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深度融合是出版业适应数字内容市场供需态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转向,也是媒体融合与出版融合相关政策推动下实现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从出版媒介角度考察出版深度融合内涵,指出其是初步融合、再分化、共存等阶段渐次展开又并行发展的复杂过程,将重构包含出版业在内的媒介与内容产业新格局和新生态,推动出版业成功跃迁至数字出版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面向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一个再媒介化过程,出版业可通过迁移、改进、重塑、吸收等多种再媒介化策略推进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王志刚  卢冰 《中国编辑》2023,(10):59-64
随着听觉文化实践逐渐在视觉主导的媒介环境中崛起,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迎来“音频转向”,播客成为出版业开拓“耳朵经济”的重要尝试。然而,我国出版类播客商业运营存在市场影响有限、盈利模式模糊、受众破圈困难等问题。因此,出版业需要快速转变媒介思维,根据播客媒介特征打造以声音经济为核心的融合出版模式,同时明确播客在融合出版矩阵中的功能定位,针对播客用户场景化需求进行产品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出版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技术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出版业。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出版业从理念到战略选择都会面临变革,同时也将在媒介融合时代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在媒介融合时代形成的新的传播形态,这些新的传播形态将会塑造新的出版业。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出版业具有三种可能的战略选择:内容创新战略、渠道创新战略、全媒介整合战略;国家需要转变传统的出版规制理念和方式,为出版业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所进行的战略选择提供体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出版深度融合为出版业擎画了新蓝图,使出版业迈向了新阶段。然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足、平台全媒体化进程较慢、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出版业的转型发展。对此,优化人才队伍、整合传播平台、创新传播内容形式成为出版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要应对严峻的挑战,就要摆脱传统出版带来的种种束缚。本文从数字化改造、多媒介并举、开发衍生产品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出版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媒介化在高度现代化社会逐步彰显其特性,电子媒介的兴起亦促使出版媒介化趋势加深,继而对传播形态、互动模式乃至整个出版流造成革新。文章基于媒介化理论的四个重要特性,以媒介逻辑为核心,归纳“出版回流”现象背后图书出版呈现的三种媒介化表征,重新审视被媒介逻辑介入的出版体系,旨在正视新媒介对传统出版业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促成二者依存共生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统出版业:焦虑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业与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新业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如何在媒介融合的冲击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面临挑战与机遇分析,依据媒介与图书出版的互动关系,探讨图书出版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踏入IP运营的行列.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IP运营也是重要的机遇和尝试.文章在阐述P运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现有出版企业的IP运营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出当下传统出版业的IP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版权销售模式、书影联动模式、IP孵化+全产业链延伸模式、内部+外部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构建模式,并针对传统出版业的IP运营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莹 《东南传播》2010,(8):54-56
随着中国主流文化的大众化转型以及影视媒介的蓬勃发展,出版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寻求自身出路,出版业积极向影视媒介靠拢,影视书作为影视与出版合作的产物在出版物市场大放异彩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出版以及热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带来的媒体融合和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社会背景下,漫画出版领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本研究以漫画出版物为研究对象,以超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建构漫画出版物“元叙事—叙事碎片分割—跨媒介呈现—受众圈层化—内容再创作”的IP化路径,提出在粉丝共创、媒介融合、技术整合、内容提升及主体协同等方面的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湖南出版业态创新是时代之需。通过对湖南出版业中的12家出版社的出版业态现状调研发现,突出地表现出湖南出版业态创新滞后、创新不平衡、创新技术落后以及创新供需失衡四个方面。如何突破困境?只有通过加快出版技术升级、把握用户需求、提升IP开发及运营能力三条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17年的编辑出版业呈持续发展态势,媒介融合是总体趋势,大数据和VR等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编辑出版方式,"互联网+"的新思维推动传统出版业和编辑人才的转型,实体书店的发展为全民阅读持续推广提供了设施基础,IP的改编和再创造仍然是热门话题。学术出版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和惩戒愈加规范,传承和弘扬编辑的工匠精神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下鼓励出版业"走出去",传播国内的优秀出版物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人才与机制:出版业可持续发展之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诸如出版资源、可资使用的出版资金、出版业机制、出版人才等因素中,机制和人才是建造可持续发展出版业的关键。好的机制可以吸引和造就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同样可以改革和创新机制。相反,没有一个适应出版业良性发展的机制,优秀的人才不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甚至会流失。有好的机制同时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人尽其才,建造可持续发展出版业才有保证。机制创新与创新机制是建造可持续发展出版业的前提关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出版业的机制问题,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版理论界人士关注较多的话题。究竟什么样的机制才能适应…  相似文献   

15.
汤天甜  李惠 《出版广角》2016,(23):14-17
在移动互联网构建的新型媒介环境下,出版业的数字化、移动化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不可逆的.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移动出版作为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出版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眼于出版业向数字移动化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阶段,以移动终端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移动出版业的变革和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分割了传统出版业的市场份额,带走了大量的读者群体,对传统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构成了更大威胁。在这种局面下,媒介融合成为传统出版业继续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媒介融合有多种方法、多种模式,本文以三辰出版社的"网站+博客+论坛+网店"模式为例,来探讨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市场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场气势恢宏的IP热.IP热能否为出版业带来新的市场生机?本文认为,出版业应正视当前所处困境,将IP热作为一个发展契机,应用互联网创新思维,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五个角度,创新出版业整体布局、服务理念、产品形式、营销策略、评估机制、队伍建设等,不断寻求商业模式的突破和产业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蔡葵  潘娅 《出版参考》2023,(2):44-47+54
社会形势的转变催化行业变革,进而对相关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业基于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而形成,在时代背景下趋向融媒体发展,以此提高媒体竞争力,实现长期发展。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出版业对人才的要求,探讨了当前数字出版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对媒介融合视域下数字出版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曹金焰 《东南传播》2021,(3):101-104
出版业的底层逻辑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版权各方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利用媒介融合的背景发展自己的路径和方法,IP策略是其中之一.IP策略是基于互联网络上同一内容的跨屏出版与传播,运用知识形态的创新和粉丝的关注互动与粉丝的跨屏转移,使同一知识版权形态(IP)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策略.IP运营的方式能有效提升书籍影响力和销售量,并能保持读者对类似内容和出版社的持续关注,对抗网络时代注意力四分五裂的境况.IP策略运用的最大障碍在于版权.IP策略的运用,需要版权的集中.IP策略运用的新发展,是基于垂直内容和场景结合的衍生版权开发.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迭代导致出版业进入后出版时代,媒介形态及其伦理发生嬗变,它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着读者取向异化与融合.在出版行为变化以及出版方式创新成为常态条件下,需要从媒介伦理嬗变角度,观察分析因媒介形态创新而产生的诸多后出版现象.为此,从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出发,构建广义出版意识,摈弃“逐己和追利”的逻辑反复,就具有重要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