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现代女作家中,丁玲可说是主体意识非常强烈的一位.她始终自觉地把关心女性的情感、命运,女性的生存方式和抒写女性形象当作创作的第一要事.在丁玲早期作品中,"莎菲"型女性形象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早期作品展示了她作为自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个性解放意识,在延安时期,读者仍能发现“莎菲式”的个性解放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四”以来的启蒙话语和个性解放的主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作家很难再坚持新文学初期的自由意识的表达。丁玲的女性化立场受到严重的冲击。文章通过黑妮、杜晚香等形象的解读,指出丁玲晚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开始用政治意识置换女性意识,尽管出现了创作思维的相对矛盾,但仍然充满着女性的“声音”和“语调”。  相似文献   

4.
丁玲,在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的文学道路上,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农民、革命者、知识分子、士兵等等,都曾走入她的笔端,这些人物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最为成功的还是一系列女性形象,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丁玲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敏锐视角,深入到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以这些女性在现代社会的沉沦、挣扎、痛苦、不幸,以及她们对生、对爱、对美的追求、困惑,对死的叩问为艺术视界,向我们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女性的命运,展现了她们对自由、解放的不息追求、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5.
丁玲,在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的文学道路上,创作出了许多人物:农民、革命者、知识分子、士兵等等,都曾走人她的笔端,这些人物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最为成功的还是一系列女性形象,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丁玲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敏锐视角,深入到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以这些女性在现代社会的沉沦、挣扎、痛苦、不幸,以及她们对生、对爱、对美的追求、困惑,对死的叩问为艺术视界,向我们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女性的命运,展现了她们对自由、解放的不息的追求、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6.
论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重点放在其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上。她通过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维护和张扬了女性的独立人格。这既是丁玲自身独立人格的体现,也是丁玲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象解读。对于中国女性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获得与高扬,以及人性的解放、提升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玲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深刻的现代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两点:1.早期创作中,丁玲从女性视点出发,以真实纯粹的女性体验与感悟,分析社会、评判异性、同时更深刻地反现自身,通过莎菲型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给读者一个本真的、赤裸裸的女性情绪天地,展示出“五四”后一代女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现代姿态,透露出一种意气凌云的女性主体意识。2.40年代初期在延安创作的小说中,丁玲则以一个社会政治运动的自觉参与者与思考者的身份,以开阔的视野,对妇妇解放与民族、社会解放的关系,知识分子与的改造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层的思考,以敏锐的感觉与卓越的艺术胆识,针砭了革命队伍内部落后的思想意识,表现了独到而又深邃的艺术慧眼和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8.
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从二十年代末起,她通过一系列优秀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示了其他作家“创作中少有甚至于没有的姿态”。过去,不少评论者充分注意到了丁玲各个时期的作品所表现的崭新的思想内容,但对其艺术特色却抱着相当冷淡的态度,一直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国外有些论者甚至认为丁玲在艺术上“毫不可取”,她的作品不过是  相似文献   

9.
"娜拉出走"是五四时期独有的时代话语,并因其所蕴含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被赋予神圣伟大的地位.但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觉樱以她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对其进行了解构,以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遭遇,深刻提示了娜拉出走的盲目性、脆弱性及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之路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一部分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丁玲是一个为女性的解放而呐喊和狂奔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特别是前期)始终响彻着女性觉醒而反叛世俗的主旋律。她塑造了一批觉醒的女性形象,她们所经历的自我意识、女性意识和生命意识三个层次的觉醒,诠释了中国女性现代性觉醒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经历独特、命运曲折的女作家.她始终关注妇女的命运,强调妇女的自身解放,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很长时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从不动摇自己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最同情妇女、关注妇女命运的革命女作家,是在妇女解放之路上走得最远也最伟大的战士.在她的重要作品中塑造了莎菲、陆萍、贞贞等一系列自我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形象,从个性解放到大众革命,积极探索妇女解放之路,为中国妇女从女性到人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丁玲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延续性,但同时亦有变化.在丁玲的早期作品中,梦珂、莎菲等新式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带有作者丁玲的个人影子.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丁玲对新式女性的看法也出现了变化,在小说《母亲》中,曼贞的出现,为读者重新认识与理解新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特个性与精神面貌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普罗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革命救亡的浪潮冲击着女性书写的性别意识,与政治化的革命书写性比,女性的情爱已经变得不值一提。"莎菲"的决绝完成了丁玲跨时代的强力反叛,紧随其后的"革命加恋爱"将个体的解放无可选择地置放于群体解放的浪潮之中。丁玲的革命加恋爱的女性书写表现了女性视角下的生命感受和独特的性别体验,其对当下女性创作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的塑造也就成了考察该时代社会生活状况的一个窗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妇女问题也是作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题材.女作家丁玲(1904—1986)尤其如此。她毕其一生心血关怀着中国妇女的解放,并把女性形象的刻画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内容.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时代风貌,使读者在特定的审美领域,看到了几代中国妇女为求解放而奋斗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这是丁玲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独特而伟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中国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美国女主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她们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探究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相似的觉醒和孤军奋斗历程,由最初的矛盾冲突、挣扎反抗到最后失败而终得出一些规律,以此给追求自身解放的新世纪的现代女性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在其各个创作阶段,都倾注着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和对女性解放道路的关注。她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以性爱为主题的作品,让敢于追求情爱的“新女性”从爱情的藩篱中突围而出。然而,王安忆发现尽管女性在性爱观上离经叛道,但由于受社会、历史等条件的限制。女性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与自我防护的依托,只能屈服于强大的现实压力。《我爱比尔》中阿三的遭遇充分的体现出女性解放的道路依然充满坎坷和曲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五四后期步入文坛并与左翼文学界有着密切关系的知名作家,丁玲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色彩和自发的革命热情,这使她表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和情绪逻辑,通过40年代初期她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五四女性意识的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人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深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娜拉出走"是"五四"时期独有的时代话语,并因其所蕴含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被赋予神圣伟大的地位。但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沉樱以她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对其进行了解构,以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遭遇,深刻揭示了娜拉出走的盲目性、脆弱性及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之路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一部分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涂文晖 《文教资料》2009,(26):10-12
作为20世纪最为杰出的女作家,丁玲的一生坎坷多难,她性格中的核心部分是"倔强".本文回顾了她的创作历程,从作品的角度分析了其倔强的内涵,并指出新世纪丁玲对我们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