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通考》所引"止斋陈氏曰"究竟出自陈傅良何书?孙诒让、蒙文通曾推断是已经散佚的《建隆编》,而整理过《陈傅良文集》的周梦江则认为系出自陈氏已佚之奏札。本文根据《群书考索》所引《建隆编》的一条佚文,经比对《文献通考》所引,足以确证《文献通考》所引"止斋陈氏曰"即是陈傅良《建隆编》的佚文。  相似文献   

2.
孟睿 《兰台世界》2014,(5):136-137
《鲁国先贤传》其佚文今散见诸书征引,主要集中于《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和《北堂书钞》之中,本文据此辑录其佚文,为文学史研究传奇的发展轨迹做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鲁国先贤传》其佚文今散见诸书征引,主要集中于《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和《北堂书钞》之中,本文据此辑录其佚文,为文学史研究传奇的发展轨迹做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列仙传》是一部道教辅教之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早期志怪小说。考证其成书时代,对于认识神仙志怪小说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序列,理解魏晋游仙文学高潮的兴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的角度,通过对《楚辞》王注、《汉书》古注和《文选》古注引用《仙传》情况的考辨,重新判断其成书时  相似文献   

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9,(5):121-123
《明史·循吏传》是研究明代循吏群体的重要文献。由于书成众手等多种原因,该《传》存在诸多疏漏舛误之处。兹据《明实录》《明一统志》及各类明代墓志铭等文献考证,考证该《传》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中存在的5处讹误和表述不当。  相似文献   

7.
一范氏《后汉书》原定计划有十纪、八十列传和十志,合为百篇。范氏生前,仅完成十纪与八十列传。十志,据《后汉书·皇后纪下》之"事在"百官志》"下,章怀太子注引《宋书·谢俨传》所云,原是托付谢俨撰的,而俨"搜撰垂毕,遇晔败,悉蜡以覆车"。不过,这里有二个疑点:一、南宋学者洪迈曾云:《谢俨传》,"今《宋书》却无,殊不可解"(《容斋四笔》卷一"范晔汉志"条)。其实,此尚不可怪,因为《宋书》到北宋末有散佚,或许《谢俨传》已佚于洪氏之前。可怪的是,《宋书》所载稍详之人物,《南史》均有传,并且,后者好载异闻,因之,《宋书》果真有《谢俨传》,《南史》没有不载之理。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四库》馆签《永乐大典》佚书单的格式及其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证负责签书的三十位纂修官的姓名,签条中佚书佚文的著录方式,签条的发写时间,以便于我们今后利用这些签条以研究《四库》馆辑佚问题。  相似文献   

9.
读者普遍要求报纸上的文章(包括消息),写得更短些。有的人总认为,某些文章可以写得短一些,而另一些文章“命定”短不了,比如议论的文章、叙事的文章、抒情的文章……就难以写短。果真如此吗?不妨请教一下古人。自从司马迁撰《孟尝君列传》(《史记》)后,“孟尝君能得士”之说,便成定论。后来,王安石写了一篇翻案文章《读孟尝君传》,反驳这种传统说法。《读孟尝君传》全文共有90字,不妨引之于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从宣泄生命情感、展示博学才华、笔补史传遗漏及影彻天人哲学四个方面论述了《列异传》创作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列异传》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弘明集》十四句本多出之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二句可视为谢诗《宋书》本之佚文;《法苑珠林》舍身篇末之十六句颂文属于释道世本旧作而成新篇的文学创作,更多出之既知人我空,何愁心不谨二句有学者考证其为谢诗之佚文,实误。嵇公理既迫句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沿袭黄节《谢康乐诗注》之误注,解嵇公为嵇绍,学界多受其误导。以内容逻辑与人名称谓而论,嵇公实为嵇康,理迫当解为好谈理而弊于理之窘迫境况。  相似文献   

12.
陈淑娅 《兰台世界》2012,(27):63-64
陆机诗歌《赠弟士龙》、文《与赵王伦笺荐戴渊》系年学术界多有争议,经考证,将《与赵王伦笺荐戴渊》作年定于永康元年(300)四月之后至此年年底;将《赠弟士龙》作年定于元康七年(297),为陆机请假回乡再次返洛,与士龙别时之作。  相似文献   

13.
《离骚集传》为宋代楚辞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关于它的作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仅有“宋本重雕,晋陵钱果之集传”这一简单的信息。本文作者在辑佚乐清钱氏家族文献的过程中,发现钱文子佚文《离骚集传序》,得知本书是宋代乐清人钱杲之在叔父永嘉学派后期代表人物钱文子的指导下撰写的,其撰写与刊刻的时间都在南宋庆元年间。本文利用谱谍与有关地方文献,对《离骚集传》作者的里籍家世及学术背景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读2002年《文献》第三期祝尚书先生《南北朝唐五代佚文辑考》(简称《辑考》),发现所辑佚文中至少有两篇并不是"佚文"。《辑考》所辑的第一篇"佚文"——晋张说的《游九龙潭宴别序》,并非晋人张说的文章,而是唐朝宋之问的作品。它的完整题目  相似文献   

15.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1):112-117
清代诗坛领袖王士禛所著诗文,由袁世硕先生主编,整理为《王士禛全集》,贡献尤多,惠及学界。然王士禛交游广泛、著述浩繁,其诗文仍有散佚。今新辑得其佚诗20首、佚文5篇,并加考证。  相似文献   

16.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的《子夏易传》《丁氏易传》《韩氏易传》内容几乎相同,《子夏易传》作者归属问题和三传相似文本价值问题历来存有争议。古今学界多以为《子夏易传》作者为汉韩婴,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出土文献认可子夏的著作权不宜被轻易剥夺。本文重点对马氏所辑三传文本作比勘辨析,发现《韩氏易传》除包含《子夏易传》佚文外又有重要增补。三传的关系应是《子夏易传》传至汉代被丁宽、韩婴等人继承,二人有所增益后形成各自的定本。马国翰将《韩氏易传》单列为一传尚可,然《丁氏易传》与《子夏易传》近乎一致,全部照搬有徒充卷帙之嫌。  相似文献   

17.
“序”“跋”本是一种文体名。序也作“叙”或称“引”。序跋相等于今日的前言和后记,古代就有。张舜徽先生对此作过考证。他在《不轻为人序书亦不乞人序书》一文中谈及:“古之自序其书者,率主于叙家世,明行事。若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靡不皆然。”这里说的是自序。那么,乞人作序是从哪个朝代开的先河呢?“自汉魏以降,士尚华藻,人崇门第。偶有撰述,或以己名不足取重,乃乞序于人以传其书。晋左思作三都赋始成,人莫之知,以皇甫谧有高誉,造而示之,谧乃为其撰序。乞  相似文献   

18.
大典本《徽州府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收录了一部《徽州府志》,其佚文已经辑佚出来收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中。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线索,大典本《徽州府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十卷本《新安志》。大典本《徽州府志》佚文存在着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9.
《嘉定钱大昕全集》(以下简称《全集》)1997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钱大昕逝世二百年来最为完善和精审的版本,但因钱氏著述宏富,遗文搜集异常困难,故《全集》外,仍有散篇佚作。笔者最近于浙江图书馆所藏《士礼居黄氏丛书》(清嘉庆道光间吴县黄氏刊本)中发现其一篇佚文,特为拈出,以补《全集》之阙。  相似文献   

20.
闲话陆小曼     
上世纪陆小曼的文学写 作尚未为人所知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评介文章《陆小曼的小说》。去秋至今春《文汇读书周报》陆续三次刊出陆小曼一批佚文、佚诗,而出版《陆小曼诗文》和《陆小曼传》也是前不多久的事,听说《图说陆小曼》的出版也已在筹划中。读书界似乎正出现小小的"陆小曼热",关注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