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七事变”后,为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致中断,国民政府作出了高校内迁的战略抉择,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等战时联立高校应运而生。国立西北联大自联立到分设,在沿袭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以及国立北洋工学院等高校原有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学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文、理、法、商、工、农、医、教育等完整的学科体系。站在历史的高度,国立西北联大迁转组建及分校设立过程中学科体系结构的变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为战时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学科支撑,而且为战后西北地区留下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为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3.
西北联大作为战时的大学联合体,其大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骨干组建校的文化承续。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以及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都以校歌形式彰显了本校的使命追求和文化品格。西北联大精神是时代精神“外铄”和骨干校文化“承续”的共同结果,是“团结御侮的意志、开发西北的使命、赓续文脉的抱负以及勤朴公诚的品格”的西北弦歌的回响。  相似文献   

4.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北联大")于抗日烽火中艰难办学,保留了民族图强的知识火种,也为后来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西北联大师生扎根西部、教育救国的精神需要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发轫于西北联大在汉中时期的古路灯火,传承了西北联大优良的办学传统,弘扬着西北联大兴学强国的宝贵精神。面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使命,西工大薪火传承,继往开来,续写兴学强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西北联大的建立,呈现了中国高等教育格局由华北到西北的变迁轨迹。从国立北平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到国立西北联大,大学组织的变动既有外在环境的制约,也有内在联系的铺垫。通过梳理联大各基干高校的历史渊源,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高等教育政策,有助于厘清西北联大建立的校际关联与制度设计,呈现大学传统与社会要求之间的适应与调整。  相似文献   

6.
方光华 《教育》2012,(35):58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国民政府同时决策组建的两个大学共同体。1937年9月10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4月2日,长沙临大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4月3日,西安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虽然西北联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只存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但人们习惯上仍然视1946年以前的国立西北五校为西北联大。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西北联大及国立西北五校孕育出了"一贯之精神",  相似文献   

7.
作为抗战时期有过一定影响力的内迁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不仅是抗战时期汉中作为后方重镇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表现,而且奠定了战后西北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西北联大的研究十分薄弱,这与西北联大存在时间短、撤离后没有在原址留下办学实体、地方政府未能对西北联大给予充分重视等因素有关。加强西北联大研究,对于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启迪后世、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万峰 《教育》2013,(8):58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同时组建于1937年9月,是抗战时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西北联大始称西安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后迁至陕南汉中一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并发展为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和西北师范学院等五所高校,各校延续了西北联大的战时大学联合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至1946年底部分高校"复原"平、津、冀。西北联大在极困难的环境下,宣扬和实施战时教育思想,支持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大业,同时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北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是在外力作用的驱使下逐步推进的.从北平师范大学到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的落地生根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抗战时期西迁的一个重要硕果.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蒸既服膺于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又对我国特殊时期的高等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见解,他将高等教育的一般职能与高等师范教育的特殊意义、西北文化建设的需求相结合,提出了"以教育振兴西北"的口号,通过感召师生、学科建设、民众教育、科学研究以服务西北、开发西北,引领和提升西北文化.  相似文献   

10.
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都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增添了灿烂光辉的篇章。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战火中筹办、创立和发展,都是由多所院校合并而来,并成为所在区域的最高等学府,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共同推进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及发展。办学过程中,两所高校形成了各自特点。西北联大重视对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考察研究,华北大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放在第一位,强调为人民服务,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台湾高等教育机构未来可能面临招生不足或经营困难。为改善此困境,"教育部"颁布具体办法,以公权力介入推动"国立"大学合并。而进行中的"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与"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合并案的特色为:合并案的缘起主要来自两校共识,而非"教育部"政策之主导;两校规模及学生人数相当,位置较近,具有文教群聚效应;两校学术领域互补性大,预期合并将创造教研及产学合作正面加乘效果。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岛内少子化的冲击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经营,但随着高等教育环境日益严峻,"教育部"强力推动"国立"大学甚至私立大学合并,应是可预期的高教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西北联大的组建使得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一时间教授云集、名家荟萃,从而形成了阵容强大的学人群体;联大学人的学术视野既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具有广阔的西学背景,尽管他们有学业背景的差异,但普遍关注民族命运与国家发展前途;西北联大学人的学科分布及其特点,为日后西北地区建立、健全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联大学人极为关注与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体现出严谨的教学态度与作风。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全面整理与审视抗战时期西北联合大学的生物学教育,为西北地区及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西北联合大学的生物学教育逐渐构建了动物学、植物学、胚胎学、解剖学、分类学、组织学等多种方向的学科体系,教学师资均为留学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的生物学专业人才,以汪堃仁、林镕、周尧等教授为代表,他们长期扎根西北,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建新兴学科、开出大量新课,开展完整的实验课程和科学研究,培养了高级生物学专门科学人才。西北联合大学不仅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学教育体系结构,而且以欧美留学人才为教学主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生物科学,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生物科学与西北高等生物教育水平的发展,从而为西北地区高等生物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振兴西北高等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式发展为借鉴,提出建立西北高等教育“特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其面临的区域性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投入有限、区域内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耦合度不高、外部环境对西部高校人才建设的冲击等不利因素进行了回应与分析,提出优化顶层政策设计和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增强产业升级贡献度和构建人才共享机制等对策,以期为振兴西北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西北地区共同富裕提供“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扩大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瓶颈因素,并结合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扩大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名臣左宗棠,光绪五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后奉命西征.在平定回军、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致力于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他安抚居民,稳定社会秩序;鼓励军民屯田,积极发展生产;他禁种罂粟,广植棉花;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左宗棠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我们今天开发、建设西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因其军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到北宋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北宋中后期对西北的经略,在取得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包括人口减少、政府财政危机日益加重、西北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考察北宋中后期经略西北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晓霞 《教育评论》2013,(1):150-152
本文从科学教育传播史的视角,全面审视西北联大的物理教育,为西北地区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西北联大存续期间,逐渐形成力学、光学、电磁学以及量子力学等多学科领域,传播物理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了物理科学在西北地区的传播,为构建西北地区物理教育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开发西北热潮的兴起,中国地质学者逐步在西北地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本文重点分析较早在西北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成就,以及这次考察对于中外学术交流和中国地质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重视西北、开发西北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开发西北更成为全国各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许多民国政要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西北开发的主张。作为军界要人的张学良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西北开发的主张:应充分利用西北的比较优势;应革除自私心并且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应重视西北地区的交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西北应借鉴先进经验;应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张学良关于西北开发的若干观点极富远见,这对于我们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