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关于“持续发展”的内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把“持续发展”归纳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WCED,1987)它强调与后代公平享用共有的资源,留给后代同样或更好的资源基础。现在,这段话通常都被引用作“持续发展”的权威性定义。但这段话并不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仅仅阐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意图(Brookfield,1991)。  相似文献   

2.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观念和战略构想,它强调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已经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高校学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是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了片面的科研激励措施与期刊管理政策导致高校学报的定位迷失,高校学报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分割导致学报的功能错位,编辑队伍建设滞后于编辑业务发展需要等。探讨了高校学报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即: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创建一套客观公正的期刊评价体系;对高校学报进行分层定位并把学报工作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来抓;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等以满足高校学报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产品高价、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价格体系,矿山企业未将环境恢复和复垦成本列入经营成本,而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得超额利润,导致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和单位产值能耗强度大,生态环境长期超载负荷引发了难以修复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就是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对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使用而放弃未来价值进行补偿,用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郝霖 《今日科苑》2010,(7):76-80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术”,因为它需要大量地与“人”打交道。而与“人”打交道的过程,又正是思维碰撞,思想“火花”闪现的过程。在钱学森晚年的系统科学研究中,也曾强调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也正是来源于“思维”的碰撞。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生态环境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又是高度“人化”了的环境,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是人类生态系统及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城市化进程已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生态环境的控制、措施及管理。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及自治区环境概况。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的观点,其中心思想是: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应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人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可持续发展观点对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将突出高效、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什么?“环境就是民生!”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答案坚决果断,他表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追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统一的道路上,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是当今一个全球性问题,环境保护也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环境意识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仍至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环境意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采取某种化学方法处理生产或生活过程中的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它明显的暂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到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潜在的长远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环境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社会发展到无处没有化学…  相似文献   

10.
景观建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己任,强调人类发展与原生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景观建筑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保持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只有走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三位一体的设计之路,才能真正创造完整的环境形象,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真正对话,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这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重要指导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资源,从而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从这一原则出发,为了达到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高境界,就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不断解决发展与环保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当前来说,解决环保提出的问题更加迫切。南开大学教授罗雁针对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现实,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经过潜心钻研,发明了碘的高聚合体——…  相似文献   

12.
童民 《知识窗》2007,(12):54-55
所谓的智能材料就是要具有感知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刺激,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租条件,及时地自动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并能相应地改变自身的状态和行为的材料。简单地说.就是智能材料要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但是,现有的材料一般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智能材料的要求。所以智能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构成一个智能材料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方现代管理出现向传统管理挑战的倾向,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也就是通过计划、组织、调节、监督等一系列控制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它是指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的方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更加强调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审计需求也随之增加。文章分析了“3S”技术和生态环境审计研究现状,研究了“3S”技术在生态环境审计中的应用,以期创新生态环境审计技术手段,提高生态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提升生态环境审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国际热点及我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是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中得到全球的共识。我国政府也在“九五”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工作”为核心,抑制了人的能动性,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它往往注重事务性操作,不利于开发人员潜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人才是一种资源,它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能够创造使用价值。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80年代末人类全面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并在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从此,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努力追求的一种发展模式。持续(Sustain)一词来自拉丁语Sustenere,意思是“维持下去“或”保持继续提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可持续发展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国环发大会,当时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即强调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基本需求,重视挖掘学习者的自我潜能,力图使学生成为自我实现者。社会、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的潜能得以自我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呼唤教育和谐.而教育和谐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了“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的概念(见《发明与创新》03年第10期严建新:《原始性创新综议》)。其实,两者都是要强调“原创性”,即创新的原始性,是要强调研究者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首次性,即是研究者提出之前所未有的。因此,“原始创新”也就是“源头创新”。有人提出“源头创新”应同时具备“原始性”和“唯一性”两个基本性质。我认为“唯一性”是许多情况下做不到的苛求,强调它反而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一个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性—…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组织原理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理论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而学习型企业就是运用这一理论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建立起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它强调“学习 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地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强调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