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权威问题是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适当的权威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也为师生相互发展提供了可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继而带来了教师权威的变化。正确看待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变化,能使我们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一、关于“教师权威”的理性辨析1.教师权威的内涵及其构成。“权威”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个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1,(11):16-17
袁新文2011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陶行知曾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哓庄师范,对乡村教育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人们不会忘记,他倡导“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坚信“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3.
怎样辨认星座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邓道旺四季星座的辨认,是小学自然“天文知识”部分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星座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感到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难以正确分辨各季节星空中星座的正确位置。其实...  相似文献   

4.
没有江南的秀丽,更没有西藏的神秘,但对知识的强烈索求让我们相聚在青海省工业学校。 三年前的那一天,天公淅沥地淋着这所高原学校,她正如比邻的“青海省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一样恬静祥和,校园尽管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份漂亮整洁,欠缺的条件越发激起我们这些热血青年的信誓旦旦,“只有在恶劣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日月星辰,风雨兼程,我们在追赶升华的理想,用坚定的脚步印一串清晰的人生足迹。 不会忘记,让我们健康成长的领航人──教官;不会忘记,在书海中给我们指引迷津的灯塔──老师;不会忘记,如同父母一…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三、四、五册教材中增编了星座知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猎户”、“大犬”、“小犬”、“金牛”“大熊”、“小熊”、“飞马”、“仙后”、“仙女”等星座。有不少教师自己认不到星座,教学时只好照搬书本,这就难以指导学生认识星座的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学一点星座知识,学会辨认四季主要星座以及行星。学认星座难吗?回答是:“不难”。没有留心观察过星空的人,总以为天上星星数不清,排列又不规则,太难区分了。其实,人的肉眼能看见的星星只有六万七千颗,由于昼夜关系,每晚仅能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惟命是听。教鞭指向哪里,学生学到哪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按教师教的去做就是正确,学生听教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听教师的话就等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则成为“差生”或“后进生”。为了促进发展不平衡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新认识教师在学生发展和成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守彬 《四川教育》2004,(12):30-30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在学科,摒弃了学生;体现着权威,忽略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忘记了意义。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角戏”,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以教材为纽带进行真情平等对话、共享生命历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汪春秀 《湖南教育》2005,(20):32-32,30
一、教师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平等者中的首席” 低年级多是看图作文,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内容写话,一般都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也不难写。但是一到三年级不以看图写话为主,需要学生自己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他们就会觉得难,甚至无从下笔。为什么呢?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成为评判作文的权威。其实,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是权威,而应成为学生“平等者中的首席”。如何体现“平等者中的首席”意识呢?  相似文献   

9.
传授科学知识,不要忘记美育。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到美育和各科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数理化老师在教学中一定接触到许多术语,它们有严格的科学性,但同时,其原始的语言基础又富有诗的形象。例如,天文学中许多星和星座的名称:银河,大熊星座,狮子星座,天秤星座等。物理学中有各种“波”和“场”,原子核,电子云,宇宙粒子“雨”。化学中很多元素及其组合具有形象的命名:铁在拉丁语中是“堡垒”,金来源于拉  相似文献   

10.
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本刊编辑部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古往今来,以教师为职业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首推师德之重要。古人说:“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其“教化”的全义就强调了教师道德行为对学生成才的积极效应.作为合格的教师,理所...  相似文献   

11.
“苟富贵 ,无相忘”是《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对“佣者”说的一句话。《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第六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解释为 :“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 ,可不要忘记伙伴们。”这个解释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两个信息 :①“苟富贵”的主语是在场的任意一个人 ,可以是陈涉本人 ,也可以是其他的“佣耕者” ;②“无相忘”的“相”理解为“伙伴们” ,意即若我陈涉富贵了 ,我不会忘记我的伙伴 (与陈涉一同佣耕的人 ) ;若别的任何一个“佣者”富贵了 ,也不会忘记他的伙伴 (包括陈涉在内与之一同佣耕的人 )。其实 ,对“相”的这种理解仍然没有脱离“…  相似文献   

12.
一、在破除“师道尊严”的前提下,重建教师权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权威是一把“手术刀”,“使用它可以进行最细致的、难以觉察的手术,但它也可能剌痛学生”。当前,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师道尊严”的逐渐破除,教师权威也日益受到质疑。但师道尊严与教师权威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3.
“燃烧吧,小宇宙!”——这句曾经经常被孩子们挂在嘴边的“流行语”,现在又回来了!随着《圣斗士星矢》(冥王篇)的开播,星矢重又成为漫画迷讨论的中心话题。星矢迷们一定不会忘记《圣斗士星矢》中的5位青铜战士吧!他们为了地球的和平同雅典娜一起与邪恶势力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车田正美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一份名为《狮子星座流星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掌握知识是成才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则是成才的关键。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威信”历来是教师的生命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的确不能没有权威。《中国大百科全书》把“权威”界定为“在社会生活中靠人们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那么 ,被视作“教师生命线”的权威力量从何而来呢?许多专家、学者、教授已从理论方面作了深入地阐释 :1.教师的权威源于教师的民主作风 ,没有民主 ,老虎也没有威信 ;有了民主 ,熊猫也有威信 ;2.教师的威信源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 ,而不是靠“少说话”、“保持神秘感”、“不流眼泪” ;3.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很多 ,但决定教师的个人威信最重要的因素却…  相似文献   

16.
教师权威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对长期以来教师权威所起的作用表示疑问,不少人提出“去权威”。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新课改下为什么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还会挥之不去。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有些时候只能被逼使用权威,而且在现代教育中很多情况下还是少不了教师权威的作用,教师权威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崇拜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应该重构新教育理念下的理性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数学教师在一次考试后发现,有位学生竟然一道题都没有做对。他气愤极了,便狠狠地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转而一想,他又觉得不妥。一番慎思后他写道:“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在多年后的校庆活动中,一位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学者,紧紧地握住这位教师的手,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那次数学考试,您给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让我找回了自我。”  相似文献   

18.
“引”与“放”: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话语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话语权在教师的全程“操作”中存在“引”与“放”的失当问题,原因是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影响、课堂教学观的滞后及实践智慧的缺失。重建课堂教学话语权关键在于教师做到对课堂教学话语权“引”与“放”的融通,即认清教师权威,消解话语霸权;加强平等对话,转变教学观念;倾听学生话语,增强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当“全武行”,做一个“没有教不会学生”的师者。既然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教师也不可能是全行的。但选择了做教师,你还得要“有所为”。上海闸北区小教一总支在辖内的12所小学中,开展评选“特色教师”活动,在教师的“有所为”上就很有“卖点”。  相似文献   

20.
自主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课前设计的框架,给教师一些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这些“意外”,教师是在茫然中维护自身权威,将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在亲和对话中捕捉学生的“灵光一闪”,随学生将有价值的问题探究下去?我选择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