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课程承载了专业培养目标的任务。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是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因此实现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对接时要坚持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理念,符合校企合作的理念。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从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社会评价对接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RFID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把物联网纳入“十二五”规划的感召下,从2010年起各地高校相蛀开设了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射频识别RFID技术相关课程是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而要开设这一门新的课程迫切需要开发出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的课程标准。我校在对物联网电子通信类企业主体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研究,即先分析清楚该专业需要怎样的职业能力,再开发出了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RFID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吴冬燕 《职教通讯》2012,(12):16-18
以高职院校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从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探讨了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重点阐述了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基础,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使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从而真正实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广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现力,还应当力求通过对语文课、教师口语课的固有教材和教法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开发出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力求把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对应的各种所需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中,并以此实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联动,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三个对接。  相似文献   

5.
《客户服务管理》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其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多年的执教经验,对该课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标准、岗位能力标准、课程内容、岗位任务、考核模式进行了多个层次的摸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石红梅 《教师》2023,(36):117-119
文章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课程性质、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阐述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路。以“LoRa控制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对接的职业岗位确定课程目标,阐述课程标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酒店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本科院校设置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如何把适合酒店岗位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对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行业岗位特点,把酒店服务岗位分为基本岗位和综合型岗位,在此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的不同,宏观上设置与酒店服务、管理、营销能力培养配套的课程模块群;微观上构建通识类课程、公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多层次课程体系.课程层次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依据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职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标准是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而确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对课程标准制定依据、课标核心内容等的解读,为相关职业学校教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二次开发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建设应以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参照职业标准及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确定课程定位与目标,根据岗位任务与课程目标选取课程内容,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技能大赛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岗位要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具有前沿性和规范性,能引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文章借鉴信息安全大赛项目与竞赛内容设置的思路,研究了信息安全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教师专业精神提升方面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其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又反过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高职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能力素质的中心地位;必须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导向;必须处理好专业核心课程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必须处理好岗位拓展课程中限定性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岗位能力拓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其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又反过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高职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能力素质的中心地位;必须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导向;必须处理好专业核心课程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必须处理好岗位拓展课程中限定性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岗位能力拓展。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文教资料》2009,(22):119-121
高等专业美术院校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时,课程设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提出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以哲学与艺术的内在相关性为标准,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对此课程标准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纽约大学儿童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基于教师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典型代表.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以此为借鉴,依据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或教师专业教学标准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并以知识和技能为本,注重课程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未来就业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与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进程等的教学文件,它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在具体课程上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置专业,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课程标准,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相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因此,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以实现高职院校健康、持续、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最近,遵照上级指示,我校正开展各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和课程标准制定工作。课程体系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总要求,将各个专业的各种课程归纳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岗位教育三个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和公共工具课程两类,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两类,每一类又由必修的核心课程和选修的相关课程组成。岗位教育平台则由与岗位任职相关的选修课程构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标准。下面,我们重点介…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方法对公共基础课课程进行开发,在明确课程开发目标基础上,对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定位分析,确定学习领域课程,进而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并对课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胡莉虹 《教师》2013,(29):27-28
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泉中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泉中职业中专学校")的服装专业为例,在围绕企业岗位设置课程、制定职业化的课程标准、编写和采用岗位实训教材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以响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中职课改的号召。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人才培养是面向岗位人才需求,课程是按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而形成的。数控技术专业是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专业,中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基层岗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技术员岗位,具有较好的衔接基础。本研究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核心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设计,从而达到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