习,注重文化导入、培养隐喻意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