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跨班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自主交往意识等都有促进意义。幼儿早期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的生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简要地分析了幼儿跨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跨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早期社会性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幼儿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区域活动开展现状中的弊端,对跨班区域活动这一新的区域活动方式进行探究,认为跨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主动交往意识和自主活动兴趣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也成为人们目前关注的重点,其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自主交往和活动的兴趣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根据目前幼儿园建构跨班区域活动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构建跨班区域活动进行解读,提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建议和有效的策略,以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混龄班区域活动的特性,教师从区域创设、材料投放和活动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整合设置混龄大活动区、幼儿参与制定混龄区域规则、合理投放混龄区域材料、采取富有创意的指导方式等,充分发挥混龄班区域活动的特殊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跨班区域游戏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跨班互动的区域活动。我园根据两个大班活动室互通的特点,结合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与交往等发展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跨班区域游戏环境。两个班共同创设了益智区(2个)、图书区、科学区、积木区、拼摆区、水果加工区、美工区、表演区,按照一个班动、一个班静的特点,把区域巧妙地安置到了两个班中。  相似文献   

6.
陈榕 《广西教育》2009,(33):114-115
当前,幼儿园的托班环境创设普遍参照小班区域活动创设模式。小班幼儿与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很大的区别,应依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安全性、趣味性、互动性、适宜性四个方面,进行托斑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相似文献   

7.
跨班区域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其交往能力。让幼儿体验快乐、分享快乐。跨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班级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几个班级间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幼儿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可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我园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跨班互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跨班互动形式多样,如各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有计划的主题活动等,幼儿存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伙伴的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活动兴趣、平和而自然的交往方式.活动效率明显提升.自主活动特点有了显增强.这些体验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无疑将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们在更多领域和范嗣尝试跨班互动.以促进幼儿社会性、认知等多方面能力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同年段跨班角色游戏即指同年龄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同一活动空间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开展互动、模仿游戏。跨班角色游戏为幼儿自主游戏、积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观察、支持幼儿更好地游戏。因此,本研究从跨班游戏场地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年段幼儿间交往障碍的突破、游戏经验的分享等方面对跨班游戏进行探索,为同年段幼儿有效开展角色游戏及教师的适宜指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托班教育活动中,我们融合了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在区域中为托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让托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在与环境、材料等的互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体验成功感。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的反复,虽然给跨区域教研的线下活动带来了阻碍,但同时促进了网络教研的发展。线上线下活动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研是后疫情时代一条富有成效的跨区域教研之路。"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高中英语教师跨区域协同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以课题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骨干为示范,以课堂为阵地,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活动内容、调配线上线下活动比例、确定线上线下活动时间,努力探索后疫情时代的跨区域教研之路。  相似文献   

12.
2岁~3岁正是上托班的年龄,这时正好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如果一味地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存在着不少弊端。而具有开放性的区域活动是一种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孩子发展的不同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尝试,从而获得经验并感受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范晓莉 《教育导刊》2005,(12):43-43
为幼儿创造"公共区域"这一新颖的活动方式,目的是拓展区域活动的组织形式,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公共区域"是利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设置的活动区域,这一独特区域内的空间和材料为两个相邻班幼儿所共享,活动内容也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议设计."公共区域"可以在同龄班或不同龄班之间设置.由于相邻,班与班之间、幼儿之间生发出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共区域"内的互动也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局面,取得出其不意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以幼儿主体活动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旨在满足不同幼儿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活动。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致使区域活动出现以下“五点”现象,即:(1)包点。班级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入都由教师一个人包办,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都受到教师的限制,使幼儿的自主活动变成了教师垄断的活动。(2)零点。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办起了“珠心算”、“识字”、“英语”等名目繁多的“特色班”,占去了幼儿…  相似文献   

15.
正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既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在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比较类似,教育目标、内容等方面也大体一致,所以孩子们参加同龄班的跨班式区域活动,不但兴趣很高,有新鲜感,而且拓展了活动内容,感受到了交往的快乐。"同龄跨班式"区域活动这一新颖的活动方式也由此在我园应运而生。跨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式尤为重要,总结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许虹 《科学教育》2004,10(3):10-11
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幼儿能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它有利于激发孩子活动的愿望的主动性。我在进行区域活动教育的研究中,根据我所带教班幼儿实际(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等等)开展了符合我班幼儿特点的区域活动,创办了音乐角、语言角、手工角、计算角、美工角等区域活动,使孩子们潜在的能力逐步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托班的幼儿,教师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8.
区域活动是托班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近几年来,我园在创设适合托班孩子发展需要的区域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遵循孩子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的前提下,顺应他们的学习需要,动态地创设区域空间,动态地提供材料,体现了托班区域环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19.
陆洁慧 《考试周刊》2012,(94):192-192
托班幼儿的特点是关注自我,依恋性强;有感知外界事物的欲望并渴望被关注,但是不能持久这种行为;同时又伴随着因身体动作尚不灵巧,小肌肉不发达导致弱小,自信心差和精细动作的不灵敏。因此在幼儿园中,最适合托班幼儿进行的活动是“区域活动”。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太湖流域的跨区域性,认为该区域的生态补偿在理论和现实方面均存在需要突破的难点问题,如缺乏跨区域的生态补偿理论,区域间存在利益冲突、补偿责任、补偿标准、模式的界定等。从当前现状出发,提出应先界定好跨区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解决一些跨区域流域内的科技难题,为科学建立生态补偿方法打下基础,最后提出了一些生态补偿政策方面的建议如:建立一个跨区域的生态补偿管理平台;加快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