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耻而后勇     
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种矿石中,有一种被科学家称作做“耻辱石”的矿石。说起为什么要用“耻辱”一词冠名?其中还有一段感人的小插曲! 1828年,科学家分析一种呈黑色矿物的化学成份时,为自己一时无法探知它们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而深感愧疚,便用希腊语“耻辱”一词为这种矿物命名。经过后代科学家不懈努力,人们终于发现这种矿石是“易解石”,它是含有镧、铈、钕、镱、钇、钪等不同的稀土元素的氧化物。这个小插曲告诉我们,知道耻辱、以耻辱来鞭策自己奋起直追,自然能变阻力为动力,所谓知耻而后勇的寓意也在于此。 坐落在奥地利与德…  相似文献   

2.
围猎飞棍     
“飞棍”是天空中出现的一种神秘飞行物,和“UFO”一样,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与研究,在“飞棍”之谜还没有彻底解开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郑宇用他的幻想之笔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诠释,这种理解也正是科幻作者所必须掌握的。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祖先是上古的炎帝和黄帝;我们也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为是因为“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上崇拜的“图腾”。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的一员,作为一国之公民,我们还有一种更鲜明的角色意识:“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围绕着科学家们所建立起来的学科而展开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是以“科学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的,“科学共同体”的本质是共同体中的科学家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同行受益;所有科学家经常共同讨论、交流某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因此,借鉴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来重构学习的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开展了一定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是一部不断发明、不断创新的厚重的历史。科学家在边缘学科里取得非凡的成就,创造者触类旁通地将其它行业之所长嫁接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爆出革新的重大冷门,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方麟侣教授搞“浸种灵”获得极大的成功,为学科嫁接、研究“越界”能出效益又增加了一个例证。我们也不妨逆向思维一下:倘若方麟侣教授仍拘泥于他的磁学研究,不敢越过“雷池”一步到化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起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而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  相似文献   

7.
题记:人们常常用最客观、最真实、最繁冗的笔调,去描绘令自己佩服、崇敬的科学家的事迹,去记述他们所经历的千难万险、酸甜苦辣。不过,陌生的科学术语、枯燥的实验过程,却常常使我们的激情与感动慢慢地、不由自主地消解在这“客观”的阅读之中了。 袁隆平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其成功之路也无疑充满了痛苦与酸涩。然而,让我们振奋、感动、思考的也许不仅仅是他所取得的成就与所承受的艰难,更有这成就与艰难背后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那让人敬畏的坚持!是为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社会事业的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从有终点到无终点教育体制的形成。在传统教育体制中,每个学校都把自己视为教育的终点。一个学生一旦上完足够的学期,一段教育过程即告“完成”。而未来社会不存在“完成的教育”。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论你是教师、医生、管理人员,还是科学家,也都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否则你将跟不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极快的发展步伐。为此,教育体制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社会将设立各类继续教育的专门机构,人们从自己的情况出发不断“回炉”和深造。第二,教育将…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艺术品尽管自成一种协调的完整世界.它作为现实的个别现象,却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赏它的听众而存在。每件艺术品也都是和观念中的每一个人所进行的对话。”这段话的宗旨很明确。即阅读目的不是发现本中的确定意义。而是要使阅读作品成为一种“自我发现”、“自我确认”、“自我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 “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求简单”是人们的普遍心理,“简单性原则”被现代科学家看作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思想,许许多多的创新就是在“求简单”中得以诞生的.物理学习上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体现在“追求简单”上,能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怎样才能找到更为简单的解决途径?这些都是我们所追求的.本文拟例说物理解题思路训练中的“追求简单”的几种常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称“学困生”;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我称“读困生”。“读困生”的成因,从心理角度看,其心理历程与鲶鱼有相似之处。1912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条鲶鱼放在一个大玻璃缸里,在缸的中间用一块玻璃隔开,隔开的另一部分放了食物。鲶鱼游来游去,看到食物便欢快地游过去,脑袋重重地撞在玻璃隔板上,一次,两次,三次……这样的几天后鲶鱼不再去争取那食物了,它在“仅仅属于自己”的那半个空间里活动,绝不越雷池一步。后来科学家抽掉了中间的隔板,而鲶鱼依然是仅仅在自己的那半块池里游动,绝对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哨子》(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课)一文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许多人由于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计,因而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遭受着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文章以叙述自己七岁时的一次生活经历开头,他花了四倍于原价的钱买了一个哨子,由于花费太多的钱财购买了不必要的东西,就得出做事情“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的教训,以免“懊恼”和“悔恨”。接着,作者用社会上所出现的种种人的行为论证了他的观点。他所列举的六种人为“哨子”付出了太高代价。为简便起见,请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记得在校运会的3000米起跑线上,听到一个矮个男孩自信地说:“别看我小个……”。这是给自己一个鼓励,也是给自己一个赞扬。后来,这个男孩果然得了第一名。于是,我也尝试着给自己一个赞扬,从此,我的生活因充满阳光而灿烂起来。 是呵,当我们面对着困惑,面对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否该悄悄地给自己一个赞扬呢? 给自己一个赞扬,让自己心里充满着希望;给自己一个赞扬,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这是一种调解,一种豁达,一种鼓励! 漫步人生,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举步维艰,甚至于悲观失望。征途茫茫有时看不到一丝星光,长路漫漫…  相似文献   

16.
鄢明定 《教书育人》2002,(10):40-41
意识,心理学上指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对现实的一种特有的反映形式。这里所说的“教师意识”,就是指从事和将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时时、事事、处处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教书育人”这一特殊使命,从而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其中称职和优秀的一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担当起诸如“灵魂工程师”、“学者”、“专家”、“艺术家”、“导演”等4个角色的重任。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类学生,这类道理他们也许懂得并不…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电脑迷,竟被自己心爱的电脑中奔涌而出的数字洪流所击倒、淹没。看来,我们要仔细去研究数字化的辩证法了。数字化浪潮带给人类许多幸福,这是不容置疑的,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尴尬。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言极妙!电脑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切不可以为数字化之“福”就是“福如东海”,享受不尽,而应该理智地对待。在使用高科技工具的同时,我们应该掌握好一个“度”,不但要区别良莠,还要区分学校学习与网上学习的主次关系。否则,我们很可能得不偿失。推而广之,生活中,我们的所喜所好,能给我…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两父”即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原子弹之父”钱学森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阅报,看到有关他们的两则材料:由于钱学森先生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贡献,党和人民为他庆功,授予他“国家杰出科学家”光荣称号。在庆功会上,面对党和国家及军队最高领导人,钱老盛赞自己的妻子──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他说,我们结婚已经 44年了,这 44年我们的家庭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干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我妻子是干什么的 ?她是一个专门唱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演员,她经常给我介绍音乐艺术,这些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开心暑假来临,你有找到新鲜玩法吗?科学家们倒是有一个爆炸性的发现,位于南极的天文望远镜探测到了一种叫做“引力波”的东西,证实宇宙是由一场“大爆炸”产生的.也预示着一种可能性: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无数个“平行宇宙”。  相似文献   

20.
同相相吸     
老话常说,“异性相吸”。但是,苏格兰一名科学家最近发现,令我们觉得最有吸引力的脸,通常会和我们自己的脸有几分相似。你可能一直在他人身上寻找你自己或者你父母的影子。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种“看相识基因”的能力有助于人类把基因库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让自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