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卓 《精武》2009,(6):40-42
(1)八门五步 方位八门,乃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八门者,四正隅也,四正为拥捋挤按,四隅乃揉捌肘靠,合正隅之手,得门位之封(卦),以身分步,则生五行,以支撑八面,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中定“土”是也,以中定为枢轴,怀藏八卦,脚踏五行,名之曰八门五步。  相似文献   

2.
(五)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各为心、肝、脾、肺、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意,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于内,胸廓为肺经之  相似文献   

3.
马杰 《武当》2010,(7):23-25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两大对立面——“阴阳”。把存在的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认为是世界万物的起源。从而说明阴阳是对立统一之法则,五行是生克变化之规律。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在几千年历史实践中一直被作为研究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4.
谢征东 《精武》2006,(2):34-35
天地之五行(即水、木、火、土、金)是相生的关系,而太极五行(即太极十三势中的五种步法——进、退、顾、盼、定)同样对应着人体经络和脏腑的有关窍位。  相似文献   

5.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系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大拳术派系,是我国武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原文] 人生有五德①,吾尝以譬天地之五行,人身之五经②。仁属木,也肝也③: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是知五德之不可少一,犹之五经之不可绝一,即如五行之不可缺一。人皆日木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仁也?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矣。人皆日金不可少也,而何以  相似文献   

7.
关振军 《精武》2006,(12):44-44
太极拳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八门讲的是八种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说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先贤把阴阳、八卦、五行引入拳理,用以表示太极拳动作的变化。太极拳手舞八方之位,足踏五行之轨,合之数为十三。  相似文献   

8.
安在峰 《精武》2006,(5):34-35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是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一种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发如崩炮,防多截肩,裹缠拗膀,顺化逆出,俟身挤靠,滚化旋发,变化多端,内外兼备,集气、功、拳、架于一体。讲  相似文献   

9.
刘立国 《精武》2008,(8):48-48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我国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乃是世界万物的起源,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由此,五行便衍生出诸多的事物,如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  相似文献   

10.
孔德 《武当》2004,(4):47-49
【原文】人生有五德,吾尝以譬天地之五行,人身之五经。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是知五德之不可少一,犹之五经之不可绝一,即如五行之不可缺一。人皆日木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仁也?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矣。人皆日金不可少也,而何以  相似文献   

11.
孙燕玮  孙波 《健身科学》2012,(12):33-34
(接上期)混元内劲八卦掌下部,它以直趟单行为主要练法,共有五行,即龙形掌、云形掌、甩形掌、虎形掌、飞形掌。正所谓:学会龙虎甩云飞,身体鼓荡内劲随。五形暗合着五行生克理论,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有内五行,心肝脾肺肾,外五行眼耳鼻舌口,内五行通外五行。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人的大拇指属火为心、食指属  相似文献   

12.
说起太极拳的五行步法,它是由古代易经中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创造出来的。古代易经讲的八卦五行。它既可以表示方位。又可以表示宇宙间的万物相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太极图的阴阳与今日哲理中的矛盾统一论是一样的,从矛盾的诸方面又演变为太极十三势。即八卦加五行。八卦表示为(扌朋)、捋、挤、按、采、  相似文献   

13.
马杰 《武当》2010,(11):6-8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在宇宙间的一功事物中,都存在着两大对立面,称为“阴阳”。把存在的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认为是世界万物的起源。从而说明阴阳是对立统一之法则,五行是生克变化之规律。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在儿下年历史实践中一直被作为研究自然科学、中医学说、生理变化,以及拳术攻防、  相似文献   

14.
郭宝洪 《精武》2006,(4):46-46
在《精武》2006年2期上刊登了谢征东女士写的《太极五行与春夏秋冬》一文,认真拜读后,有几点不清,想与作者探讨。一、关于五行与太极五步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传统五行学说相生相克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其方位为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  相似文献   

15.
五行通背拳述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琦光 《精武》2005,(3):28-29
五行通背拳。简称“通背拳”或叫“通臂拳”、“通臂掌”,古称“通背门”。继又称“白猿门”、“通臂猿门”。五行通背拳的技法主要取法于长臂猿的动作。出手以掌法为主。以摔、拍、穿、劈、攒(对应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掌的基本掌法、劲势为拳法的主体而得名。现在通臂拳传流的内容很多。主要的有五行通背拳、沧州通臂拳、白猿通臂拳、螳螂通臂拳、沙氏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通备拳等等。虽名目相近。而其风格、特点、技法则不尽相同。但其理是一致的。本篇未能一一尽述。仅着重介绍五行通背拳(以下简称“通臂拳”)。  相似文献   

16.
吴宪民 《精武》2005,(12):25-25
戴先师之五行拳,以豫脉四把捶艺为宗,虽尝效法于李政,而能由繁趋简变化自成一体,虽刚猛不如中州浑厚,而松柔实过之。窃意二家宗派,当调停相济,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势本相因而理无偏胜,要而论之,若中五拳大法之精良者,能通其一,即为绝学。五拳兼通,必天下至聪明之人乃能治之。五拳趋时取巧变化不可胜数,奇正相成,俯拾即是。而其运用之难亦在因人变化,技必因之不拘成格而滥觞。  相似文献   

17.
刘树春 《武当》2005,(9):17-18
“太极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凡练习太极拳者都将这段话熟记于心。按照上文的说法,掤捋挤按是“四正”的方向,即东南西北;采挒肘靠是“四隅”,也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四个方向。“进退顾盼定”是前后左右中五个方向,取的是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和中土之义。前八字暗含八卦的八方,后五字则合五行之数, 共为十三势。以上是比较普遍承认的  相似文献   

18.
朱伯伦 《精武》2006,(7):20-21
此套路兼融内外两种拳术的风格, 阴阳转换,刚柔相摩,迅猛剽悍,静如山岳,动则崩翻,完全有别于北派心意六合拳五行连环。其特点为外练劈崩钻炮横,内合肺肝肾心脾;五劲相佐,五行相克;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天下之大本在中,一气流行不止,演绎“田地万物运动变化大法则矣”,同时充分体现姬祖师“会  相似文献   

19.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09,(6):43-4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以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