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传媒的主要形式,因此,高校应该重点考虑一下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创新工作理念,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校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水平,还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让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以及大学生自身成才的切实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亟待提升。为此,常州大学以马克思实践交往理论为基本遵循,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跟进式教育"理念,构建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新方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不足,共同决定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发展势在必行。要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教学模式,利用好网络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文件中,强调指出高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指导高校德育创新必须坚持的新理念。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在当代高校德育的发展和延伸,也是对传统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既要切实把教育、引导、激励大学生的个人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又要把尊重、关心、帮助大学生成才作为德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更要把提高、增强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从而不断推进德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团学活动是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团学活动要坚持在"量"的基础上求"质",在"质"的前提下增"量",力求"量"与"质"相结合,打造高质量的团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构建当代大学生先进性教育"二三三"谱系,"二"即为学和做,这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是"学"的手段和"做"的目的的统一。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以下"三"类内容教育,一是进行道德、法纪和科学教育,构筑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二是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核心内容的党性教育,构筑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政治标志;三是科学发展的五个理念,构筑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任务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样,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学生工作理念,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创新学生工作理念,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要确立"依法治校"理念。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外,网络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带来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思想保障。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必须要对思想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中国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要在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下展开。下面本文主要从思想内涵、价值维度、责任要义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以"中国梦"为引导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常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适应大环境的改变,势必要革新方法。分析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要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从教育对象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出发,结合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符合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应该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要建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而提高理论的实用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相似文献   

12.
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和发挥"微课"的独特优势,以"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理念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激发和满足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武器,意义在于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理论精髓具有显明的时代性。以人为本理念下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精髓,有利于更好的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应围绕大学生主体的党建载体,全面辐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保证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获得健康、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针政策,要切实围绕信息化技术及其发展空间,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积极践行网络化党建工作,实现"有网络发展的地方,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的格局。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主体肩负着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切实把握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主导权"。围绕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确立主流价值观思想,把控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引导权与主导权,对促进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经过多年实践验证,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宣传与践行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普遍问题。对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创新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是广大高校主体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加强和改进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视,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价值及其活动的一个基本观念,它关系到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对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起到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学习方式产生双重影响。以手机媒体为视域,通过维护校园和谐网络环境,构建信息安全制度保障,革新思政教育实施渠道的方法,可以优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正向人生信仰,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认真分析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有畏学厌学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探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以求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和关心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将会极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学习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有着更多的特点和属性,其对"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价值判断能力及道德认知能力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传统的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面临着挑战。文章试探讨和分析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新媒体的相关概念以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