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最成功的教育是发现人的天赋、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发掘学生的潜能,因为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的,后天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变和重塑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人的潜能也是多方面的,如智力方面的、非智力方面的,而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也不相同,有的长于动手,有的长于动脑,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长于抽象思维等等。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首先要使教师、学生及家长承认“每个儿童都是潜在的天才”,确立人具有潜能并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的思想和观念。同时给予学生自由表现其潜能的机会,使现实的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为目标来进行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启蒙和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调运、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2.
校长如何用人 ,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 ,校长做到了知人善任 ,就会有利于调动教师全员的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校长用人 ,必须首先知人 ,只有知人才能用其所长。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而其中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都不尽相同。“骏马能驰骋 ,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所谓能干的人 ,也是指他们在某一领域内的才能而言。有的人长于计算 ,反映敏捷 ;有的人长于组织 ,繁而不乱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 ,善教语文 ;有的人长于抽象思维 ,爱好科技。如何让这些各有…  相似文献   

3.
论个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上的个性教育思想借鉴中外历史上教育家们的个性教育思想,对于坚定我们的个性化教育思想与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中,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孔子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鼻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个性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孔子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育,他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因人而教。他能够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因而他的学生成就也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文学”。西方古代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面向全体,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面向全体,实质就是如何面向有个别差异的学生。面向全体,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更不等于学生学习成绩门门优秀。人的智力结构,通常有很大差异。学生不可能什么学科都学得很好,或长于文史,或长于数理,或长于制作,或长于艺术,这是正常的。这里,我们就来谈一谈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5.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本没有优劣之分,只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人从外貌上看各不相同。人在内在气质、性格、思维特点上更是各有千秋;有的长于发散思维,有的长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这种差异不仅存在学生个体间,而且还表现在班级整体之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曾用了四年的时间,在两个班进行了以培养学生独立研讨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为重点的自然课教学实验,培养了一批较为优秀的学生。现以其中四位作典例,试作浅析。第一组:刘思远、黎春霞黎春霞的发散思维能力强,思维带有跳跃性,知识贮备较丰富,但不求条理。刘思远性格稳沉,思维…  相似文献   

7.
幼儿成长是有规律的,这没错,但并不是说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速度都一样,而是有的较快,有的较慢;也不能认为孩子们的兴趣发展都一致,而是有的长于抽象学理,有的则富于想象。  相似文献   

8.
师生观探析     
如何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一直是教学领域中认识上存在着分歧的重要课题。在中外教育史上,有人主张教师至尊至上,学生应唯命是从;有人强调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应持被动状态;有人主张教师是顾问,儿童是中心;近几年来,有人还主张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体;等等,这些见解,有的多不可取,有的不尽妥当。为了相互研讨,本文拟就师生观的含义和历史概况,师生观的提出和条件,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分项考试,就是把同一学科中的不同性质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容,分项目地单独进行考试。分项考试具有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对学生每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学生先天智力素质和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爱好的不同密切相关。有的长于表达,有的长于记忆,有的长于逻辑推理,有的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都是教育的一条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历来为教育家们所重视。因材施教不仅要针对能力差异施以教育影响,而且也要注意儿童在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一、小学生的气质特征与因材施教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言语行动中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在我们周围的人中,有的人精力充沛,生气勃勃;有的人沉默寡言.举止安详;有的人情感热烈,激动而难自制;有的人心平气和,活泼开朗;有的人庄重冷静,不露声色;有的人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有…  相似文献   

11.
冯先杰 《教书育人》2011,(22):22-23
教育惩戒,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颇受争议。有的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认为,惩戒学生就意味着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有人说"新课改下的教育应让  相似文献   

12.
大凡当教师的,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个个得满分,但实际上很难办到。通常碰到的情况是:有的学生脑子特别灵,你教一遍他就掌握了;有的学生脑子就比较钝,你非得反复教,他才能领会;还有的学生即使你教他数遍,他还是瓦罐里塞腌菜,消化不了。遇到这类差生,老师就往往感到头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即使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经过后天的教育过程,有的就可能发展得快些,好些;有的就可能发展得慢些,差些。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那么,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这种不平衡现象呢? 一个人从出生到发展成熟(即青年初期),大约要有十七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人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有争论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作的需要,2006年9月我到环江县明伦镇的一所村小支教。我任教的班级有21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他们有的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寄宿在亲戚家里,另外还有6名学生是父亲外出打工的,自己跟妈妈在家生活。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在这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不同,有人长于运动,有人长于思考;有人形象思维占优,有人抽象能力见长;有人热衷于创造,有人却擅长模仿。你是与众不同的,你必有某方面的优势是上天对你的照顾,使你能优于别人。  相似文献   

15.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本没有优劣之分,只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个体的整个数学学习而言,多种风格的认知方式可以  相似文献   

16.
声音     
袁新文 《教师》2012,(15):9-9
李明新: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回归了基础教育的根本价值。它目中有人,有具体的儿童;它关注学生的整体和谐而个性化的发展;它关注学生的一生。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必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成长方式、学校课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这些创造构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了一个学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个班集体正如一幅画,画的是一群形状各异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如果将这些图形都变成标准的圆形,不担损失很大,而且这幅画已失去原来的缤纷。几千年来,古今中外,历代仁人志士们始终不渝地提出教育个性化的口号。早在公元前5世纪,孔子就认为学生“有的长于德性,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学记》中也曾指出:“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困境:教师怀有“过度(模糊)教育的越界风险恐慌” 在小学里,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殊儿童。有的家长事先照会教师“我孩子比较脆弱,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公开批评的”;更多的是孩子的行动介绍,他们有的公开叫喊“我有病”“我有多动症,星期天到上海去看医生”,有的威胁教师“别逼我做作业,要我做作业我就自杀”,有的以沉默、咆哮、破坏公物相对抗,我行我素,拒绝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都感到头疼。  相似文献   

19.
“学生”这个词,几乎天天听、天天说、天天用,那么,“学生”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的人把学生看作天真烂漫的儿童,不同的只是来到了学校;有的人把学生只看作是没有长大的、需要成人悉心呵护的孩子,等等。这些理解虽不能说大错特错,却不准确、不全面。通常,我们并不特别区分“儿童”、“孩子”、“学生”这几个词。谈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替代,如“儿童生性好动、好奇”,“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当表示对学生的亲切态度时,常把学生称作“孩子”,如好多老师会说:“…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班集体中,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迟钝;有的学牛长于记忆,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有的学生喜爱文科,有的学生偏重理科;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喜欢独处。这就是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历来的教育家都很重视研究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寡其所安”,“退而省其知”等方法来引导自己的学生。前人的经验说明,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区别对待,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好学生。因此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