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是北京市崇文区粮食局的一名兼职通讯干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写稿,三年来,我写的稿件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采用一百三十多篇.去年,我被崇文区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在写稿中的体会是,做为通讯员只有加强理论和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  相似文献   

2.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我迁新居时,对几百册书都进行了整理,大部分过时的旧书,我都“处理”掉了,唯独随我十几年已退了色的《新闻与写作》杂志的前身——《北京日报通讯》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几十本《北京日报通讯》和1984年改刊后的《新闻与写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崭新的书柜里。一次,有位同事来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嗬,你对这些‘小本本’还真够有感情啊!”我说:“你算是说对了。”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我当通讯员和后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我写的通讯《幸遇知音》,荣获工人日报“1986年通讯员好稿评选”通讯体裁的一等奖。这是自1984年以来我的第9次获奖。西北新闻刊授学院的老师们立即写信向我表示祝贺,并希望我谈一谈几年来的学习与收获。两个孩子的妈妈1986年7月,我应邀去北京日报《宣传手册》编辑部向编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浦城县的各级报纸、电台的通讯组241个、通讯员1052人,已经完全由县委报道组统一管理。由于县委加强了对通讯网的领导,报道工作做得又多又快又好,一九五九年的发稿数量和采用率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五倍以上。浦城县委报道组指导通讯工作的方法是:一、抓政治思想工作,大搞评比竞赛。县委经常向干部和通讯员强调全党办报的重要意义,针对“工作忙,没有时间写”、“水平低写不出来”、“写了没有登,  相似文献   

7.
我从去年四月开始学着写稿,在八九个月的时间里,写稿五十六篇,其中,区广播站播出五十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共采用四篇.朝阳区评选一九八四年先进通讯员时,我获得一等奖。同志们让我介绍一下写稿的经验,我这个通讯报道队伍里的新兵,哪有什么经验好谈?要说体会可以概括成一句话: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 我是一九八一年的高中毕业生.从去年四月开始担任乡广播员.我们十八里店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发展很快,经济工作活跃,新闻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事供电生产技术工作的干部,整天跟技术业务部门打交道。实践中,我尝到了通过为报纸写稿给干好本职工作带来的甜头。从一九七九年下半年开始,我结合本职工作和亲身经历,写了一些消息、通讯、来信、新闻科技小品、新闻评论、人物专访等稿件。四年来,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郊区版》、新华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支部生活》等采用九十多篇。我采取干什么写什么的做法,为促进本职工作积极搞好宣传报  相似文献   

9.
我1987年3月开始业余写新闻稿,到1988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被《中国青年报》《人民公安报》《北京日报》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市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67篇,被市公安局和延庆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回顾写稿的实践,我的初步体会是“捡”“精”“思”“闯”“挤”这五个字。写作的知识靠“捡”。写文章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即使遇到好的题材,头脑这个加工厂再灵,也出不了名牌产品。为了“捡”知识,我除了备有“阅报本”“读书笔记”,注意随时把  相似文献   

10.
勤奋终有成     
我从事新闻报道7年来,已在市以上新闻单位上稿400多篇,而且还有几篇获奖作品。我的写稿诀窍只有两个字:“勤奋”。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去年脱产上了一年县党校,“捞”了个中专文凭。1985年底至今,我一直刻苦学习,虚心求教。每天坚持听广播新闻节目,报纸上的新闻必读,电视新闻很少漏看。与此同时,我还认真学习新闻知识。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前几年在乡上工作时,就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书刊。调到县委任专职通讯干事以后,订阅了几  相似文献   

11.
栾川县陶湾乡乡长冯进宝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并注意组建通讯写作队伍。一九八五年元月到任后,在第一个干部会上就强调:要大力抓好通讯报道工作,把本乡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及时反映出去,把好典型树立起来。冯进宝原来在县农业局、潭头乡工作时,就补报纸的积极通讯员。担任乡级领导后,虽然工作繁忙,仍坚持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和采写稿件。他订有《河南日报》、《豫西报》、《新闻战线》、《河南日报通讯》、《科普创作》等十几种读物,晚上挤出点滴时间钻研。写新闻,也写科普文章。到十一月底,一九八五年已在省、地、市报上发表稿件九篇(包括同别人合写的),在广播站发表了五十多篇。同时,他拿出一个月的工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在回顾往事的时候,总会有些闪烁着光彩的记忆。我少年时期在上海的一段经历,至今想来,仍使我感到振奋。《新少年报》的通讯员当我还在家乡上虞念小学时,就是上海《新少年报》的通讯员,我为报纸常写通讯、短诗和小故事,参加争做“模范少年”、“小先生”等新鲜有趣的活动。以后又担任发行员,推销报纸。 1948年,我十三岁。小学毕业后。到上海读中学。住在哥嫂家里,我到西门路355号《新少年报》社看望了大朋友,也认识不少通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从一九七零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的。十多年来,我先后向路内外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七百多篇,被十七家报刊电台采用四百多篇,被《陕西工人报》吸收为特约通讯员,被评为《西安铁道》、《中原铁道》报优秀通讯员。回顾十多年来坚持为党报写稿,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写一九七一年,队党支部让我担任通讯员,为报纸、电台写稿。热情一来,我一月内就写了十五篇,却石沉大海。我没有气馁,认真找原因,终于明白了写稿不见报,主要是自己没有抓准问题,稿件质量低。从此,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白天上班生产,晚上坚持写稿。这样见报稿件就慢慢地多起来了。一九七二年,我队二班担负咸铜线庄里至梅家坪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河南临颖县北街学校郑颖勇:为了能够写好通讯,掌握写作技巧,我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杂志。其中“写作杂谈”、“当好通讯员浅谈”、“刊林漫步”、“采写体会”、“新闻标题写作”等栏目成了我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我及时地报道学校和其他单位新近发生的大事。仅两个多月时间,县教委主办的《教育简报》上已有我8篇文章发表,其中一篇杂文《莫使升旗仪式变集会》被推荐到省级报《教育时报》刊登了。4篇通讯已在市电台播出。现已被吸收为电台通讯员。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写好通讯?”下乡采访,一些通讯员常常这样问我,我老老实实地谈了自己的体会:“多读点文学作品,必有收获。”我在走上新闻岗位之前,主要是学搞文学创作,先后在《雨花》、《青年作家》、《芒种》等报刊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40多篇(首),1986年底,我被借调到南通县广播电台(现已调入)。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新闻协会注重提高通讯员的写水作平,定期举办新闻写作知识讲座。为不断开阔通讯员的视野,今年8月底组织全乡140多名通讯员到乡内的各企事业单位参观,并进行集体专题采访。最近举办了“知家乡、爱家乡”好新闻征文,共收到新闻稿件210篇,其中有35篇好新闻获奖。(扈利平李罡) △江苏高邮县邮电局像抓通信生产一样,抓好通讯报道工作,连续两年被县委宣传部、市邮电局和《江苏邮电报》评为通讯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该  相似文献   

17.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97年开始写作新闻以来,一晃就是十年了。作为一名从基层业余通讯报道员成长起来的新闻人,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编采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的艰辛和光荣,再回头看看自己在从事业余新闻稿件撰写时曾陷入的误区,以及在担任编辑期间的工作体会,我总想把自己的亲身感悟写出来,希望能对通讯员朋友们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皖南事变,国际新闻社被国民党勒令封闭,我从重庆经洛阳和西安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辗转到达延安,被分配到解放日报社采访通讯科担任编辑、记者。当时,采通科的编辑记者总共不到十人,科长是郁文同志,后来他调到《晋绥日报》,杨永直同志调来当科长。我在采通科以编辑工作为主,处理一部分读者和少数通讯员的来稿,兼作采访工作。那时,县、区、乡通讯员很少。夏天,洪水暴  相似文献   

20.
有的通讯员认为写“豆腐块”、“火柴盒”成不了“大气候”。我写新闻就是从写“豆腐块”开始的。1986年,新店子乡牧草喜获丰收,乡领导为卖不出去而发愁。于是,我写了仅有20多字的“一句话新闻”,地区报发表后,草原重灾区马上前来联系购买,一下子就买走数十万公斤牧草,解决了牧区抗灾保畜缺少牧草的困难。 我体会到,写“豆腐块”有“三大”优点:一是能够以小见大,拾遗补缺;二是便于加工提炼,精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