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湘西土家族民歌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记录着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故事以及土家族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将土家族民歌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然后按照不同的特征介绍了其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
龙山县和永顺县是湘西土家族主要集聚地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土家族人使用的语言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有些地方保留土家族母语,有的地方已丧失母语,有的地方同时使用母语和西南官话,有的地方则完全使用西南官话。语言上的差别必然会导致记录这些语言文字时出现诸多差异。在该地区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既是一项必要的书写规范性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清障"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土家族主要聚居在铜仁地区,情歌是土家族民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质朴健康的思想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风貌,构成了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态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主要拟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土家族地区民歌的史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一,围绕土家族民歌生态生成环境的内容与特征,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立场和民族志方法来进行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全面探讨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民歌的内容、特征、形式、发展等,研究土家族民歌在发展创新及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发展策略。其二,针对土家族民歌所表达的方式、特点及对音乐文化研究的影响,采取历时态和共时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组织材料与分析问题,通过时态性的文化把握,考察土家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三,对土家族民歌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理论创新,在认真研究、鉴别现有文献资料的同时,丰富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傩戏唱腔结构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傩戏唱腔是在土家族语言声调及其民歌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声腔,其形式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类型和不同的结构成分。研究土家族傩戏唱腔的结构形式、结构特点是研究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唱腔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土家族音乐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音乐审美趣味,表达了当下本民族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音乐艺术历史与现实的集合体。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民歌类型,一方面与长阳土家族山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长阳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该地区山歌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的探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声乐教学及演唱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鄂西土家族民歌丰富多彩,其间积淀着丰厚的土家民族文化精髓。在形式多样的民歌当中,五句子情歌以其格调的特别、结构的独特和内容的丰富而成为鄂西土家族民歌中最为发达的样式。从五句子情歌的地理属性、文化内涵、结构形式和文化功能等角度,可以探寻五句子情歌所体现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的民歌轻快活泼,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土家族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特点。笔者在本文中对土家族的民歌《龙船调》艺术形态进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北民族大学陈晨、于洪志、陈琪在《谐体民歌节奏特征的时长表现》一文中指出:时长研究在增强语言的可懂度、提高语音合成的自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诗歌语言是全民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诗歌节奏能充分体现母语者对其自然语言节奏的主观感知。本文以谐体民歌的代表作品《仓央嘉措情歌》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特定人文环境、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土家族独特的群体人格特征,重庆土家族在生产劳动、男女交往、婚丧习俗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民歌都透射出独特的群体人格。根据重庆土家族民歌的个案,运用人格心理学的“大五人格”理论,土家族群体人格特征具体表现为较高的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及神经质等。  相似文献   

12.
《龙船调》是湖北鄂西土家族自治州的一首土家族民歌,后发展成为了经典民歌曲目之一。笔者根据王耀华先生《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一书,并结合自身所听所想所感,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民歌不仅具有迸发激情、舒缓忧愁、愉悦身心的功能,而且有言情溢志、传达情意、加强沟通、强化交往的作用,更有传授技艺、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吸收异质文化的“社会性教育”价值。这里仅就土家族民歌“社会性教育”的成因、形式、内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民歌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土家族、苗族的抒怀歌、盘歌和情歌是较为典型的例证。认识民歌的思想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薅草锣鼓又称挖土锣鼓是一种土家族民众在田地里集体薅草劳作时,伴随锣鼓而演唱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薅草锣鼓历史悠久,锣鼓伴奏、一唱众和、语言质朴幽默、程式规范等是其主要艺术特点。薅草锣鼓主要是用来鼓舞干劲,调节气氛、提高劳动效率,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土家族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推介是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气质与中华精粹,孕育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民歌文化有认同感,从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一道必须思考的问题。一、关注民歌语言,在民歌中体验生活情趣民歌的语言犹如一面镜子,在语音、词汇、语法、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习俗,反映着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首先是致力于民族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母语教学,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性区别。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就是揣摩作品的语言、体味作品中提供的审美内容。因此,言语素质和能力成为文学审美活动的先决条件。职高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就是从揣摩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开始,在感知的基础上,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感情,从而掌握表达的技巧,获得审美享受和人文精神的陶冶。但是,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些教师抱怨现在的职高学生审…  相似文献   

18.
李小芳 《考试周刊》2007,(39):44-45
本文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土家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蓬艳丽的民族之花--仫佬族民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民歌形式多样,句式、字数歌近百种形式。通过比较得出仫佬族民歌具有秦汉及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并说明了仫佬族为什么不用母语演唱民歌而用汉语方言土拐话演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土家族摆手舞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土家族最具民间艺术魅力的代表,土家族摆手舞作为承载着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与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舞蹈,集体音乐审美、体育娱乐、歌舞乐剧于一体,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论文将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表演性、娱乐性、传承性和教育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为继续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打下基础,同时为高校土家族摆手舞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