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熹叶音具有古音属性。据《楚辞集注》叶音考察朱熹古韵分部,考得朱熹古韵舒声十四部、入声八部。《楚辞集注》叶音古韵与《诗集传》叶音古韵和江永的古韵分部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2.
朱熹叶音具有古音属性.对朱熹<诗集传>(八卷本)叶音作古韵分部考察,考得朱熹叶音古韵舒声15部、入声7部,与二十卷本叶音古韵多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清代著名古音学家江有诰的古韵二十一部入手,结合段玉裁、王力的古韵分部来讨论江有诰古韵分部的得失。其古韵二十一部(如屋觉的分立、药部的分立、祭部的独立等)有很大的创造性,但同时又存着一些缺点,如质、物两部没有分立、脂微两部分立不够精确以及缺乏语音学的系统性观点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高澍然(诗音)研究》系列论文之二,其目的是对高澍然与顾炎武的古韵分部进行深入的比照。论文的最后结论是,高澍然除了将四个入声韵部独立外,其古韵分部只是形式上与顾炎武有所不同,在各韵部的收字方面基本不存在分歧。因此,从分部上。可以断定,《诗音》是对顾炎武古音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江永音韵学"三书"中考察审音,可更加清楚地看到审音在古韵分部中的突出地位。在全书皆审音的《四声切韵表》中看江永的古韵分部,可以分出平声(赅上去)十三部,入声八部,各部内容更为详尽。详考江永的审音,可知审音与考古互补。经审音而得的入声韵是独立的分部,但没有形成综合性的"阴—阳—入"三分相配的音转系统。  相似文献   

6.
《韵补》声类与南宋声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韵补》,南宋吴棫(才老)撰,是讲古韵分部的.它在古韵分部史上的价值,历来很受重视,至于它的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南宋声母问题,则很少有人注意. 《韵补》一东:“江,沽红切……凡反切皆用今音,后仿此.”这就是说,《韵补》用今音注音.它着重用反切下字标明古韵的部居.至于反切上字,即声母问题,则比较复杂,应注意下述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的是顾炎武关于古韵分合及其演变的研究。虽然古韵分部是顾炎武古音学的主体部分 ,但本文研究着眼于这样几方面 :( 1)顾氏离析《唐韵》的根据及古韵分部的原则 ;( 2 )顾氏对古韵分合及原因的探讨 ;( 3)顾氏古韵分部的理由 ;( 4)顾氏对古韵交叉关系 (合韵 )的认识。顾炎武在几方面有成功的地方 ,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都一一作了分析。文中着重讨论顾炎武对阳声韵分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划分上古韵部自顾炎武开始,到段玉裁时,古韵分部才定大局。后来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段玉裁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创造了合韵说,段氏首开用合韵说确定上古韵部的先河。合韵说对古韵分部的作用不亚于顾炎武的“离析唐韵”。合韵说是段氏古音学的核心,也是每个研究上古音学者所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仅看到了研究合韵说的重要性,也注意到段氏的说法与后人对合韵的理解不尽相同。基于上述原因,兹根据《六书音均表》①来探讨段氏的合韵说。  相似文献   

9.
根据《古韵标准》所定古韵分部和《四声切韵表》所反映的古音阴入相承关系及“数韵共一入”理论,可以得到江永阴阳入相配的古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根据与入声的关系,祭泰央废已成独立的一类。江永对祭泰央废与入声关系的发现,对戴震、王念孙、江有诰的祭部独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谢艳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6):29-31,39
前人对于顾炎武古音学的认识,大多从其古音学的形成与影响来评价,或对其在古音学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对顾氏研究上古音韵部体系的方法及这一方法对古音学发展的意义认识尚有不足。笔者通过对吴棫、陈第、江永、段玉裁和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的比较,认为顾炎武之所以能超越吴棫、陈第分出古韵十部,使上古音系研究走向科学的道路,和他在古音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很大关系。后来的音韵学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的古韵分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姚文田的《古音谐》、《说文声系》是清代古音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姚氏科学独到的谐声观,考察了姚氏利用谐声系统拟定上古韵部的成果,并进一步研讨了对姚氏的谐声观。  相似文献   

12.
最近,王尚义撰文提出"太原建都已有4470年",他提出的数据是按传统文献的有关推测,运用算术中的加减法计算出来的,极不科学。他的关于"尧都在太原"的论据,没有认真检核历史文献,昧于临汾和平阳的建置沿革,又根本没有举出考古资料的证明,是错误的。尧都平阳在临汾不在太原,这已被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历史传说所证明。  相似文献   

13.
经过清初关于宋词是否统一叶韵的争论以后,清人普遍认为宋词有韵可循。在宋代词乐消亡以后,词韵更是成了保持词体音乐特性的重要质素,所以清人纷纷选取宋词名家之作来归纳韵部,撰写韵书,以此表达自己的词体观念与词学思想。尽管他们都标榜以宋词为据,却都未穷尽,故而不免又有宽、严之争。,清人对宋词用韵的研究虽未完全探得宋代词韵之本,却在客观上普及了词韵观念,规范了清词用韵,完善了清代词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身韵展现了当今社会的风格,使我们的动作的风格和舞蹈的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新的舞蹈模式。身韵不单单是体现了古典舞的特征,它主要是凝结着古典舞深刻的本质,那就是精、气、神,也包含着现代人的理解,它融入了当代社会的灵魂。希望它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舞蹈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穷尽式系联方法,归纳出刘长卿诗歌用韵系统:近体诗阴声韵、阳声韵共22部;古体诗阴阳声韵共18部,入声韵7部。并将刘诗用韵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相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人用韵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刘诗用韵的特异之处及其与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三美论”是中国古诗词英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总结出来的古诗英译美学追求。三美之中,作为内容的“意美”本应是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形式的“音美”和“形美”次之。但是,在许先生的翻译实践中却表现出一种对形式的极端追求,以“音美”和“形美”作为翻译时先入为主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8.
寒山诗歌用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寒山诗歌的用韵,可以分为18部。大多韵部即为一个韵摄。而且上、去常通押,韵字不避重复,换韵、出韵也听之。另外,浊上变去还未出现,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臻接相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温庭筠诗词声韵的考察比较,发现其诗与词韵律具有相通的美学特征。温词的用韵明显受到其七言古体诗(其中大多是古题乐府)的影响,就是说乐府成为温词的声韵来源与产生基础;另一方面,两又有着各自的审美趋向,温诗尤其是近体诗格律工整严谨,古体亦是以人律为常,而词则更趋灵活多致,开后起词韵运用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s a topic heated discuss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roughout the world.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s a poetic medium first, and tries to point out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ie in the nature of the two languages themselves, a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due to unique concepts or divergent ways of thinking and models of feeling as well.And in the following part,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art the translating Chinese poetry, emphasizing on the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of rhythm and rhyme,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bout nature, time, nostalgia and the feeling of love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Last,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ranslation of poetry is a kind of transplantation and recre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