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此时,青铜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出现了刻铸的文字,即所谓的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称钟鼎文).  相似文献   

2.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之一的《中国青铜器全集》是文物出版社于本世纪末奉献给世人的一项重要出版工程。以铜、锡合金铸成的青铜器,是优秀的工艺美术品,是古代科技和艺术的伟大结晶。中国青铜器精美绚丽,品类繁多,风格独特,在世界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青铜...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籍装订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的文字,有的刻在龟甲、牛骨上,有的刻在或铸在青铜器上,也有刻在石头上的。后来又写在竹简、木版,以至于缣帛上。公元前十二年纸张出现了,书籍就改用纸张抄写。以后由于纸张的大量生产,印刷的发明,木版印刷的书籍也大量出现了。造纸和印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大发明,对文化的传播与提高,有着极其伟大的贡献。我国书籍的材料和形制既有不同,故装订的方法也随之而异。按我国书籍的装订方法,可以说极尽实用、美观之能事。但历代的藏书家每多鉴赏版刻,忽其装订,即使有些笔记偶而提到,也是略而不群。现在根据各家的记载,作一综合的介绍,说明我国古籍的装订术实不亚于近代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5.
在研讨《中国出版通史》编撰提纲的会议上,几位专家谈到了纸的发明,对简册和版牍的革命性变革的那段历史.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有甲骨、青铜和石头,甲是龟甲,骨是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甲骨、青铜和石头,虽然能够负载文字,起到一定的信息留存与传播作用,但它们都还不是供人书写的材料,青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也只能由读者开动双脚去观阅,而不能用人手传阅,大大限制了其传播的速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吕楼、前掌大、大康留、轩辕庄等地多次出土商代中期青铜器,本文选择其中12件器物简要介绍形制,并作铸造工艺描述及成分分析。大康留等四处地点均位于泗水支流薛河流域,出土青铜器时代特征鲜明,组合相对完整。这批青铜器的合金材质以铅锡青铜为主,兼有少量含铅的锡青铜,锡含量均较为适中,与同期郑州、安阳等地青铜容器的材质规律一致。大康留尊、轩辕庄斝等部分器物含银量较高。部分器物经过补铸,补铸材料包括红铜、低锡青铜及含砷、银的铅锡青铜等,材质较为杂乱。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范铸工艺发展的新阶段,极具特色的繁复透空青铜器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透空一词主要强调这类青铜器的空间结构特点。透空青铜器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中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战国中晚期达到鼎盛,器物型制和附饰与楚文化青铜器相似,是在陶范铸造青铜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透空青铜器纹饰区都存在分型面,是陶范铸造技术范面修饰的延伸和发展,与失蜡铸件的软模根本不同。透空青铜器纹饰单元的小孔、交织的铜梗等,是范铸工艺的创新性运用。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铜盘附饰中的铜梗,其表面褶皱并非失蜡铸造的直接证据,而是典型范铸工艺中内腔流铜不畅的表现,是因为泥芯上流铜腔道过长或弯曲过多,与失蜡铸造无关。先秦透空青铜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发展,是对范铸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红铜铸镶作为一种青铜器装饰工艺,在东周时期存续了较短的时间。红铜铸镶可以分为透镶和半镶两类,其中半镶红铜的固定又存在"自带支钉"以及"使用芯撑固定"两种不同的技法,通过X射线成像分析可以有效地进行甄别。从红铜铸镶的工艺演变来看,透镶属于早期的探索,然后过渡到成熟期的半镶,其艺术风格影响了其他一些青铜器;最终红铜铸镶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局限,逐渐让位于其他装饰工艺。从最初简单几何纹以及少量龙纹的透镶,发展到纹饰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布局工整的半镶的过程,伴随着铸镶青铜器种类的显著变化。铸镶工艺的发展,与青铜容器的实用性和装饰需求有密切的联系。此外,半镶的复杂红铜纹饰,在形制相近的不同青铜器上,存在两类截然不同的细节处理,这些信息能为铸镶铜器的生产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国的古代青铜器,就是遗留下来的宝贵珍品。青铜器的种类之多,流传之广,久已闻名世界。 青铜器品类繁多,造型奇异,纹饰精美。从最早的一把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铅青铜小刀起,距今已有五、六千年之久。到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的青铜  相似文献   

10.
昌乐都北东周墓地出土的鼎、敦、舟等铜容器,文化属性鲜明,时代集中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都北M33等春秋晚期墓出土的陶鼎、敦是齐地较早的仿铜陶礼器。都北墓地青铜容器均为含Sn10%-12%的铅锡青铜,M34及M60青铜器的铅料与同期中原及鲁中南地区一致。M33鼎泥芯中的Ca O含量较低,可见较多植物来源的碎屑,显示春秋时期海岱北部与江淮、吴越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制范技术存在关联。这些综合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东周齐地青铜器的组合、材质与资源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西安博物院新入藏了12件商周青铜器,均是文物执法部门在打击盗墓的专项行动中从犯罪分子手中追缴回来的。这些铜器年代分别集中于商周之际和两周之际。商周之际的青铜器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为同一墓葬,但包含了鼎、簋、觚、爵、尊、卣等当时主要的青铜器类别,不少器物上还铸有1-3字构成的族徽文字。两周之际的青铜器有2件铭文内容相近,可能是同一座墓葬出土之物,铭文中新发现的"醜"字不见于以往所见金文。  相似文献   

12.
陕西渭南梁带村两周墓地M26出土一组精美的小件青铜器,尤其是一件高圈足有盖青铜器别具特色。本文认为,此件青铜器具有浓厚的异域文化特色,是以青铜鍑的造型为特征,故应该定名为青铜鍑形器,它是墓主芮国国君夫人的生活实用器。此类青铜器的发现,对研究这一时期墓主的性别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西闻喜邱家庄墓地M5001号墓是战国早期晋国最大的墓葬之一。本文对该墓出土27件战国早期青铜样本进行了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以讨论晋国在战国时期的矿料来源与变迁等问题。综合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以邱家庄样本为代表的战国早期三晋地区铜料与铅料相比春秋晚期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主要现代矿区与战国矿冶遗址的样本数据,邱家庄M5001青铜器的铅矿料很可能来自豫西地区。邱家庄M5001青铜器微量元素与战国早期楚国青铜器差异较大,但后者与春秋晚期晋国青铜器数据一致。因此三晋地区战国早期的铜料产地可能也从南方楚地转移到了豫西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4,(5):F0004-F0004
蚁鼻钱始铸于春秋末期,大量铸行存在战国时期的楚、鲁地区,所以主要出土于湖北、安徽、河南的黄河以南、江苏的北部以及山东的西南部。蚁鼻钱是青铜贝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正面凸起并铸有阴文文字,背部平素,一端铸有小孔。蚁鼻钱体小量轻,以枚计值。—般通长1.2-2.1厘米、宽0.8-1.4厘米,重3.2克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形成期是距今4500至4000年的龙山时代,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1600余年,转变时期指青铜器逐步被铁器取代的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减,且由原来的礼乐兵器及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重要场合使用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用具。云南的青铜文化始于滇东北地区,兴盛于滇西地区,完成于滇中地区。目前考古学的研究一般把云南青铜文化划分为5个类型即:滇池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一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博新入藏的青铜器不乏精品,颇具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文撷取其中六件,作初步探讨:西周早期士尊铸有铭文8字,器主士属于源于地的竹族,世代为作册史官,尊铭为研究商周复合族氏提供了相关资料;西周早期桓父己尊,腹部饕餮纹与鸟纹的组合纹饰值得关注,其主题似源于"神可使鸟"的风俗,而后在战国时期器物上也有所体现及演变;西周早期麤塵甗铸有铭文6字,铭中的""字可作为"甗"字的新证;西周晚期叔带父簋铸有铭文14字,其所饰变形重环纹独特鲜见;杞伯双联鬲铸有铭文20字,为春秋早期杞国国君嫁女的媵器,作为联体器,亦不多见,具有明确的性别指向;王子臣俎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带铭的青铜俎,弥足珍贵,可能是春秋晚期楚国王族某位公子的遗物。  相似文献   

17.
一、青铜铭文的出现 中国最早的冶铜技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铜器文明时代.最早的铜器出现于黄河流域及海岱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是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公元前2740年的青铜刀1. 到了商代前期,以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的青铜器,继承和发展了二里头文明,出现了多种食器、酒器与水器.器物造型准确规整,有动物或几何形花纹作装饰.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夏商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夏朝的青铜器发现较少,夏朝处在新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时期。所出土的文物大多停留在青铜石刀层次,青铜器制造技术尚不成熟。而商朝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顶盛时期,青铜器冶炼技术高超,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商朝以后,随着铁器的冶炼与使用,青铜器逐渐暗淡下去。  相似文献   

19.
浅谈版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版式设计是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设计者在书籍开本所展示的平面上,运用点(或单个文字)、线(或排成行的文字)、面(或成片的文字与画面),进行分割组合,使之符合艺术规律,从而达到视觉上舒畅、悦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古代正式书籍的流传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何处?现有的出版史著作中认为,西汉末期古代书店的出现,是它的起源,图书发行史也以这里为起点。这样一来,西汉末年以前的朝代,就成为图书发行史的空白。我认为这个空白必须填补它。要追溯图书发行事业的起源,必须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原始书籍来考察。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青铜器文、石刻文都属于记录档案性质,不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史称“原始的书”。在原始书籍之后,产生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