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具有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是决定媒体影响力的一大因素.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其新闻评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人民网观点频道是人民网2000年4月开设的全国网站第一个言论频道.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频道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特点,指出观点频道的独家特色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经国家审批的网站只有华龙网和视界网,但实际利用的还有诸多网站。目前,与地方新闻网站直接形成竞争态势的网站分布主要有三大块: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频道,国内知名商业网站地方频道以及境外网站驻内地频道。从新闻资源看,受办网水平和新闻资源整合能力限制,地方新闻网站无法与中央网站地方频道相比;从网站实力看,受品牌效应、网站经营水平以及政治背景等多种因素限制,地方新闻网站无法与国内知名大型商业网站地方频道和境外网站驻内地频道相比。  相似文献   

3.
如今,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大型商业网站相对的,是一些有媒体背景的地方新闻网站,由于有强大的媒体资源,掌握着信息源,并且有很多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充实到网站中,再加上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这些新兴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地方互联网业的中坚力量。当然,这些网站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地方性特征不是很明晰,都如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大型商业网站一样,设房产、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汽车等频道,从而造成了“千网一面”的情况,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影响力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春冀 《新闻三昧》2005,(12):31-33
经过10年高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网络媒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现在,一个以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商业门户网站发挥积极作用的互联网新闻报道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5.
如今,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大型商业网站相对的,是一些有媒体背景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由于有强大的媒体资源,掌握着信息源,并且有很多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充实到网站中,再加上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这些新兴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地方互联网业的中坚力量。当然,这些网站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地方性特征不是很明晰,都如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大型商业网站一样,设房产、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汽车等频道,从而造成了“干网一面”的情况,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影响力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网站上市,目前在业内是热门话题。有媒体预计,人民网、东方网可能最早行动,不少新闻网站也跃跃欲试。就笔者对地方新闻网站经营情况的了解,目前讨论上市问题,借用北京市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既要仰望星空,更应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各省区市党委机关报、省级电台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省级新闻网站,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突出  相似文献   

8.
这里要探讨的是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主办的以新闻发布为主要属性和职能的网站,其构成主体主要为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省市重点新闻网站.近几年在逐步解决了投入、技术、人才门槛,尤其是加深了对网媒传播规律的理解与认识后,依靠其媒体品牌、影响力和内容采编发的优势,在新闻聚合领域迅速确立优势,构建起了强大的传播力.根据国际统计机构Alexa统计,截至2015年8月,在主要以访问人数和点击量为考量参数的全球互联网站排名中,第70至90名区间,集中了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中国互联网站排名中,也集中在第10至第20名.但传播力并未直接转换为盈利能力,大多数媒体的新闻网站均存在严峻的产业困境,其出路何在引起多方焦虑,甚至影响到了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传播环境下,新闻网站地方频道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新闻内容创编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又出现了用户流量下滑及用户活跃度下降等严重问题.如何在移动传播环境下求得一线生机,成为新闻网站地方频道必须认真思考的关键课题.鉴于此,结合地方新闻网站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新闻网站地方频道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移动传播环境下新闻网站地方频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3,(5):I0003-I0003
中国广播网www.cnr.cn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目前开办央广新闻、央广财经、央广军事、央广图库、央广视频等57个专业频道和20个地方分网,聚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布海内外上千名记者力量,追求新闻传播第一落点,主打"快新闻",突出"央广独家",在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PP客户端等平台新闻首发率、曝光信源首发率、新闻转发率均名列国内媒体前列,日均发稿超过7000篇。  相似文献   

11.
如今,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经过近十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重点建设的几家中央新闻网站和各省级地方新闻网站,已经成功改变了网上新闻传播无序的局面,成长为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网络“主流媒体”。而当前,各地市新闻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对于地市新闻网站来说,在规模、影响力、竞争力上都无法同人民网和新华网等中央级的新闻网站相比。  相似文献   

12.
詹新慧  杨春兰 《传媒》2006,(10):7-10
"起大早、赶晚集"的现状与尴尬 我国的新闻网站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2000年以来,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中央重点网站,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跨越(比如宽带由几兆变为一百兆),而且一改往日依附性较强的网络版式的面容,成为独立的新闻网站,论坛、博客、彩铃、短信等也都纷纷登上了这些网站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北青网:从徘徊到奔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兰 《传媒》2006,(10):11-13
创立:"激情"与"坎坷"两个关键词 北青网的创办,既不像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有巨资投入,也不像千龙网、东方网等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由当地多家媒体共同扶持,它是在国家和报社没有任何物质投入的前提下,靠着几个初创者的热情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闻网站的蓬勃兴起是在2000年,在全球网络经济一片萧条的景况下,中国的新闻网站却逆风而行,异军突起,而且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势蓬勃发展起来。以中央级重点媒体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央视国际和地方大型综合新闻网站千龙新闻网(北京)、东方网(上海)、南方网(广东)、北方网(天津)、红网(湖南)以及大型商业门户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5.
人民网:10年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年发展,人民网如今已形成拥有汉文、藏文及英、法、日、俄、西、阿等六种外文,40多个专业频道,包括论坛、留言、博客、多媒体及无线平台,日编发新闻近8000条,整合人民日报社2000余名记者,新闻触角涵盖世界各个重要角落,24小时不间断发布新闻,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位居前列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6.
十年,整整一个年代过去。互联网业界永远不会忘记,2000年12月12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青网等中央网站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成为我国首批重点新闻网站。紧接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又先后批准建立了干龙网、东方网、北方网、东北新闻网、浙江在线、红网、中国江西网等一批全国重点地方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陷入"生存窘境",中央媒体及各省卫视频道,凭借优厚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自己优势打造优质新闻节目,互联网各大新闻网站凭借速度优势在信息时代更是站稳脚跟,新时代中,地方新闻类节目如何才能突出重围,脱颖而出?作者认为抓住地方新闻的属地优势,打造地方特色,活用地方资源,重塑地方新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5年拥有7213个互联网用户,同年《中国贸易报》走上互联网,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的媒体,在其带动下,新闻网站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方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自身努力与政策扶持等多方合力作用下,地方新闻网站显示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新闻网站面临着严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13,(3):34-34
本刊讯2013年1月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人民网承办、中国广播网等多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新闻网站联合主办的"中国网络媒体新闻风云榜评选"活动,经评委投票选出了年度"国内十大新闻"和"国际十大新闻"。按时间先后顺序,中国网络媒体2012年度国内十大新闻为:第一条,中国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第二条,"神九"成功对接"天宫",太空首迎中国女航天员。第三条,中国"蛟龙"号勇破7000米,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加快了推进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列入转企改制试点的有10家重点新闻网站,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3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网、湖南华声在线、山东大众网、浙江在线和四川新闻网7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