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商、知名学协会组织及知名刊群和出版平台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研究表明,外界环境和内部动因驱动了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纷纷从学术出版转向知识服务,通过提供积累型和应用型的知识服务,积极投入知识服务开发,依据自身特点开发特色产品,提升出版的内容价值,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重构知识出版形态.我国学术期刊应从知识服务中吸取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的经验,建立学术刊群和学术资源整合平台,全面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的学术出版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层面,知识服务是一个公认的方向,国外部分传统出版商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不过经过这些年国家的支持和出版社的探索,目前国内也涌现了一批传统出版社发布的有代表性的知识服务产品,这些知识服务产品都是以整合自身优势的专业出版资源为主,辅助以百科、词典等词条类知识,形成针对专业人士的知识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出版工作实际,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和探讨了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过程与策略。指出个体层面的管理主要通过强化、丰富、分化、遗弃等形式重构个体原有经验,组织层面的管理主要通过共同化、外化、内化、结合化的知识转化模式,将个人的实践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升知识创造能力。加强实践性知识的管理,有助于加快编辑个体职业化进程,并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品的消费是消费对知识产品直接或间接的使用。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品作为高技术、高知识的聚合体,其产品的消费体现了社会对于知识产品的认知程度。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是其生产的目的,消费使产品增值、消费决定产品的再生产,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消费具有无损耗性、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共享性以及持久和广泛的特性,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是通过知识经营和知识市场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专业领域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都逐步将方向放到了知识服务上,基于垂直领域的专业出版内容经过知识加工与标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精准的知识服务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在这方面,国外的知识服务商早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对国外领先的传统知识服务商的产品进行介绍及分析,为国内专业出版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品的定价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知识产品的涵义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知识产品的定价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品与知识生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知识产品的生产是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类型及其特性,并对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生产方式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剑 《今传媒》2023,(5):68-70
本文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背景出发,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升级的必要性,深入探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升级的目标与策略,提出作为知识服务主体的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应为读者、作者和学术交流服务,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证优质内容的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知识传播范围和服务对象,旨在提高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助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智能出版即以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发行的新型出版.文章分析了智能出版研究的"产业、治理"二元价值,提出了智能出版研究的"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的逻辑,重点评述了增强现实类、虚拟仿真类、出版大数据类、智能知识服务类等智能出版产品服务类型,并对智能出版产品服务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0.
图书是记录历史、承载当下的载体,图书编辑是编织图书世界的能动性主体。本文立足以AIGC为代表的智媒时代,沿着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的出版史脉络,汇流日益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发现图书由图书编辑的打造形成知识的差异化生产,图书编辑的知识生产角色在不同出版环境的演变下不断发挥自身角色功能,成为图书知识、世界认知的体系维护者、制品打造者、多维建构者。从知识生产视角审视,编辑进一步探索了知识开发的更多源头,实现了知识获取的深化;助推知识更准确地面向大众,完成了对知识内容的把关;推动知识有效地走入市场,将知识的传播再扩大,据此彰显自身职业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1.
文庭孝  邱均平 《图书情报知识》2005,(1):112-112,F003
新千年伊始,知识管理研究热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在知识经济和知识价值革命的强力催化之下,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新宁等完成、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作《组织的知识管理》一书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书是几位作者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重点课题‘企业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发现”’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心得集成,  相似文献   

12.
郭柏寿 《编辑学报》2014,26(2):103-106
从"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和"小白鼠对环境条件变化的认识适应"试验出发,论述知识确定的重要性和相对性。认为人类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是连续和传承的过程,编辑(或者出版)的社会价值就是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探讨数字化出版模式下知识发表的现状和导致知识确定性缺失的潜在原因,以及编辑对知识确定性保证的责任。提出编辑的应对策略:树立对现有编辑出版体系的坚定信念,在数字化出版中更好地履行保障知识确定性的义务;利用数字化数据库建立科学、动态的评审专家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建立读者评论体系;慎重对待论文所引用的电子文献,尤其是来自博客等自媒体的文献;集成各种数字化的专业工具,并将其运用于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提高知识确定性鉴别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在知识发表领域建立由编辑主导的有效的纠错与删除机制,确保知识体系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科技编辑本身既有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倾向,往往使得科技编辑具有较深和较广的科学技术知识,而比较缺乏人文知识修养。但是,无论是从出版本身的性质和功能来看,还是从出版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来看,抑或是从科学本身的发展来看,科技编辑仅仅掌握科技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成为现代社会条件下一个合格的科技编辑,还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修养。一、科技编辑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修养,这是由当前科技编辑畸形的知识结构所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支撑着、推动…  相似文献   

14.
杨栓保 《今传媒》2010,18(10):124-125,140
学报编辑知识创新价值可以表现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也可以表现为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但后者不易准确分析。内在价值主要包括条件知识创新的价值、本体知识创新的价值、实践知识创新的价值;外在价值主要包括对编辑能力提升的价值、对编辑劳动产品质量保障的价值、使学报质量标准及评估方法更为科学适用所显示出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5.
霍速  贺伟 《图书馆学研究》2012,(24):17-23,16
针对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被SSCI收录的知识管理、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3 600篇相关文献,利用Web of Science的分析功能,从出版年、出版语言、国家或地区、引用情况、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在知识创新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刘晓萍 《编辑学报》2001,13(3):135-137
通过对学术期刊与学术专著在形式、内容、编辑工作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了学术期刊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和载体在知识创新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认为应该充分重视学术期刊的价值,学术期刊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刊物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知识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图书出版类视频的生产实践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拓展了知识生产关系网络,互动参与赋能公众情感共在与知识聚合,图书出版机构针对自身特色的垂直化运营具有明显的知识导向和服务性质。在角色关系上,作者、编辑、图书出版机构、内容需求对象等群体的主客体边界逐渐模糊,角色功能和关系的拓展体现出主体从隐蔽的“幕后”走向“台前”,以及由知识生产到知识服务的转变。从行业发展的视角看,图书出版机构通过聚合资源优势、注重用户意识的培养,实现了知识增值与知识服务价值,而视频生产也为图书营销探索出跨平台、多渠道融合的模式,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值。  相似文献   

18.
出版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出版服务,也是出版业提质增效的重心,其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出版知识服务产品的研发、评价与实证研究值得深入开展。在用户需求驱动下,以动态感知、倾向差异、价值主张作为当前出版知识服务优化的三个维度,并从感知体验、平台利用、信息设计、交互设计、产品内容、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七个要素构建出版知识服务优化框架,考察用户对出版知识服务产品在使用体验、需求适配和价值传递上的关注点。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利用熵权法对具体维度与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权重赋值,并基于用户属性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期从强化“以用户中心”的理念,协助企业创造价值;优化平台的功能和服务,提升用户使用价值;激励用户知识交流互动,促成知识共建共享这三方面为未来出版知识服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智慧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以顺应智慧社会形态演进的要求。文章剖析智慧社会和智慧出版知识服务的内涵与特点,提出智慧出版知识服务应兼具知识的智慧化和服务的智慧化。智慧出版知识服务应以智慧出版知识服务平台为抓手。智慧出版知识服务平台具有公共服务普惠化、数据要素价值化、平台设施泛在化、建设主体协同化等属性。智慧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构建,应当按照“数据汇聚-组织分析-知识生成-平台评估-运营推荐-价值实现”的步骤进行布局,打造数据层、技术层、管理层、应用层的层级构架,突出以人为本的智慧内核,以更好地担负起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20.
易龙 《出版科学》2023,(1):81-90
指出知识作为出版业的核心,其封装形态伴随出版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进。由于数字出版与人工智能在知识层面的内在关联,智能出版将成为数字出版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认为利用人工智能科技进行知识封装,推动了知识产品与知识服务形式的创新,因其可以自动化方式满足个性化、多场景、即时性的知识消费需求。详细梳理知识封装形式,发现作为知识需求解决方案的智能出版实现了从信息传递到知识组织的功能性迁移;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未来知识封装的主要形式;以知识图谱为代表的知识组织技术将成为智能出版的主流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