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篇文章的文眼,是映照全文,把思想和艺术融为一体的聚光点。文眼设得好,文章就能中心突出,脉络分明,有画龙点睛之功,收精妙传神之效。《桂林山水》(九册)的文眼何在?我以为在一个“甲”字。“甲”者,第一也。  相似文献   

2.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散文贵有“文眼”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何谓文眼,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散文中的文眼,就是一篇散文中用含义深刻的关键性的词语,贯串全文,成为照见全文的窗户;也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中所进行的艺术思维的凝聚点。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周汝昌先生的《千秋一寸心》里谈到古典诗词的鉴赏重在“熏出一颗诗心”。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呢?关键在于一个“熏”。要通过鉴赏、品味、感悟,熏出一颗诗心:一、抓住文眼,一语中的多思量。二、由人及词,品他(它)千遍不厌倦。三、咀嚼回味,一字一句总关情。一、抓住文眼。一语中的多思量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文有文眼,诗词亦有诗眼、词眼。这是诗词的精神凝聚点,找出诗眼、词眼,就是读懂诗词的一个标志。古典诗词教学中,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钥匙。“文眼”是作品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且能笼罩全篇的词语。它是作者“临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结果,可以使伞篇更为生动,更为出色,更有意味。我们在教学时,要引领学生找“文眼”,抓“文眼”,品“文眼”。  相似文献   

4.
胡圣荣 《山东教育》2009,(7):100-100
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文有文眼。文章的“眼”并非仅仅是某个字用得巧妙、某句话显得精辟,它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是思想情感的凝聚点。抓住它,文章的主旨就会一目了然。如《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是画龙点睛之笔。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找文眼呢?  相似文献   

5.
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亦然,“画龙点睛”乃文章笔法之一。叙事或描写时,在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之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画龙点睛”。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全文的中心,意脉的焦点,具有如下作用:一、袒露作者的情怀《岳阳楼记》一文,作者在写完两幅图画以后,好像就要结束了。然而就在这似乎结束之处,奇峰突起,柳暗花明,又翻出一层新意,说明那些“古仁人”不同于“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则何时而乐耶”?借此设问,讲出了自己的伟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  相似文献   

6.
棋有棋眼,诗有诗眼。棋有眼则活起来,诗有眼则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使诗歌意象染上诗人的情感色彩。在书法作品中,我认为也存在“眼”,它包含两个方面:对单字结构则存在字之“眼”;对于整篇章法则存在书之“眼”。以下试作一些初步探讨。象“诗眼”是最能显示诗歌内涵真谛的最关键之字句的意义那样,“字眼”可以认为是一个字中最能反映书家艺术个性的最神彩的一笔,“书眼”则为一幅字中意境、神采最佳的部分。先就字眼而论。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书家都力图使每个字都能写出反映自己的笔画特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学问我:“怎样才能读懂一篇现代文?”我的想法是: 一、从全篇着眼从全篇着眼,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抓住文章的“文眼”,联系全文来领会,就定然易于读懂了。这里所谓“文眼”,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文章里体现文旨的词句,抓住它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心里颇不宁静”,不就是作品的“文眼”么?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作者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幻想超脱现实,又不可能,因而思想上矛盾重重。而整个作品所表达的,也正是这样的思想感情。所以抓住这一句,对理解全文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眼”是我们阅读文章时必须紧  相似文献   

8.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274条中说:“揭全文之指(即“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意思是说,“文眼”能揭示全文的主旨,它在文章中起着照顾、关注全文各个部分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它的存在位置或在篇首,或在篇中和篇末的关键要害处。它是人们所认为的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刘熙载所说的“文眼”,前人早有论述。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居要”,即处在关键之处“警策”者…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鉴赏中,每读一篇作品,总得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因为它在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总之,文眼是关顾前后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能读懂、读透文章的标志。抓住文眼,就能提挈全文,统领全篇。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提炼标题法文眼有时就在标题中,弄清标题,往往就能抓住文眼。例如高考试题《话说知音》的侧重点,标题上就暗示应是“话说”二字,而非“知音”,换句话,从“话说”来,文章的重点部分应是对有关知音传说的评论或见…  相似文献   

10.
在教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时,常常被作者所创造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技巧吸引.于是想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一、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章中最能传神的语言,人们通常称之为“文眼”.“文眼”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也是文章内容的精髓.理解与掌握“文眼”,好象开门找到了钥匙,能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脉络与构思,把握文章的内容.而这种“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的手法,朱自清是常用的.  相似文献   

11.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把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能显示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应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实际上就是要抓住课文中的“文眼”。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潜心钻研,抓准文眼;紧扣文眼,梳理脉络;挖掘文眼,升华情感,必能透过这双美丽的眼睛.找寻语文课堂教学的通幽曲径。一、潜心钻研。抓准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亦然,"画龙点睛"乃文章笔法之一。叙事或描写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之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画龙点睛"。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全文的中心,意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鉴赏中,每读一篇作品,总得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因为它在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总之,文眼是关顾前后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能读懂、读透文章的标志。抓住文眼,就能提挈全文,统领全篇。  相似文献   

14.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这就是说,通过眼睛是可以窥视内心的一切隐秘.文眼亦是如此.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所谓“文眼”,就是刘氏说的文章的“通体之眼”,刘氏认为“眼”乃“神光所聚”之处,它必须照映前后,能引起全篇的“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而使全篇通体生辉.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那讲课理当应有“课眼”了,“课眼”,正如一扇窗子,打开它,一课的“文心”奥秘便可以昭然可见.  相似文献   

15.
"文眼"就是"揭全文之旨"的关键句子。阅读文章,抓住"文眼",就抓住了全篇的纲领,把握住了全文的基调。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眼",就能使教学思路明晰,同时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分清文章层次和结构,较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角度之一:抓文眼,明主旨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而这“神”往往体现在“文眼”上。《威尼斯》一文的奇妙之处是全文共有三个“文眼”。“别致”是全文的总文眼,“明媚”与“华妙庄严”两个分文眼分别概括威尼斯两大特色——水上城市和文化艺术之城。而这兼具“水上城市”与“文化艺术之城”的威尼斯也确实“别致”得很,确实与众不同!教学方法与步骤:通过对课后练习一、二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突出“明媚”,写“河网之城”、“海中之  相似文献   

17.
李忠茂 《甘肃教育》2008,(15):55-55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就是诗歌中所说的“诗眼”,文章中所说的“文眼”,是整篇诗文精神的“团聚处”。高考作文要非常重视点题之笔。  相似文献   

18.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19.
眼睛对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把它称为“心灵的窗户”,它可以流露出入的喜怒哀乐,观察它,往往可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一篇文章也常有一两句关键的话,甚至是一两个字,它虽短小,但却是文章的精华,是作者构思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就像是文章的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口可窥见到文章的内容、情感和中心。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抓住它切入课文教学,就能有效地牵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它为切入口,就能窥见全文的主旨,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这样的句子或词,我们称之为“文眼”。“文眼”对理解文章是十分重要的,它与重点、难点并不完全相同,有时它并不在显眼之处,但抓住它则全文豁然而解;抓不住,可能会感到茫然无绪。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意“文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置好的“文眼”,不仅能统领全文,还能引领读者的理解思路,使文章脉络清晰。设置好“文眼”,还能造成悬念,引领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应试作文要有意识设置、突出“文眼”来突出文章中心,以便阅卷老师能尽快明了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