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6):143-148
诏敕文书专藏之室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民间档案保管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E考据”的方法,在搜剔爬梳古今文献的基础上,以敕体的源流演变为主线,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考证了以“敕书”名室者在古代的存续脉络。敕书之室滥觞于唐代,是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的个别现象。至北宋时,宋初的建法立制改革推动了编敕制度的兴起,敕书库和敕书楼相继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地方官署档案保管场所,为地方性的专门编敕服务。南宋时,官府内部的机构改革使得敕书楼逐渐被架阁库所取代,敕书楼由官方转向民间。至明清时,敕体不再是法规形式,敕书之室的建筑主体由北宋单一的地方政府演化为官方和民间并存并逐渐以民间为主的结构。由于明代饥岁灾荒频繁而实行劝分政策和旌表制度,导致因赐敕旌义而特建楼、阁专藏的现象尤为频繁。  相似文献   

2.
杨光 《档案管理》2021,(4):112-114
本文借助"E考据"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古今文献,选择以"敕书"名室者为典型例案,按照敕体文书源流演变的线索,考证了敕书之室地点位置和形制结构的演变.唐代的敕书库和敕书楼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北宋的敕书楼基本位于县治之内,地点位置应该沿革自唐代鼓角楼旧址,为复宇重楼结构,一般位于办公厅事之前,公宇大门之上.至南宋时,敕书楼逐渐被架阁库取代,仅部分县级官府保留,地点位置和形制结构应与北宋时相近.至明代时,敕书楼原址又改建为谯楼.由于官府内部机构改革和敕体地位的下降,明清敕书之室的建筑主体由北宋单一的地方政府演化为官方和民间并存,并逐渐以民间为主的结构.民间私修的敕书之室多置于富民和臣属私第、儒学、书院、庙宇祠堂等具有精神教化作用的私人建筑内部,规格呈现多样化,土木工程总体都比官修的敕书楼隆重.  相似文献   

3.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4.
<正>敕谕,也称敕书。敕谕用途有三:一是敕任官员,颁给外任官员。有坐名敕和流敕之别。坐名敕,颁给外任高官,写明被任命官员的官职、姓名,职权范围,任职期满要缴回;流敕也称流传敕,颁给职位较低官员,只写明官衔,不写姓名,职权固定、简明,任期满后不缴销,转交接任者收掌,在本衙门内流传。二是敕谕臣民。是皇帝针对某时某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向特定地区或部门公布的重要政策法令。三是敕封或谕告外藩。  相似文献   

5.
贴黄之制,据顾炎武考证始于唐代。《日知录集释》记载:“宋·叶梦得《石林燕语》日:‘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亦黄纸也。’”①“宋奏札意有未尽,别以黄纸贴于后,亦谓之贴黄。”②唐宋贴黄,一行于皇帝敕旨,一行于臣下奏札,内容不同,但都是文书制度。降至明代,贴黄则不仅是文书制度。明代贴黄分为两种:其一是作为文书制度;其二是作为人事档案制度。  相似文献   

6.
余珍 《档案时空》2015,(4):9-11
民间档案是相对于“官方档案”而言的,是指普通民众在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蕴涵着淳朴的泥土气息,反映的是普通民众思想、信仰和观念,承载着特定时代、领域或群体的社会生活信息且具有一定的价值,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地区中. 一、民间档案的种类 1.从来源看,包括人民群众形成的档案和流失民间的原官方档案  相似文献   

7.
《国朝诸臣奏议》,又称《宋名臣奏议》、《皇朝名臣奏议》,南宋宗室赵汝愚编纂,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按门类编纂的属于断代性质篇帙最繁巨的档案文献汇编。它收录了北宋243位官员所上的1631篇奏议,约130万字。然而,这部书更引起笔者兴趣的是它保存北宋时期各类形制的贴黄实例。贴黄之制,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始于唐朝。但唐时的贴黄范围仅限于时降敕书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而“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但唐代贴黄实物至今未见。宋代贴黄较之唐朝贴  相似文献   

8.
档案管理处第十二档案室一室共有10名职工。平均年龄34岁,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近几年来,我们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大局出发,自觉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良好服务意识,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克服重重困难,以崭新姿态、饱满热情、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利用的称赞,为实现油田勘探突破、油增气升的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油田各部门领导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研究工作和档案馆工作,原本属于同宗的。在我国古代,“史”这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历史”与“档案”,“历史研究者”与“档案工作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代的“史官”既是历史研究者,同时又是国家典籍(包括档案)的管理者。相传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德经》的编修者老子李耳,就曾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负责管理档  相似文献   

10.
近代故宫文献部的成立,突破了古代档案信息开放的局限,开始使档案信息真正从官方走向了民间,彰显了档案的价值。从历史纵向上看,档案信息的开放远比神秘垄断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开放透明的要义则在于各类档案信息都能公开流通,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头发花白,年近七十的老人,身穿一件颜色已由白泛黄的旧圆领衫,散着满身酒气,略带微熏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海宁市档案局许局长介绍,他就是人称“档案状元”的海宁市荆山村的“老会计”王关福,主管村会计档案已经四十多年。 诚然,“档案状元”是民间赠予老王的荣誉,但它的基石却来自准官方的褒奖:多年来,老王曾被国家、省人民政府分别授予“高级农民技师”、“档案先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为古代文化学术的繁荣,特别是史书的编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史馆作为编修史书的重要场所,自然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史馆及史馆制度的完善对档案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加强了各类史料的征集、保管和整理,特别是加强了宫廷和官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如实录、会典、大型舆地志、起居注的修撰,而且使档案编纂工作更加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郭欣仪、姜玉平在《略述中国古代档案机构变迁》一文中提出了“现代意义的档案馆(室)不保管图书、文物等其他物品”这样一个观点,论文针对这一观点,从秦汉以前“图书”、“档案”两词汇的真正含义及其随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的演化、现代意义档案馆(室)的馆藏要求这几个角度,对其观点进行了解析反驳.  相似文献   

14.
架阁库是宋代贮存档案的场所,相当于今天的机关档案室,主要用于保存现行档案史料。它的设立,奠定了宋代档案工作在档案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在档案分类和管理方法方面的巨大进步。按照规定,宋代中枢二府、三省,都分别建立制敕架阁库,收藏本身政务、军事活动等方面的诏令档案;北宋真宗年间,还在尚书省别置“金耀门文书库”,收藏三司的财政档案,南宋时发展为中央“架阁总库”,收藏全国重要档案史料,类似今天的中央档案馆。架阁库和总库分别搜集、保存各种各样的档案史料。宋代规定,中央六部百司现行公文保存两年后,交本官署架阁库,经…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国内一些新闻媒介曾较广泛地报道了安徽省新发现宋代皇帝敕书的消息,《档案工作》同年第8期并载文介绍了收藏于安徽省档案馆和安徽歙县档案馆的这两件宋代敕书。在这之后,笔者对这两件新发现的古代文书内容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试图进一步发掘它们的内在价值。但在研究过程中,却越来越多地发现了这两件敕书与许多史料记载不相吻合的地方,因而对其可靠程度或真实性逐步产生了怀疑。现将疑点一一介绍出来,权作引玉之砖,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共同析疑,以进一步确定这两件官文书的真伪和价值。 为了下文分析的方便,先把这两件敕书按照原件格式具录于此:  相似文献   

16.
动态     
《中国档案》2023,(8):86-89
<正>江苏省档案馆圆满完成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工作要求,对照标准逐项检查印证材料,实地查看了仿真复制室、档案修复室、缩微拍摄室、冲洗拷贝室、中心机房、通信机房、屏蔽机房、档案库房等场所,认真检查业务工作情况,为省档案馆开展了一次全面的业务体检。省档案馆将以此次业务建设评价为契机,切实在深入实施国家记忆工程、深度挖掘利用好红色档案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档案科技与信息化工作、提升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发挥档案资政辅政功能等方面创特色走在前,全力推动省档案馆各项工作和江苏省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历史记忆形式,云南省民间瑶族文字档案文献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存价值。论文以云南省民间瑶族文字档案文献的民间保存现状为切入点,在分析民间与官方征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对云南省民间瑶族文字档案文献遗产征集的进一步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广西区档案馆收藏的关于基督教的一些文件材料,并分析其利用价值,旨在为广西基督教研究提供一个片段式检索。同时以一个利用者的身份,对档案馆中官方档案与民间档案的馆藏结构比引发的档案真实性与缺席性进行反思,以引起档案馆在档案接收门类齐全完整方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王维利 《天津档案》2007,(1):32-32,42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以高校档案馆(室)藏为对象,以满足高校和社会利用档案的需求为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挑选、编辑和评价,是为高校和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使档案管理“深化”,档案资料“活化”,主动有效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向高层次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传媒视点     
官方话语体系应是“仆人”的口气
  社会沟通不畅,一个直接的表现是“官方”与“民间”在话语上“各说各话”。官方话语体系,是国家权力结构的公共政策传达、权威信息发布,它具备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和严谨的规范性。而民间话语体系,是长期积聚的各种民间思潮的舆论表达。弥合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形成社会舆论合力,才能培育和保持整个社会对政治稳定的“忠诚度”。在这种努力中,官方话语首先要放下身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