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闻评论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这是由新闻评论的特有性质决定的。笔者以《人民日报》评论版《抚今追昔忆小平》系列评论为例,试图探索出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一直是电视的弱项,近年来,人们发现电视上有影响的新闻评论节目屈指可数。事实上单独设立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收视率并不高,传播效果也不好。曾经各地方台一窝蜂似的仿照中央台《焦点访谈》、《观察与思考》办起的评论类节目现在大都悄悄地“关停并转”。  相似文献   

3.
刘峰 《视听界》2004,(3):42-44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新闻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荧屏常见的新闻评论,大致有四种类型:《央视论坛》样式,央视现场直播样式,《焦点访谈》样式和《南京零距离》样式。新闻评论变化可以概括为三点:不再是大型事件的专利,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是满含思辨色彩的雄文,许多是点到为止,甚至连完整的文本都没有;不再是单一观点的阐述,而是兼具思辨、告知、调解等多功能。目前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评论的准确性。准确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也是评论得以成立的命脉;二是评论要节制。忌不典型,忌以评论代新闻,忌将评论作补白。  相似文献   

4.
《新闻1+1》是央视媒体开办的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纸媒的新闻评论相比,《新闻1+1》对政府和广告商的依赖更小,对社会问题监督力度更大。与网络媒体相比,《新闻1+1》的评论更权威、更客观。本文主要从《新闻1+1》的选题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以进一步发挥新闻专业媒体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1+1》是央视媒体开办的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纸媒的新闻评论相比,《新闻1+1》对政府和广告商的依赖更小,对社会问题监督力度更大。与网络媒体相比,《新闻1+1》的评论更权威、更客观。本文主要从《新闻1+1》的选题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以进一步发挥新闻专业媒体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节目采取哪种编排方式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天天五味评》、《时事开讲》、《一虎一席谈》、《新闻1+1》这四档栏目分别采用了个人说新闻式评论、演播间访谈式评论、辩论式评论和综合表现式评论四种编排方式,不同的编排方式各有利弊,为我国时事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编排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该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近三十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给本科、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8.
虽然新闻评论诞生于近代,但是在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却可以找到其源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我国新闻评论的源头。了解这些笔法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发展和运用,对于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科技报是我国科技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科技新闻评论在反映研究动态、推广应用科技工作成果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科技日报》为例,分析目前科技新闻评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科技新闻评论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力搞好评论改革,开创军队媒体评论的新局面,让军事评论的受众耳目一新,是当下军事新闻改革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军队媒体的新闻评论如何改革?请看《创造军事媒体新的"评论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1.
周丹平 《采.写.编》2021,(12):85-86,16
有效说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本文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篇新闻评论为案例,探讨了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说理的重要意义,认为要实现有效说理,就应在用事实说话、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情感力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2.
陈栋  王丽明 《新闻窗》2006,(5):110-110
如今,除了央视一套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典型评论节目外,新闻频道也纷纷推出了《新闻会客厅》等评论节目,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四川电视台的《今晚10分》、湖北电视台的《沟通》等,都是一些颇具特色的电视评论节目。可以说,电视新闻评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  相似文献   

13.
方朝春  邓晓旭 《东南传播》2014,(12):118-120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已由信息的竞争转向观点的竞争。都市报要提高媒体竞争力、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多元共存,首要措施是转战新闻评论"战场"、提升本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探索新路径以提升本报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为例,分析提升都市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制作标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篇内容很好、质量很高的新闻评论,如果缺少一个简练生动、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很可能被许多读者直接略过,放弃阅读,新闻评论的传播效能将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新闻评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高度重视标题的制作.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于2011年5月21日刊发的《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这篇新闻所引发的相关评论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以期为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教材中关于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认识是不断变化的。最初的认识,认为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指导性、针对性等等,尤其强调指导性、政治性。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表述:比如说,“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等显特征的评论章”;“离开了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都不成其为新闻评论。”(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2月第一版,第5页)又比如说,新闻评论“应该有这样四个特点,即:鲜明的党性、较强的时间性、明显的指导性、广泛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历来为媒体所看重,被视为报纸的旗帜,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浏览《人民日报》及华东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评论栏目,细细品读有关评论,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新鲜气息”:报纸评论从形式到内容正在悄悄地“创新”。  相似文献   

17.
肖杨 《新闻知识》2006,(10):49-51
现今,各种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名义上,新闻评论还充当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评论多元化已经成为其发展方向,更有甚者,提出新闻评论娱乐化的主张。的确,新闻评论在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快乐主义原则,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把握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娱乐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19世纪末期,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上近代化之路。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中国新闻评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张季鸾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政治评论等等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08,(5):15-15
张登贵在2008年第2期《新闻实践》发表《评论写作:想好了再说》,文章认为: 新闻评论,是新闻的延伸和深化,是负有很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的一种新闻文体。因此,它更应该是深思熟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樊瑾瑜 《新闻知识》2013,(1):99-101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内容分析法,以《华商报》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评论报道作为样本,试图通过对都市报新闻评论问责内容、问责方式以及问责对象的研究,进一步考察《华商报》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0.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