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0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创造出40万的销量后,人们似乎终于看到了科幻小说久违的繁荣.于是从201 2年开始,图书界开始了一场豪赌,一大批科幻小说进入了读者的视野.然而,科幻小说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中国科幻没有黄金时期 中国的科幻小说出现得很早,一般学界认为,中国第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是《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是荒江钓叟,时间是1904年.从那时算起到今天,中国的科幻小说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期间虽然有过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钱莉芳的《天命》、刘慈欣的《三体》等一批优秀的作品问世,但科幻小说在中国始终没有摆脱"小众"的地位,也没有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个纽约街头的男孩10岁时看到一本有关火星生物的科幻小说,小说同时引发了他的兴趣和疑问。11岁时他对《惊险科学幻想小说》杂志“上瘾”。此后。他看了大量科幻小说和电影,后来他在使他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科普名著《布鲁卡的脑》第9章《科学幻想小说——我个人的看法》中,一口气开出了中国青少年无缘一睹的那么多优秀的或虽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创造了一个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前四部书的总销量就已达1.92仁册,已至少有55种语言的译本,在超过200个国家畅销。一部写给儿童们阅读的魔幻小说,居然卖出了近2亿多册!《哈利·波特》的热销本身就是一部魔幻般的神话,是空前的出版成就。《哈利·波特》的美国出版商学者公司(Scholastic)投入第五部新书的促销花费达到了300万到400万美元。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和丰富的想像力创作了《哈利·波特》,但此书的成功离不开更富有想像力的商业运作,没有这一系列大手笔、大投入的成功的商业运作,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再好的书都会被淹没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4.
潘海天创作的科幻小说《克隆帝国》于4月初获得了中国科幻小说的银河奖,这是对中国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克隆帝国》描述了人类滥用无性繁殖技术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小说幻想在22世纪地球上形成了由克隆人组成的“帝国”,它大量生产克隆人,把他们作为奴隶和侵略工具,人性遭到扭曲。  相似文献   

5.
《银河启示录:联盟危机》号称"中国最好看的科幻小说",是一部"剑指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的科幻"史诗巨作".虽然新书推出时为了博人眼球,在宣传语上难免会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我在读完整本小说以后,实在是难掩心中的失望之情,小说质量和宣传语严重不符,用这样浮夸的宣传语来刺激读者,恐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引来读者的厌恶.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是什么? 20世纪后期,凭借一部展现网络虚拟现实惊人预言的中篇小说《真名实姓》,弗诺·文奇,这位美国科幻作家、前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教授用令人震惊的想象革新了读者头脑中赛伯朋克(Cyber punk)科幻小说灰暗、隐晦的片面性观念,这篇小说描写了电脑黑客与掌  相似文献   

7.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昆特·格拉斯新近推出的小说《辽阔大地》,在正式出版以前就引起德国文坛和众多读者的广泛关注。1999年4月,在法兰克福犹太教区举行的一次“文学论坛”系列讲座会上,作家昆特·格拉斯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莱希茨基博士主持了会议。两位大师要向人们介绍一部描述德国统一的小说。会议大厅里气氛肃穆,寂静无声,昆特·格拉斯朗读,文学评论家马丁·吕迪克认真地做笔记。吕迪克后来评论说:“这给我们的感觉太妙了,大师又回来了。”人们都说:“格拉斯的新作,德国文坛世纪性的小说。”我们不应忽视这场文坛壮景的序幕,虽然这只是围绕着一本小说而发生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青年报》、《文学报》、《读书》和《科学时代》等报刊发表了若干篇关于科幻小说的评论文章,对科幻小说创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些文章还对科幻小说创作中的某些倾向提出批评。科幻小说在我国是一个很年轻的文学品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现在一年发表的科幻小说达到300篇左右,1981年结集出版的就有20多种。在大量的科幻小说中,出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作品,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怪诞无稽或格调低下的“科  相似文献   

9.
最近,俄罗斯一套名为《塔尼娅·格罗特》的魔幻小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读者、出版界、舆论界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该系列丛书的俄文书名、故事情节、写作手法乃至封面设计等与畅销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极为相似,如出一辙,而且还与《哈利·波特》丛书分庭抗礼,并排摆放在各大书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不久前在北京王府井外文书店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儿童书展”上,英国的畅销童书《白茉莉催眠奇幻术》和《白茉莉冻结全世界》的外文原版书在不到一个月之内销售一空,随书首次被引入国内的“催眠魔幻”小说概念在英文爱好者和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士中传播开来。“白茉莉系列”是魔幻传统英国的女作家乔治娅·宾的得力之作。2002年,乔治娅·宾的首部小说《白茉莉催眠奇幻术》一经出版,便成为《纽约时报》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掀起了一片“白茉莉”热潮。该系列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独家引进,并为中国大陆唯一指定版本。目前,“白茉莉”系列图书…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杨·马特尔(Yann Martel)因《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展现了他无比惊人的创作想象力而斩获年度布克奖,其在接受专访时透露了他已经开始构思一部以动物为隐喻的关于纳粹屠犹浩劫(Holocaust)的小说。八年磨一剑,2010年9月《标本师的魔幻剧本》(Beatrice and Virgil:A Novel,亦译《贝德丽彩与维吉尔》,下文皆缩写为《标》)在  相似文献   

12.
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的确是一部严肃的学术史著作,至少作者本人是本着这样的写作态度来写的。罗伯茨将科幻小说的起源上溯至古希腊经典《奥德赛》,同时以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分析作为整个科幻小说的根基。在随后的个案分析中,还引用了费耶阿本德、尼采、叔本华、康德……甚至奥托的宗教现象学来对科幻小说进行解说。作者无疑拥有深厚的人文学术功底,才能对种种哲学理论信手拈来,将之用于对科幻小说的分析也的确取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不过,我们必  相似文献   

13.
刘晔 《出版广角》2016,(13):91-93
文章以畅销科幻小说《火星救援》为研究对象,根据福柯大众传播理论,从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体自律性丧失这两个维度进行解读,探讨小说的传播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通往未来的门》是凯特·汤普森继《寻找时间的人》之后又一部有关成长主题的作品.作者融爱尔兰传统神话元素与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叙事手法,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空间视阈下探讨主人公的成长抉择.文章从魔幻与现实的艺术手法、有限与无限的时空对抗以及成长与抉择的人性观念三方面展现小说的文本意蕴和出版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是格雷厄姆·穆尔的第二部作品,这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创作的惊悚小说,讲述了爱迪生、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三人之间旷日持久的划时代对决,展现了天才的本质、野心的代价以及将美国带入电气化时代的斗争,引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奇迹的魔幻年代.文章从叙事手法、人性的探讨和反思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探讨这部作品在当下社会所具有的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6,(1):36-40
评审专家点评 为多彩奇书找到多彩译者 跨语种出版,成败首先在于原著内容,同时也在于翻译.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中国首先成就于傅雷,莎士比亚在中国首先成就于朱生豪,这是普遍承认的事实.为好书找到合适的译者,往往是跨语种引进版书籍成功出版迈出的第一步. 《十四张奇画的十四个故事》是一部海外奇书.书里有1 4个故事,分别来自1 4个作家之手,有大名鼎鼎的写过《死亡区域》《神秘火焰》等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和他同样是畅销书作家的妻子塔比莎·金,写过奇幻小说《女巫前传》的作家格莱葛利.马奎尔,写过科幻小说《小兄弟》的作家科里·多克托罗,都是成人和儿童文学领域世界最畅销的作家,故事风格异彩纷呈,篇篇扣人心弦.图书出版后好评如潮,畅销不断.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本土原创魔幻系列小说《魔界》的作者、中国“魔法姐姐”——汤萍将高价竞拍原创魔幻精品《魔界》系列的第一部《魔书》:80万起价售《魔书》的影视改编权。据作者介绍,出售该书的影视改编权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影视这一大众传媒为更多的人分享和欣赏,同时可能的话也  相似文献   

18.
据美《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出版业仅次于财政金融业,已有212家利用交互网络(Internet)为接口,初步进入信息高速公路。除电子报刊、电子图书外,出版商还通过交互网络,与作者、书评家、销售商等建立广泛的联系。 麦克米兰的编辑运用电脑终端,通过网络与远在西海岸的作家商谈科幻小说三部曲《魔幻世界》的修改、定稿、校对事宜。稿件输入出版商数据库后,一切内容均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异地边谈边改,不必来回奔波。唯一的要求是,作家必须配备个人电脑,而且与网络联机。  相似文献   

19.
秦腔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鸿生说,在这个不把语言当回事的时代,贾平凹的这部作品以“流水慢板似的文字,不露痕迹地还原了生活本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也对贾平凹小说中“无边无际没完没了的闲言碎语”印象深刻,称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抛开了性崇拜、魔幻故事等他以往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写了一个封闭的故乡。华师大中文系教授倪文坚称《秦腔》“是一部非常当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一直以来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1957-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大规模地出版了“凡尔纳选集”,如范希衡译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曾觉之译的《海底两万里》,联星译的《地心游记》和《蓓根的五亿法郎》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青年出版社不仅将已出版的“凡尔纳选集”全部重印,还组织译者翻译了当时来不及出版的十余部凡尔纳名作,成套出售.201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再次经典再造“凡尔纳选集”.至今,不少读者在收集凡尔纳作品时仍会说还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版本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