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何家荣 《广西教育》2009,(23):39-39
早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来说,部分学生读书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每天早读课读什么,该达到什么要求,加上读书形式太单一,平常都是以自由读书为主,教师对学生读书的内容不够重视,很少花时问去精心准备,未能像上正课那样采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去丰富课堂内容,  相似文献   

2.
很多教师都很重视预习,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但据笔者观察,作业要求大都停留在"预习字词、扫除拦路虎"的初读预习阶段,形式单一且停于表面,预习效果甚微;还有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学生从读文到抄词,再到解词、作批注、查资料等等,学生全部完成的话,身心俱疲,更加不可取。怎样布置预习作业,才能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全面为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数学问题进行预习的过程。受教师教育观的影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形式单一,使得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考虑设计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差异性和反馈性的预习作业,以改变目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实践巾笔者看到大多数学生对预习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到位,预习常常流于应付,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出在教师的引导上。很多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要求不清晰,方法指导空泛,作业布置练习化,造成学生预习主动性、积极性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作业布置得恰当,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得到很好的巩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下面笔者结合我校语文作业设计谈一谈具体的做法。一、预习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课文预习,熟悉课文内容。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我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大致有四点:读、查、思、  相似文献   

6.
<正>英语教学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就是讨论,讨论能突显出课堂的教学重点,活跃课堂的气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体会和经验,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一、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教师的要求不太明确,学生不太清楚在课堂中,所讨论的话题要与文章的主题相联系,要简洁清楚。假如教师要求不太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就不具体、清楚。所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提示语  相似文献   

7.
各种教学模式中,对于预习的重要性有着基本一致的看法。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因为没有时间而没有很好地完成预习内容,预习作业题的设置让学生觉得无趣因而不去完成等等,导致后面的所有流程都不能很好地开展,最后是老师感觉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也觉得没有多少收获。如何能让学生对预习的内容更有兴趣,完成预习作业更有积极性,预习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由此可见,学生预习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就重视让学生预习,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的预习仍停留在大致看一看的层面上,学生的预习能力整体不高。那  相似文献   

9.
任升录 《数学教学》2004,(12):F002-F002,1,2
课堂教学是决定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教师再能够对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两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得到更好的保证.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并对作业进行批改,也适当安排一些答疑时间.然而学生的预习效果怎样?复习中有哪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学生如何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是借鉴了荆志强老师的做法,尽可能布置前置性作业,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预习,这个预习要做到从根本入手,要布置具体的预习内容,给学生两到三天的准备时间,然后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讲,实在讲不出来了,老师也不要着急,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就下去转一转,看看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预习作业相对于书面作业来说,在检查的形式上较难把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可有可无,所以效果不甚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要新颖、有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去完成。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分不开。"那么如何让预习作业充满"魅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过程。数学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时必须明确任务,通过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认识的原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加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布置通常有以下几项:第一,读懂课本。预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  相似文献   

13.
姚晓冬 《成才之路》2009,(31):72-72
布置与批改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并不十分重视,作业布置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形式上以书面作业为主,忽视口头作业和听力训练,数量上或多或少。不少老师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其结果不仅空耗了自己和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导致学生厌学,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广大教师有必要认真思考作业布置和批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由于存在语言文字的阅读障碍,因此教师都特别强调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以求能基本疏通文意,以利于集体授课时提高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相对于数学、英语等科目非常明确的量化作业要求,文言文课前预习由于无法量化,检查反馈也不像其他科目那样简便易行,因此预习作业往往被忽略。由于预习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而导致课堂上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疏通文意———实际是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本该学生预习时就应完成的任务。这样反过来又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15.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由教师教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而预习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但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处于“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6.
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点了一个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找出这个学生有哪些地方读错了。读书的学生刚读完第一自然段,一只只小手便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有的学生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当这名学生读完课文后。学生们一个个不客气地把所有问题都列举出来,把这个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找到问题的学生当然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然而,读书的学生却一直埋着头,很沮丧。结果,老师还给读课文的学生一个定性评价——没有认真预习。  相似文献   

17.
"先学后教,作业前移",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预习方式自己去学习知识,并且完成预习性作业,检验自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先批改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从教师教  相似文献   

18.
预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预习的内容僵硬、形式死板,已经到了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地步.有很多自诩为对学生"训练有素"的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直接在黑板上写上"预习××课",学生就按照固有的套路去预习.这样机械式的预习要求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生多是应付了事,不能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因此,在已有的有效预习方式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寻求一点"新鲜".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教与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时至今日,科学教师已打破看书、划重点字、词、句的墨守陈规,单一形式,盲目、随意的预习作业现象,开始根据学生特点、科学教材的特点,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科学地布置预习作业。面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很糟的现实,文章从教学生掌握预习作业的方法、养成循序渐进的预习习惯、布置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感受预习作业带来的乐趣这些策略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重视预习的过程,有的学生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反正,课堂上教师会对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讲解,认真听讲就可以的;有的学生因为复习作业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忌预习,使预习流于形式,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预习,在课堂学习环节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于对课堂内容缺乏预先了解,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