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文学具有诸多潜在的功能因素,它因社会时代的需要而被彰显和确定,由于不同社会时代人的需要有所不同,同一社会时代人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从而使文学的功能的显现也呈现出主次、变化和不断丰富的特点。本文就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分析了文学的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如何在社会时代的需求中演进和交替变奏。  相似文献   

2.
就世界范围的民族格局而言,民族间的生存关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据此可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价值实现关系,切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自然生存时代、民族交往时代和人类危机时代。不同历史阶段,民族文学实现自身的世界文学价值过程不同;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范本、大师和主潮也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70年代末至今社会改革大潮在文学中的反映,改革文学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90年代所谓“现实主义冲击波”实质上是八十年代改革文学合情合理的因承,是改革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崛起,在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文学在世纪之交的一批创作,又在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摆脱困境,成为跨世纪的一股文学潮流。  相似文献   

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学经典更是人类文化精粹的积淀,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是一个时代文学成熟的标志,是垂范后世、历久弥新、被众多读者所传诵的文本,它总结并隐喻了一个时代,有恒定的文学价值。同时它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发展,使文学经典又具有流动的特征。它的变动符合变化了的时代与人们重新审视经典作品的需求,并被多数人所认同。  相似文献   

5.
阎玮 《保定师专学报》2003,16(1):105-106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文学课改革势在必行。文学课教师应立足时代前沿,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大力创新,充分利用文学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学都带有某一时代特定的烙印。盛唐是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解放了诗人的个性,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尊自强、自由自在的“盛唐气象”。王昌龄的边塞诗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奏响了“盛唐气象”的强音。  相似文献   

7.
农业文学在周代进入了长足发展的时代。其标志是,周代是中国叙事性农业文学最辉煌的时代,与此同时,议论性的田园政治文学和田园抒情文学也在周代萌芽。农本主义和祭神文化是叙事性农业文学在周代能够流传并得以保存下来的根本原因。叙事性的农业文学包括农业史诗和农事诗。周代的农事诗又可分为贵族的农事诗和民众的农事诗两种。在本文的上篇里论述了周代农业文学的概况、《生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记叙农业发明和发展过程的农业史诗以及贵族农事诗的三大主题。周代农业祭把中的原始血祭场面、性放纵遗风、原始氏族遗风等上古农业风俗,较为典型地勾勒出周代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始精神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走出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十世纪即将逝去,二十一世纪就要来临之际,回顾中国文学的百年行程,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足迹,就是挣脱理性主义羁绊,走出古典主义(包括新古典主义)藩篱。二十世纪前的中国文学,基本上属于古典主义传统。古典主义是古典时代的文学思潮,其基本特征是遵从理性,讲求规范,体现了个性未获充分发展的古典时代的审美理想。欧洲文学的古典主义传统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学,但它并未形成确定的文学规范,“三一律”等其实是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者加之于它的。中国文学自汉、唐以来,就形成了古典主义传统(其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它在中…  相似文献   

9.
媒体创新与文学命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的传播离不开媒体,媒体创新扩大了文学的传播。但是文学有它的最佳表现形态与传播方式,过多地借助新兴媒体,会使文学远离原始形态而丧失独立性。在科技发达的大众传媒时代,文学命途多舛,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10.
香港《大公报》4月11日发表题为《作家在“不务正业”吗》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流行的、当红的作家,很少再去以极大的热情关心文学和时代、文学和生活的关系,很少再去关心文学的内在本质规律,很少再去关心热爱他的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们的心灵状态和精神世界,是浮躁的,焦虑的,让我们看不到这个时代他们所应该具有的坚守的精神姿态,安静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欧洲人文主义文学作为“时代的镜子”,爱国主义思想是这一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独具特色,它与其他时代不同,是以民族的自醒、自觉和自尊以及其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建立为基础的。这些主要表现在当时社会的客观发展对作家创作思想的影响,他们借文学来反映自己的思想,在作品中对统一的民族国家有着热烈向往和歌颂;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显示出巨大的人民性;反对外族入侵,保卫民族独立;主张运用各自的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学;由于时代和作家思想的局限,他们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强烈的忠君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平安时代是日本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描写贵族生活的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它与描写宫廷生活的清少纳言的随笔文学《枕草子》堪称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双璧。同时“日记文学”也风靡一时。女性作家以道长全盛时期奢华的后宫生活为背景,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女性假名文学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期刊改版与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与文学的关系,使得从期刊视野考察转型期文学成为可能。以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文学期刊界的“改版热”为视点,通过对改版缘起、具体行为状态及其改革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转向市场他律的文学场已经基本形成;走向世俗化,正是转型期文学“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一种实现;改版后文学期刊依然没有走出困境的实质,正是消费时代生活法则渗透至文学场域,而审美追求的艺术法则主导地位丧失的结果。而诗意审美恰恰是文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文学期刊在这个消费时代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长期被男权压迫的女作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还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现代女性文学的突出标志是女性意识的凸现。然而,在长达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倾斜与补偿。本文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从时代女性自身意识觉醒等方面来探讨各个时期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发展与演变,进而把握整个时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娱乐化时代作为文学发展的时代语境,它的消费娱乐特征影响着文学发展,文学活动发生巨大改变.通过阐述娱乐时代文学观念的变化,探析作家创作的媒介化及作品意义多元化,揭示文学活动的品质呈现的低俗化和感官化,详细描述文学在娱乐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引导人们重视和反思娱乐化时代底色下的文学发展.只有经过长时间历练,才能使文学本性与时代发展步伐协调融合,文学才能形成新的自律,完成文学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西方文论之间存在着“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差异,但二者对文学仍然存在着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文学要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文学是来自心灵的寄托和思索。与以往的手工时代不同,在机器复制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层面存在普遍雷同,人们穿着同样的服装,乘坐同样的车辆,享用同样的饭菜,观看同样的肥皂剧,言说同样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六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其成就虽远不及其他时代的文学那样辉煌,没有产生过像汉赋、唐诗、宋词那样能够代表一代文学成就的文学样式,但它毕竟具有自身的特点,深深地打上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印迹。本文试图从六朝诗风的演变这一视角,去阐释“文变”与“世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记载,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奠定了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基础。胡适同时还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认为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的进化,必定优于文言文学,从而替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催生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20.
“白银世纪’,文学系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等现代诗歌创作,是相对于19世纪初被称为俄罗斯诗歌“黄金时代”的普希金时代而言的。笔者认为,“白银世纪”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苏联时期的文学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显然是一种政治和艺术的偏见,但也不赞同以“白银世纪文学”否定和取代苏联文学。苏联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审美理想与艺术方法,不同于俄国其他历史时代的文学,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