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阵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品质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成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2.
自尊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教育内容,自尊也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品质。自尊品质的培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自尊状况出发,更要遵从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复杂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教师要把自尊心理教育与自尊道德教育有机融合;要善于围绕自尊的核心概念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对自尊的深度认识;要找准初中学生最突出的自尊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主观内省 ,是人的重要心理机能。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 ,自我意识是否良好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为学生树立自信、自尊的榜样。自信和自尊是积极自我意识的基础 ,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是自信和自尊的表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自信的表现、自尊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去点燃学生自信和自尊的火炬 ,照亮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要人“尊重”必“自尊” 自尊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渴望进步、希望被尊重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那怕是学习差的学生。可是由于学习上的暂时落后,或者由于某些不良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遭老师的误解,甚至遭到讽刺、挖苦,于是他们就以强烈甚至过激的言辞和行为去争取尊重。对此,教师要认清实质,积极引导,用心灵去感悟、去理解,要尊重和爱护他们,多表扬、少批评。要用肯定的方式去教  相似文献   

6.
优秀学生也有缺点。班主任要抓住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榜样引领他们发现自身问题,在实践中改善不良习惯。作为班主任,教育帮扶这类学生,须用真情和智慧去尊重、理解、赏识他们,当好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7.
学生不但具有主动学习的天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求知能力,应该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那种责备学生不自觉、不主动,埋怨学生不用心、不肯学的态度是不公正、不合理的。 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权首先必须保障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用自己的心智去交流。因为,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如果现在在课堂上只让他们惟命是从,消极应付,而不让他们主动学习,不让他们参与交流,他们的智力和道德的发展都将会受到阻碍,甚至被扭曲。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参与学习交流,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每个教育者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自我约束力弱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是对教师的严峻挑战。要改变消极的思维定势,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恰当运用尊重、鼓励、等待的教育策略: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即及时树起大拇指去肯定他们;等待即耐心等待学生消化、吸收、理解、转化、成长。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促进他们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9.
人文性与严肃性相结合。要使课堂具有人文性,首先教师必须具有亲和力,能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上,总会有学生非常活跃,老师应及时表扬,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有些学生一方面跃跃欲试,一方面又徘徊观望,对他们,老师要及时发现,从他们犹犹豫豫的动作,充满渴望的眼神看到欲说还休的心态,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一些从来不肯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应  相似文献   

10.
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1.1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的时候,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无论对错,给学生鼓励,让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还要以身示范,为学生做榜样,更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爱是教育的根本,有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其中"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进入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上不断成熟,有一种成人感,期望得到别人尊重,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可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爱,促使学生反思、自省,进行自我教育,融洽师生关系,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呼唤人格教育,语文素质的提高需要人格教育。因此,人格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育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价值归宿,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学生奠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首先,从语文写字这一简单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会要求学生作业须整洁、美观并按时完成,学生如能遵照教师的要求去执行,必然会逐渐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如注重仪表、严于律己、尊重他人等。注重仪表的人给人以庄重、自尊的印象,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严于律己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以人性化的教育去教育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尊自爱,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姚栋萍 《文教资料》2008,(30):107-108
作为教师要细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微妙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让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本文就此从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信任和宽容学生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尊重是平等对话的姿态,是民主对话的行为,是自主对话的原点,一场精彩的对话一定由"尊重"开始。在"对话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促进"尊重",学生享受"尊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落实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尊重学生的对话起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对话起点,引领他们从起点出发,开始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学生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我们做老师的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所以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热爱学生,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把自己完全放在与学生同一条地平线上,做他们的朋友,培养他的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只要转变了教育观念,适当的启发,适时的引导,合理的结课,高效的设计,学生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地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觉地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形成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陆钦基 《新疆教育》2013,(7):186-187
农村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落后,导致了农村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却得不到关注。需我们老师多关注问题学生,对他们多一点爱心和宽容心,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从人格上尊重所有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可感情用事,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才能更好的转化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