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今年,是罗贯中诞辰675周年。六百余年来,他的贯世杰作—《三国演义》,犹如跨世经代的艺术珍品,光彩照人,脍炙人口。历史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大种类。而《三国演义》不仅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楷模,而且是我国古典小说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我国历史演义小说,多半是作家有意配合断代史而创作成书的。他们将一朝一代的正史、野史“丛取而演之,以通俗而谕之,各曰演义”。从现存的大量作品看,我国每一个朝代都有它“条之以理、演之以文,编之以序”的历史演义小说。而凡此类作品,不是写一个或几个朝代的兴亡,就是写  相似文献   

2.
《三侠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之经典,其中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尤以白玉堂等武者的形象制胜。而由朝鲜人鹜溪叟改写的《包阎罗演义》,在基本保留原作主要内容的同时,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共有且出现变化的武者形象,可探索出作者有意在突出主要人物,弱化次要人物,突出官场正义一方,弱化一般武者。  相似文献   

3.
《歧路灯》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此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独特性,败子及浮浪子弟群像,填补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类型的某些空白;二是丰富性,同类群像如此之多,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没有过的;三是鲜明性,一些反面人物、小人物个性鲜明。作者运用了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矛盾冲突及对比手法等高超的写人艺术,塑造出如此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玎玎珰珰盆儿鬼》是元杂剧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关目的安排,曲白语言的运用,以及其中包含的民间鬼神观念和民俗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民间倾向。  相似文献   

5.
自清代中后期以后,随着汉地移民大量迁入蒙古地区,汉文古典白话小说也流传到蒙古地区.由于传播方式(蒙译、民间故事)的局限,此际盛行于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说书(胡仁乌力格尔)成为其主要传播方式.蒙古族说书《姚山通》是汉文古典白话小说《东汉演义》的蒙古族民间口头传播的续书.这部说书在故事类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糅合了多部汉文白话小说的精华而自成一格.同时,说书艺人(胡尔齐)在说书的编创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艺术风格及民族特点,运用通俗戏谑的语言为观众展现出一幅蒙古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不仅在长篇历史演义,世清小说中存在着大量谋略描写,而且在言短篇小说中也有着精彩纷呈的谋略描写,《聊斋志异》中的谋略描写既秉承传统,又有独到之处,不仅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化,而且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悬念效果的产生等,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越南汉文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皇越春秋》是越南汉文小说中最经典的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这部历史演义小说中,浸润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越南本土文化.这篇文章不在分析它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内涵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或将之与《三国演义》比较,而是重在分析文本中的神话传说,通过分析,了解其中的神话传说,进而认识这些神话传说与越南神话传说的联系,以及这些神话传说与中国神话传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知识以《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例,二者都属于历史小说。但《水浒传》可定位于英雄传奇小说,《三国演义》则可定位于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9.
一罗贯中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国近世纪白话小说家最早的一位。罗贯中的作品现在流传的有《三国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志传》、《平妖传》和《水浒传》等。尽管能否全部确定为他的作品还是个大问题,但至少认为《三国志演义》是他的作品却很少有人怀疑。因此说,罗贯中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称他为中国白话小说的鼻祖是十分合适的。他在小说史上  相似文献   

10.
《杨家将演义》是一部情节性的叙事作品,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作品的人物形象多是功能化的。其主要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都是“扁平人物”具有类型化的倾向,也就是人物性格单纯、明朗,不复杂.无变化。小说壹造了一批英娄飒爽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深受民众的喜爱。她们来由于民间,反映出中田民众的女性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11.
<正> 《全瓶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反其问世之前的小说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格局,塑造出一批生动丰满的个性化人物形象,从而使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到此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为我国古典小说向高级阶段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是《金瓶梅》最重要的美学贡献之—,必须引起我们的注目。 中国古典小说,从萌芽时期的六朝志怪志人,经唐代传奇,发展到宋元话本,其人物形象的塑造,逐步由人物轮廓的片断叙述发展到人物性格上某个方面的鲜明丰富,并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理念】《林冲棒打洪教头》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人物描写精妙凝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孩子们喜爱四大古典小说,但并不知道为何会成为经典,成为名著,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们有必要为他们打开一扇窗,通过简洁准确的人物形象描写,感悟古典小说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读《西游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语言、人物、情节等多个角度欣赏这部巨著,每个角度都能体会出小说的经典。小说中,文学大师吴承恩拉开人物感知、动机和行为的距离,制造冲突,从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从这个角度引领孩子们走进《西游记》,感受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都位列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这两部作品中的兵器作为战斗用具与人物发生联系,其中绝大部分与兵器有关的叙述和描写充分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特征,表现出兵器与人物形象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这两个文本为以后中国作家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妇孺皆知的"通俗文学大家",他从事的"叙事人生"的小说创作中包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在其长篇小说《欢喜冤家》中,曾对皖地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文先将小说中皖地民俗分成:服饰、饮食、农业民俗三大类,并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两方面分析民俗在小说中的审美作用。张恨水有意识的民俗描写,使其作品具有民族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常被人称做集体创作型小说,根据它们各自的成书过程来看其共同点有四:这些小说都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化而最终成书;这三部小说的基本框架、人物都通过宋元时期的话本作品、戏剧作品确定的,它们可以说是小说的雏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不断积累、发展的;这些小说的创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集体创作型小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小说史上,罗贯中无疑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不仅创作了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且还写出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以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此外,《水浒传》的成书,至少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在这本小说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主题,整体语言特点表现为生动、含蓄以及简洁。作者曹雪芹在该本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在这部古典小说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将进一步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20.
复习目标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作品,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