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教育》2013,(1):70-71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小学创办于193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区属学校。学校坚持走"以德立校、科学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一切为了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施展才华"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以苏东坡诗词为题材,以校园百年大榕树(精神)为支撑点"的校园文化品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2013,(4):84
泸州市第七中学地处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中心半岛(江城),坐落在秀丽的忠山脚下、沱江之滨,是泸州市教育战线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始终坚持"励志、立德、精品、强校"的办学思想和"名师立校、质量兴校、文化强校"的发展战略,注重名师培养,强调质量首位,狠抓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打造"无私地关爱学生"和"突出的育人质量"两张名片,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爱的环境里懂得爱、学  相似文献   

3.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其本意是希望通过学校墙壁的文字、绘画、图片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很多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遵循这样的思想,教学楼的外墙,教室的每一面墙壁,以致楼梯踏步、走廊的梁柱,都在"说话"。因为这句名言,让墙壁"说话"现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倘若  相似文献   

4.
朱剑 《教育》2015,(8):10
"做有品位的教师,办有品位的学校"是笔者所在学校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以"为每一个学生着想,让每一个学生成功"为办学理念,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育人目标,以"理念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精校、特色强校"为发展思路,全面实施"新成功教育"。即,让每一位教师在岗位上都有成就感、幸福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厂校一体"是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模式。包含两层含义:观念上要将校企双方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重视企业利益;行动上要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合作,始终秉承"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合作理念。湖南湘菜学院在探索"厂校一体"校企合作中,总结出几点经验:院长即董事长,教师即厨师,学生即员工,教室即厨房,教学内容即生产任务,校园文化即企业文化。健全"厂校一体"校企合作模式,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将厂校一体由目前的"命运共同体"转变成为"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可视为由师生共同创造,在学校全部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校园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可具体分解为三个层面:表层面为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校舍、校容校貌、教室桌椅、实验室、图书室、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熏陶着学生,使其内化为信念与情感.我校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创新等多种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求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构建校园物质文化.陶行知先生说过:"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为此,校容校貌建设要体现教育性、艺术性,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打破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街小学坚持"依法办校,以德治校,文化立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着力发挥文化环境教育人、熏陶人、陶冶人的作用,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乐园;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体验生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4,(12):2
正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中心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它既有传统的文化底蕴,又有创新的发展空间。现有30个教学班,1493名学生,76名教职工,占地面积20718平方米,建筑面积8146平方米,操场面积14000平方米,专用教室齐全。环境清新优美,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处处渗透着人文气息。学校以"关注每一个孩子,呵护每一颗童心"为核心思想;以"细微教育"为教育理念,确立了"让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当前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弊病多多,问题多多,非但对学生健康成长没有任何启发和教育作用,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受到负面的影响。误区一: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轻校园文化内涵;误区二:文化建设呈现"口号化"和"成人化";误区三:校园文化千校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误区四:文字内容太多,学生参与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正温州外国语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一个朴素的理念:牢记学生、教师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绽放。学校着眼于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学生:语文"跃读"校本课程与英语校本课程形成系列,语文突出跨界愉悦阅读,英语突出口语与展示;德育以"礼"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做到以礼育人,知行合一。校园文化渗透于每一细节之中。学生是学校的主角,孩子  相似文献   

12.
黄启宏 《考试周刊》2013,(81):171-171
教育工作的艺术性在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都能让中职学生在文化氛围中进步、提高,本文从教室文化的角度分析氛围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读写教室"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对教室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努力使教室里的每一面墙,甚至每扇窗都能"说话"。白云学校的"读写教室"布置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对独立阅读区、交流讨论区、成果展示区等进行精心设计,让教室环境成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意义和人生意义的绝佳场所。  相似文献   

14.
<正>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人文办学,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学校努力让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模式,即"挖掘课程建设的内涵,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为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课程里蕴藏着学校文化基因,它的特色决定了学校文化的特色。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程的建设。一、校园环境做成了隐形课程,形成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建设以学生为根本的创意校园,提升文化品位,强化育人功能,展示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学校把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做成了隐性的课程,使每一面墙壁都起到育人的效果,让校园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5.
<正>一、精心布置,创造利他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主要场所,一个教室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如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功的教室环境布置,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形成良好的气氛,起到育人功能。为了更好地创建利他校园,培养具有利他思想的小公民,学校重点营造利他教室。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应力求做到,让每一面墙开口说话。"是的,要知道,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都要在教室发生,如果连教室里的墙壁都在说"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阳泉市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公平、质量"做文章,秉承"让每一个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创新地提出"创建一校一品、确保一生一技、鼓励一生多技"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思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各学校校园生态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砖一瓦皆是史,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采风过程中,阳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点滴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镜头一":国学经典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下午,有位外校教师将在我们班上一节公开课,为使教室更加整洁干净,我在中午放学时,特意留下10名学生打扫教室(平时打扫只需要5名就行了)。本以为"人多力量大",可当我去办公室办完事回到教室后,眼前的景象让我傻了眼:教室的地面扫了一半,桌椅排列也不整齐,黑板也没擦,垃圾也没倒掉……  相似文献   

18.
张艳杰 《考试周刊》2013,(19):184-184
<正>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应该阳光地对待每一天,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用自己的爱心和快乐感染每一名学生,应该"让爱心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耐心的甘泉滋润每一处干渴的心田,让信心的旗帜飘扬在每一个心灵的上空"。首先,更新班主任观念。有人认为"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越严格越苛刻,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经常对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4,(19)
正学校简介:湖南省花垣县花垣镇第一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552人,教职工76人。学校先后荣获湘西自治州"学习型学校"、湘西自治州"文明单位"、湘西自治州"德育示范校"、湘西自治州"安全文明校园"、湘西自治州"文明美德校"、湘西自治州"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等荣誉。办学思想:学校着眼于师生的终身发展,确立了"让教师愉快工作,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宗旨,构建了以信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以"诚实守信,伸张正义,心地善良,勇担责任"为校训,坚持"进步了就是  相似文献   

20.
虞荷 《华章》2007,(12)
新课标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那么,何为班级文化呢?鲁洁教授在《教育社会学》中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毫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