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中关村的人们最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关村离硅谷有多远?中关村能成为下一个硅谷吗?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形成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中国有了自己的“硅谷”。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9,(10):41-43
为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资源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制度创新,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近期中关村启动了“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以下简称“中关村高聚工程”)。本刊特刊登有关内容,方便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或发展。具体内容可登陆中关村离聚工程网页(www.zgc.gov.cn/overseas/)查询。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海归”创业潮。据悉,今年上半年,中关村“一区五园”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2~3家留学人员企业注册成立。截至今年5月,“海归”创办的企业有1223家,约占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0%。在园区企业从业的留学人员已达到3569人,是1999年的3.5倍。中关村每  相似文献   

5.
刘畅,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兼书记。中关村第一小学成立于1949年,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毗邻。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今天,中关村第一小学确立了“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总目标。刘畅就是这所学校的掌舵人。  相似文献   

6.
致读者     
《神州学人》2000,(12):1-1,45
当新世纪真的悄然来临时,我们不奢望追赶时髦,我们只是说,为更好地为留学人员和留学界服务,体现《神州学人》的亲和力与贴近性,我们决定自2001年始实行改版扩容,推出以下几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编辑报道板块:走近中国、留学视野、学人园地、留学服务。 “走近中国”板块是留学人员从本刊了解祖国的窗口,我们将以更加丰富、完整的栏目和内容来反映来自中国的科教、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信息。“动感中关村”栏目将构成我们这一板块的“特区”——中关村是北京和中国的一张新名片,关注中关村、创业中关村已成为众多留学人员…  相似文献   

7.
5月24日,由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美国中华网络协会和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分别组织的3个中关村访问团的近60位回国参加北京科博会的海外学子,带着近60个高科技项目集体来到中关村,寻找发展机会。100多家北京企业闻讯赶来“淘金”。参加项目推介的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的18位成员此次带来了17个项目,硅谷中华网络协会的20位成员带回了通讯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13个项目,留英学者访问团带回的项目最多,共26项,涉及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这些项目大都为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且在各自技术领域中处…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中关村能否成为下一个硅谷?是人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中关村缘何成为今日话题的焦点,让我们听一听有过硅谷工作经历、深谙其精髓的微软中国研究院李开复院长一席谈.  相似文献   

9.
夏颖奇 《留学生》2010,(1):38-39
中关村正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央要求中关村要在2020年以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中关村新的国家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中关村张开双臂欢迎海内外留学人员加盟中关村。  相似文献   

10.
田长霖是硅谷成长的见证者之一.6月4日,这位伯克利加州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中关村青年创新论坛发表演讲,描述了硅谷成长的技术轨迹.硅谷以航空和国防工业起家,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和芯片工业,再到目前唱主角的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生物技术也在崛起,硅谷目前已经有600家生物技术公司.那么,新一轮的技术浪潮又会是什么呢?田长霖肯定地说,是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只淘气的海龟悄悄爬上了岸,因为它听说在中国的硅谷——北京中关村,有不少“海龟”,他们被各大公司聘用,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它动心了,不远万里,来到了北京中关村……谁知,这只是一场误会。这里是有不少“海龟”,可人家是海外留学归来的高技术人才,简称“海归”。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4,(21)
正2014年9月13日,由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留英分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关村国大中小微企业成长促进会共同主办,留美青委会和留英青委会共同承办的"2014文化创意创新创业论坛"在欧美同学会报告厅成功举办。欧美同学会各分会学长、北师大科技园和中关村国大中小微企业成长促进会的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留美文化学者和投资人、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分会副会长曾昭晖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发表"文  相似文献   

13.
跨越中关村     
从1988年的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前身)算起,中关村已经25岁了。经过25年的摸索前行,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国家高新区建设的"领头羊",成为一张中国高新技术名片,成为中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中关村信息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响当当的招牌在互联网上诞生了。同时,中关村信息港在中国互联网络管理中心正式注册了永久域名:www.zgc.com.cn。回想起2000年域名大战中因个人抢注知名域名而引发的一系列侵权纠纷,在当今中国,个人拥有如中关村之重量级域名网站的可以说是风毛麟角,而这一位并不被人所熟知但又十分幸运的网络青年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张长宇。说他幸运,因为他曾经是小有名气的中关村信息港主,但随着前一段时间中关村信息港的被迫停止运营,这位昔日的网络精英如今已成为末路英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08,(12):14-15
“中关村”的由来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IT。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相似文献   

16.
徐妍 《神州学人》2006,(3):18-19
中关村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吸引留学生创业之事,无论举措还是效果,一直均在全国领先,并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一定知名度。这似是题中应有之意,也没什么可多着笔墨的。问题的兴奋点在于,不处于领先地位就可能遭受质疑的中关村,如何保持和发展自己的领先地位,因为中关村不仅是北京的中关村,中关村的留学生创业品牌总要受到更多更高更广的考量。中关村留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背景和特色是,领衔中关村留学生创业服务事务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博士,也是位地地道道的留学生。这位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还有过在中国驻美…  相似文献   

17.
斯林 《神州学人》2000,(6):15-18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关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权系留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关国硅谷留学人员企业安博公司总裁兼CEO(安博公司已在国内设立了两家企业)。曾两次作为团长,率硅谷博士企业家回国合作考察团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与硅谷的信息产业和风险投资业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一些著名企业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届国际用除牵头设硅谷留学人员展区外,还在高新技术产业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参加了北京申政府在国际周期间组织的留学人员创业汇报会。中国软件业应将目光投向海外。在进入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王辉耀 《留学生》2012,(6):54-55
中国正逐渐从全球人才战略的“输”家转为人才“迎”家。本书作者以硅谷、中关村、新竹、班加罗尔等创新区域的跨区域创业事实为例,阐述了由“输迎”人脉带动的全球技术、资本和产业链接,这些方面的链接将硅谷等发达区域的留学生、技术移民、刨业者转变为促进本地区发展的跨区域创业者、产业组织者和投资人,继而推动本地区对学习国外创新环境的再造,从而实现本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原绿色 《河南教育》2008,(11):16-17
今年初夏,我在北京中关村四小拜访了著名教育专家、中关村四小校长刘可钦,参观了中关村四小,并与刘可钦校长就学校管理进行了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是我国著名的高科技经济园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是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中关村人从事高强度和高密度的工作,再加上中关村人普遍缺乏健康投资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中关村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问题严重。而中关村的发展靠的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投入。这些高级精英人才在中关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保护这些高级人力资源是一件刺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