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有仪 《收藏》2012,(19):68-73
扇面文化最初流行于文人之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清杨修为其画扇之事。到了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传留下不少扇面画。集书法、绘画艺术于一扇之上,则始于明代,并随之出现了折扇。文人骚客如唐伯虎、郑板桥等,均有画扇轶事流传。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在画史上留有一笔的画家都画过扇面。扇面往往是画家的心血之作。尤其是折扇,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要比一般作画难得多。一来是由于扇面尺幅较小且为弧形,书写作画需有讲究;二是折扇有折痕,更是增加了运笔的难度。此外,扇画需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  相似文献   

2.
王厚宇  刘振永 《收藏》2014,(12):24-30
千百年来,山水画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构建,是中国画的最大画种和门类。但自清中叶以来,这个为文人画家所钟爱的艺术形式,在面临世俗趣味的蜕变和画家生存境遇变迁的双重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3.
王锐  刘昊 《围棋天地》2014,(17):98-100
琴棋书画本就是文人四友.围棋高手常以书、画为修业之法,书画中人爱慕围棋者亦不在少数。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写意画家.邢少臣对围棋的喜爱溢于言表:“除了画画以外,围棋是我最大的爱好了。可以说我的画有今日之功得益于围棋。”  相似文献   

4.
一杯生普洱 《收藏》2012,(10):68-70
扇面文化最初流行于文入之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清杨修为其画扇之事。到了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传留下不少扇面画。集书法、绘画艺术于一扇之上,则始于明代,并随之出现了拆扇。文人骚客如唐伯虎。郑板桥等,均有画扇轶事流献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在画史上留有一笔的画家都画过扇面。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是明清之际画家们最热衷的绘画语言,这一时期花鸟画与人物画退居其次。这种现象在岭南地区更是如此。山水画——这种被文人画家们奉为最能表达胸中逸气的画科,在明清之际的岭南画坛也产生了两位足以和江左、中原画家抗衡的名家,他们分别是高俨和深度。他们和李果吉、梁槤一起构成了清初岭南山水画"四家",在岭南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4)
正晚明文人画竹极为盛行,出现了一批擅画墨竹的文人画家。他们承继明初宋克(1327~1387年)、王绂(1362~1416年)、夏昶(1388~1470年)、姚绶(1422~1495年)等人的绘画传统,形成晚明画坛的墨竹画主流。冯起震(1553~1644年)、张应召(艺术活动约在万历、崇祯间)、项圣谟(1597~1658年)和邵弥(约1592~1642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其中尤以冯起震为最,他是用一生画竹且一生只画竹的画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论画,最重品格,人格影响画格,画格源出人格。所以古人每以神、逸、能、妙来评画格,每以文人画、画家画来辨画家类型。黄宾虹分得更细,把画家画中之劣者称之为江湖画、市井画,把文人画中之高者称之为士夫画。他声称“画格当以士夫画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展讯     
《收藏》2014,(4):26-27
展览展出王武、汪士慎、虚谷、沙酸、恽寿平等9位清代画家的化鸟册页,共102幅作品。画中的花鸟糊棚如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随意一切吉祥如意。花鸟册页作为绘画小品彤式,尺幅往往不大,易于创作,更适合情趣性的表达和传递,深受文人画家的海爱。  相似文献   

9.
正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题材,被中国历代画家描绘与塑造,形成不同的时代风貌,在工艺美术与绘画中被赋予不同寓意。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中雁形象所蕴含的不同含义。工艺美术中的雁形象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饰上,已经出现了雁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9,(5):3-3
中国篆刻是一门独步于艺林的艺术,它一般先篆印稿,然后根据印稿镌刻成作品。用时只要粘上印泥钤于纸土即可。清末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等影响,一批文人画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完整的中国画概念,包括诗书画印一起大规模地移植于瓷上,于是便产生了风行一时的“浅绛彩瓷”以及这种画在瓷上的“画印”艺术。  相似文献   

11.
刘天琪 《收藏》2011,(8):48-52
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生命和承载思想、文化观念的山水画,肇于人生觉醒之六朝,延至唐代王维摩诘以诗入画,且画蕴有诗,遂为文人画之初祖。此后宋元时期南北画家各有发展,江浙以湖州为文人活动中心,前有赵孟频开宗立派,后有“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各据高峰。  相似文献   

12.
秦洁 《收藏》2009,(3):48-51
徐邦达推崇两位画家为海上画派的领袖,一位是赵之谦,另一位则是任伯年。近代海上画坛高手云集,而任伯年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被画史认可,“年未及壮,已名重于大江南北”。究其原因,正是他给当时中国守旧文人的美学观和审美情趣注入了新的血液,创造了可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民间趣味的艺术形式,予中国画以新的生命。任伯年画风中民间趣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同时得益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钓鱼本是一种休闲之乐,而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却多从钓鱼活动中品味出了很多新的意境。历代有关钓鱼的诗歌画卷中,抒情描景之作不胜枚举,清代禹之鼎的《江乡清晓图》就是其中之一。 禹之鼎,字上吉,又字尚基(稽),号慎斋,清代江都人。康熙二十年,为鸿胪寺序班,以画供奉入直畅春园。其  相似文献   

14.
正齐白石是一位非常全面的画家,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草虫、花鸟、山水、人物、鱼、虾、蛙、蟹、雏鸡外,尤其擅画芭蕉。徐悲鸿就曾认为,齐白石画的芭蕉十分出色。近代画家中,以画芭蕉见长的画家不多,齐白石应算一位,其笔墨奔放,墨气淋漓,如他自己所说:天然舒展。  相似文献   

15.
徐培玲 《收藏》2009,(9):104-107
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他精山水、花鸟、人物画,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由于不善诗书,在文人独领风骚的明代,多遭排挤,后世对其记载也较少。清方熏《山静居论画》评道:“仇实父以不能文,在三公(沈周、文徽明、唐寅)间稍逊一筹。然天赋不凡,六法深诣,同意之作,实可夺伯驹、龙眠之席。”(伯驹即赵伯驹,南宋画家;龙眠即北宋画家李公麟。)仇英不能诗书却又能位于吴门之列,足见其精湛的绘画技法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加强海峡两岸邮政和集邮的合作与交流,弘扬中华传统书信文化,中国邮政和台湾中华邮政公司首度携手,于2014年5月共同推出以"鸿雁传书"为主题的邮票各1枚,成为两岸民众鸿雁往返、传情寄意的新佳话。乘此机会,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外国历年发行的有关"鸿雁"题材的邮票和邮品。在日本1946年9月15日发行的一套普通邮票中,有一枚以飞翔的双雁为主图(图1),系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1949年11月1日面世的日本《邮政周》纪念邮票(图2),采用日本画家安藤广重(又名:歌川广重)的  相似文献   

17.
汪雷 《收藏》2006,(5):119-119
书画交易古已有之,但是,画家卖画按“平方尺”算价钱,却不知从何时起。仔细想想,“平方尺”实在是个有趣的概念,书画交易中(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是“某某多少钱一平方尺”,越大越贵,而画的质量常被抛到一边。同一个画家,画同一个题材,甚至画面构图也完全相同,但价格总以大小来决定。大画不一定难画,小画也不一定好画。画大画需要画家具备豁达的心性和对画面出色的驾驭能力;而画小画要画出大气象,也绝非易事。有人擅长画大画,有人小画画得好,若都以“平方尺”论价,还真很难说出谁吃亏谁占便宜。  相似文献   

18.
程义 《收藏》2012,(17):22-27
2011年11月,苏州博物馆集合国内各家博物馆珍藏成功举办了以"元七君子图"为主题的"历代文人墨竹特展"。这次文人墨竹盛会汇集了文同、苏轼、赵孟頫、柯九思、吴镇、王蒙、李衎、夏昶以及清代诸贤的精品50余件,堪称国内墨竹画作的一次大聚会。透过展览我们发现,即便是那些以山水见长的画家,偶尔戏作的竹画也能让我们叹为观止,就像这幅王蒙的《竹石图轴》。这幅《竹石图轴》(图1)混杂在那些长卷巨幛中,并不起眼,若非仔细探寻,它的命运也许会像往常一样默默无闻。此画亦称《黄鹤山樵竹石游灵岩诗轴》,通高77.2厘米,宽27厘米,纸本墨笔。左上方数枝墨竹飒飒斜出,萧散淡泊。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11,(5):107-107
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夫画"。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渔隐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写意为多。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花鸟、人物的一个交集。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相似文献   

20.
闲逸通幽     
眼科医生一位眼科学医生成功地治好了一个著名的超现实派画家的眼病。收费的时候,医生说可以不收钱,只希望画家为他画一幅画.内容由画家自己选择。画家很感激医生为他治好眼病.于是他画了一个硕大无朋的眼睛,每个细节都精细入微,并且在瞳孔的正中央为医生画了个完美的肖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