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小学历史课本,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本文作一简要介绍。 夏 禹死后,子启接替他的位置,迁到大夏(今山西夏县一带)居住。后来遂以夏为其国号。 商 始祖契(xiè屑)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汤灭夏桀建立新国家,后来即称之为商朝。以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商朝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  相似文献   

2.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的称号,如“汉、唐、元、明、清”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以显示新朝的圣明。国号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夏:禹治水有功,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故国名为“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今河南商丘),故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后,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因喂养马有功,被赐为“嬴”姓,封地在今甘肃天水,后扩大到秦(今陕西),于是立国号为“秦”。汉: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备统一中原后,因自己曾被封汉王,故立国号为“汉”。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受封为魏王,其长子曹丕代汉自立,国号叫“魏”。蜀:刘备占据成都后,自称是…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都知道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更替是有相互联系的。现在大家一起来看各朝代名称的由来 :夏 :禹治水有功 ,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 ,故国名为“夏”。商 :汤灭夏后 ,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 (今河南商丘 ) ,故以“商”为国名。周 :周武王灭商后 ,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 ,故以“周”为国名。秦 :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 ,因喂养马有功 ,被赐为“赢”姓 ,封地在今甘肃天水 ,后扩大到秦 (今陕西 ) ,于是立国号为“秦”。汉 :垓下之战 ,项羽兵败自刎 ,刘邦统一中原后 ,因自己曾被封汉王 ,故立国号为“汉”…  相似文献   

5.
国号的由来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考察古代历史,国号的由来,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根据发迹的地名以定国号《史记·五帝本纪》的《集解》中说:「尧号陶唐」。盖因其先后相继受封于陶(今山东定陶县陶丘)唐(今河北唐县境)而来。汉是因其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的“国号”,实际上是朝代的名称。在王位世袭制度下,某一姓帝王家族的延续统治,就称为一朝或一代,就有同一的“国号”;而“国号”的变动,就意味着统治权随着某一姓帝王家族的兴亡而更迭,也就是“改朝换代”。中国历史上的王位世袭制度是伴随着私有财产制度和阶级剥削制度的发展而建立的,所谓“国号”也是伴随着阶级统治机器——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大约在距今四千年以前,传说中治理洪水的禹开始把王位传给儿子,并定“国号”为“夏”。  相似文献   

7.
教读散札     
一、“郑伯克段于鄢”的“鄢” 《春秋·鲁隐公元年》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鄢地位于何处?杜预注解说:“鄢,今颍川鄢陵县。”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出版)承杜说而谓:“鄢,本是(女云)性之国,为郑武公所灭,地在今河南鄢陵县北而稍西”他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出版)以及郭锡良等同志编写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等书,也莫不均宗此说,而认为鄢城“在今河南鄢陵县境”。不过此一说法,终不免致人以疑。且就《左传》于此事叙述所涉及的地名考查其所在位置,郑国直辖区域在今河南郑州与新郑之间,紧濒黄河南岸而立国。大叔所居之京,杜预注说在“今荥阳京  相似文献   

8.
夏:禹治水有功,后舜让位给禹。因舜原为夏后代部落首领,故国名为“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今河南商丘),便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因周文王曾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是周考王的马夫,因养御马有功,被赐“嬴”姓,封地为甘肃天水,后扩大陕西立国号为“秦”。汉: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经过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统一后,开国叫“汉”。  相似文献   

9.
夏:禹结婚后第二天外出治水,后三过家门而不入,九年把水治好。后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后代部落首领,故国名夏。商:汤灭夏后,因他们的始祖曾居住河南商丘,便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因周文王曾居于歧山下的周原,故以周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是周考王的马夫,因养御马有功,被赐“赢”姓,封地在甘肃天水,后扩大到陕西,立国号为秦。汉: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用韩信为帅。垓下一战,霸王兵败自刎而死。刘邦统一后,开国叫汉。新:王莽原被封为新都侯,成为国丈,篡权十五年,国号叫“新”。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封为魏王,大儿子曹丕代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有三千年,而传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朔到距今五千年前,关于此传说是否真实,今天有些已为考古学界所证实,然而有些还有待今后的研究,才能做出客观的结论。其中有关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更是广为流传,但对有关鲧治水何以失败,而禹治水何以成功?在传说中并没有彻底交待清楚,也无学者做过深刻探究。今天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为武器,以当时其治水的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判断,对弄清楚鲧、禹在治水的成败经验教训方面可能有些帮助。 一、鲧禹治水的范围和环境 1.范围:(鲧禹治水范围示意图)从历史的记载传说知“姒文命鲧之子禹为夏部落首领,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以西,属发源于中条山和黄土高原的涞水流域)。但据传说或历史文献记载还有禹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属汾河中下游河谷平原);禹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以东的淮河支流颍水上游);禹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颖水的中游冲积平原上)等说法。我们且莫管到底何地是禹的都城?起码可以说上述四城都是大禹时代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或用更确切、更明了的现代话说就是他以治水为中心任务的治理国家的指挥中心。上述的政治中心也应是以农业  相似文献   

11.
夏:舜死后,禹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禹原来是夏后氏部落首领,所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取名"夏"。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居于商(河南商丘一带),汤灭夏后以"商"为国名。后因汤的十世孙盘庚将都城西迁  相似文献   

12.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史记·五帝本纪》)。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每朝的创建者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国号的由来大致有七种:  相似文献   

13.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史记·五帝本纪》)。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每朝的创建者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国号的由来大致有七种:  相似文献   

14.
高语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夏后皋”所作的注解是:“夏帝皋,桀的祖父。后,帝王、天子。”“后”在这里是否可作“帝、帝王、天子”解,我认为值得商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就是说“夏后”是帝禹的国号。在《夏本纪》中  相似文献   

15.
黄玉峰 《上海教育》2013,(18):62-64
河南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伏羲、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汤,他们活动的范围就是在中原一带。现在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大致对应这个时代。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是在今天的二里头,商朝是在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朝是在洛阳,都是在河南省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说时期中较之黄、炎时期更晚近的一个时期,可以用关于尧、舜、禹的传说来代表,故可称为“尧、舜、禹时期”。这个时期已经逼近文献中记载的夏朝的建立。它的确切的上限同样不很清楚,但它的下限是在夏朝建立的前夕,禹传说就是夏朝第一个君主启的父亲。在文献中,禹因此也偶尔被同夏相提并论,称为“夏禹”。这一时期因为同夏朝的建立接近,故对于研究中国国家的形成尤为重要。关于中国传说时期中存在所谓“部落联盟”的说法,主要就是根据关于这一时期的传说得出的。不过从本书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古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许多朝代.弄清楚古代主要朝代名称的来历,对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教材、巩固知识是有益处的.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名称.其建立者启,是禹的儿子.禹原为夏后代首领,后为部落联盟首领,因此启建立的政权起名叫“夏”.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2,(10):53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纷繁,每个朝代的创建者着手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朝代名称(国号)。那么,朝代名称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来由。一、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如,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其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建朝为"商"。二、来自创建者原有的封号、爵位。如,刘邦被项羽封为"汉  相似文献   

19.
说明夏代地理有争议,本图取相传的一般说法.鲧殛羽山在今山东临沂,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相居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夏朝的与国斟灌在今山东寿光、斟寻在今山东潍县.夏同姓国有扈氏,据考证即雇(顾),在今山东范县、鄄城一带.商汤曾与夏桀战于鸣条,据考证,鸣条为甲骨文里的攸(即条,近今江苏徐州),就地望说,比较可信.桀战败后逃奔南巢(今安徽巢县).商代多次迁都,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仲丁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东北),纣都朝歇(今河南淇县).周灭商,武王曾在孟津(一作盟津)大会诸侯,之后率联军直抵牧野,败纣军,占领朝歌,商亡.  相似文献   

20.
商汤灭夏朝时,亲夏的韦国(在今河南滑县)被灭,余民以国名为姓氏。至商晚期韦姓人复立小国(在今陕西扶风县),国号韦。其君韦遐助武王灭纣王有功,封爵“伯”,经几次迁徙,定国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传至西汉有韦孟,成为官宦家族。之后,他举家迁居今山东邹县,传至韦贤,被汉武帝召入长安做官。其后裔在杜陵(今西安东南)形成显贵家族,经历浸长时期的发展,至明清已遍布全国。近现代有部分韦姓人又移驻海外,成为中国的“百家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