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媒体背景下,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主要发力点,vlog作为国内新近兴起的一种视频博客,综合了移动、社交、场景等多重元素,其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并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近年来,主流媒体开始尝试用vlog+新闻的方式拓宽主流话语的传播路径,重塑影响力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康辉vlog"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vlog的传播特点及"康辉vlog"带来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康辉的vlog在引发全网关注,为主流话语赋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新闻娱乐化、创新压力大、受众注意力偏移等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培 《东南传播》2020,(8):130-132
自2018年起,新的短视频形式Vlog(视频微博)在国内逐渐兴起,通过展示作者私人领域形成"后台前置"效应受到关注。但随着Vlog行业的发展,其场景交互渐趋复杂,呈现出"前台"与"后台"的"中区"化融合,并重构梅洛维茨理论中由于"后台"不断暴露而遭祛魅的话语权威。以倍受关注的"康辉的Vlog"为例,解读其"中区"行为展示、分析其重构视频主体话语权威的过程,认为官方媒体正在跟随新媒介环境拓展传播渠道、变更话语方式,且在以Vlog为代表的多次创新实践中,以话语权下放为起点,最终加固了自身话语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逐渐升级加快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对媒介资源泛社会化、传播网状化的特征,传统媒体的分发渠道优势正在被进一步瓦解。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如何占领分发渠道,吸引受众注意力,从而引导舆论,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从2019年的《主播说联播》《康辉的Vlog》到“慢直播”以及“小朱配琦”的公益“带货”直播活动,央视新闻多次凭借新潮的新闻形式以及亲民的表达方式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主流媒体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出圈”和“破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流媒体为了适应新兴舆论场,扩大舆论影响力,主动转变叙事方式利用个性化特征明显的Vlog报道社会议题。以2020年两会报道为例可以发现,主流媒体Vlog报道呈现其叙事特征:叙事主体以专业记者为主、叙事情境利用个性化视角传达公共性议题、叙事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主串联前台与后台,三个特征促成了主流媒体Vlog相较于大众化Vlog在内容、语态等方面的优势。主流媒体未来可以从培养全媒型人才、创新交互性叙事、平衡前台与后台三方面寻求Vlog叙事的新空间,并借力发展为具备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成玲玲 《传媒》2021,(16):60-62
Vlog(视频博客)作为新兴的媒介形态,凭借个性化、日常化等表达特点和碎片化的传播优势获得广泛青睐.Vlog庞大的受众市场和发展潜力,让主流媒体纷纷尝试Vlog新闻报道模式.Vlog新闻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消解受众的距离感,增强新闻的亲近性,为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新闻报道提供崭新视角.我国主流媒体的Vlog新闻产品已经形成以移动短视频为代表的传播优势,并在实用性等方面具有优化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Vlog作为深受受众喜爱的短视频类型已经被传统主流媒体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中,成为主流媒体创新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当前的Vlog新闻生产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主流媒体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生产策略加以有效解决,才能扩大Vlog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申林  史文思 《传媒》2020,(10):49-52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与融媒体环境相适应呈现出新变化。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塑造适宜的媒体形象,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随着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主持人的作用更加凸显,消弭与受众间的距离感,不断加强互动是主持人塑造亲近感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央视主持人康辉的Vlog为例,探究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改变播报方式,拓展报道范围,打造IP化和“超链接”化的媒介形象,使其更加人格化、多元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新闻报道的新形式,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短视频新闻应运而生。Vlog新闻是短视频新闻的一种新型报道形式,它不仅创新了新闻体裁,优化了新闻内容,还以崭新的形式吸引了众多受众,从而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本文以人民日报"疫"线Vlog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生产、新闻叙事方式以及新媒体矩阵布局三个方面分析短视频新闻的创新,以期为主流媒体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潘永杰 《中国传媒科技》2023,(5):143-146+158
【目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发展课题。【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思维、方法、手段,按照“平台大脑+系统跑道+应用场景+综合门户”技术框架,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应用,推进“三融五跨”[1],实现以数据流耦合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结果】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助于纾解互联网环境下全媒体新闻传播堵点、难点、痛点,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结论】应用建设可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新闻传播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新兴视听内容形式不断更迭。Vlog与Vlog化微纪录片因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共同点、具有重叠的观看群体而呈现融合趋势。本文以Vlog化微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创新、传播创新两个维度分析Vlog化微纪录片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方雅致 《东南传播》2021,(7):142-146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的必争之地,央视推出的康辉vlog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从建构主义视角解读康辉vlog的叙事话语特征,对于洞察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话语秩序有一定的揭示作用.通过诺曼·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三向度话语分析框架——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康辉vlog进行剖析发现,视频文本通过细节的政治隐喻、受众的互动控制、说话主体的普遍特质和场景剪切的互文性完成了时政新闻报道这一话语实践,彰显大国外交风采,阐释中国国际地位的现实基础.然而,vlog+时政新闻报道也存在一定问题,新闻话语的技术化和商品化趋势消解了新闻深度,媒体当以更谨慎的态度发挥新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名专栏”提供了一个审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重要窗口。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应逐渐实现内容生产、话语表达与技术创新的嵌入与融合,彰显主流媒体的技术赋能,实现传受互动的融合传播。“新闻名专栏”也应在移动化、社交化与智能化传播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从而提升主流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即时互动性是信息技术赋予媒体的新功能,该功能可以让观众在观看新闻时直接和新闻的拍摄者、播报者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无与伦比的参与体验。如果能善用即时互动功能,就可以将传统新闻播报中的“沉浸感”营造升级为更加高级的“在场感”,让观众的体验更加真实化、立体化。为此将分析Vlog新闻这种基于社交媒体衍生出的新媒体形式,从Vlog的特征和特质中剖析和阐述即时互动性的作用和营造方法,为新媒体的社交属性发挥和体验功能升级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已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Vlog作为时政新闻领域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样态,符合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不仅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一种专业内容生产机构的"跨界"成果,主流媒体纷纷找准机遇,将严肃的时政内容融入个性化表达方式中,创新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实现了新闻报道内容的立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智媒时代的到来,给主流媒体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主要对主流媒体的传播运营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显性特点。【方法】从全媒体矩阵构建、基本运营情况、创新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央视新闻”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从最初的频道建设,到“两微一端”三步走战略,再到“建设自有平台+入驻第三方平台”的复合式传播渠道构建,“央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经营战略取得良好成效。【结论】面对愈发激烈的新媒体竞争格局,主流媒体应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紧扣媒介特质,把握媒介时间观念,利用新兴技术进一步激发自身活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媒介进化”作为理论视角,探讨AIGC如何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赋能,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方法】采用理性思辨和案例论证的方法,对AIGC的媒介先进性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在帮助主流媒体发展时具有的优势,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AIGC的媒介先进性体现在构建“类人化”人机互动模式、提升海量知识的信息生产能力和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等三个方面。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利用AIGC进行新闻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跨模态”信息转化效率、提高用户黏性和减少跨文化传播阻碍。但是,AIGC也会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损,并诱发知识产权纠纷和消解新闻客观性等潜在风险。【结论】AIGC对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提升发挥了“双刃剑”作用,需在充分认识其媒介先进性的前提下,对可能诱发的风险问题保持清醒认知,进而才能更好地推动主流媒体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蓝刚 《中国传媒科技》2023,(2):62-66+86
【目的】通过分析时政类Vlog在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场景等方面的特点,探索其作为一种个人化新闻的现实意义和影响。【方法】使用互文性理论,从报道层次、报道样态、报道温度三个方面探讨时政类Vlog对电视新闻的拓展和延伸。【结果】研究认为,时政类Vlog延伸了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传播功能,主要表现为主观认识信息得到表现,沉浸化报道提升体验,共性效应丰富内容选择等方面。【结论】增强时政类Vlog与电视新闻互动的举措包括加强版权保护明确侵权行为,创新报道形式挖掘新闻价值,打造特色主题延展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18.
王竹  邓倩 《传媒》2023,(14):44-46
近年来,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阐释,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活化”文物,赋予文物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传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媒体在文物“活化”方面如何创新成为当下文物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新闻新媒体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主流媒体文物“活化”传播的探索,探析文物“活化”产品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19.
沙晓羽  王艺璇  全会 《传媒》2023,(10):45-47
在媒体融合和话语转型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Vlog进行新闻报道。本文从文化收编、话语去蔽、意义返魅等文化研究的理论视域出发,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进行深度剖析,探究主流媒体话语创新的理论逻辑,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个案。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2,(2)
在国内外社交短视频迅速发展的趋势推动下,我国的传统媒体也开始将视觉化作为新闻生产的主要手段进行探索。其中,记者Vlog的尝试和普及是一种典型的新闻创新。本研究基于数字新闻学和新闻创新的理论视角,采取新闻社会学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进行资料收集,对Vlog新闻创新的微观实践及其观念影响展开探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专业性的内涵在技术使用、报道观念、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出现了更新;与此同时,新闻专业性的传统要素也体现在围绕Vlog的新闻创新中。社交网络的个体化趋势与新闻专业性之间形成合力,推动了记者Vlog成为了一种具有显著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创新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