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对初中生而言,“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表达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抓住“生活”这个作文基点,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体验和作文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素材库,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2.
胡茂山 《成才之路》2009,(25):38-3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愉悦,使作文教学在儿童与作文之间形成“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的习作因生活而显精彩,因生命而显灵性。  相似文献   

3.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二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可见,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脱离生活的作文是不真实的,也不具有任何价值。我们提倡儿童生活作文就是要反璞归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儿童走上生活作文之路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参与“儿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有些孩子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培养作文兴趣,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的真谛。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  相似文献   

6.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习作指导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习作期待”。而“习作期待”的形成有赖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转递和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多向命题,诱发情感学生作文是生活积累的表现。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笔者认为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具启发性的题目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开拓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激发…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以真实的情感作文,于是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走进生活,书写真情”的角度切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作文教学只有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绪,产生倾吐的欲望。基于此,本教学设计试图体现一个“放”字、一个“真”字和一个“趣”字。放,即放飞心灵,放开思维,放达情感,放手表达,让学生自由畅达地去抒写那多姿多彩的寒假生活;真,即真实的生活,真我的体验,真情的流露,真切的表达,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趣,即无邪的稚趣,天真的童趣,纯真的情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享受作文的乐趣。我们只有让作文透发出学生生命的本真,保持着其特有的“原生性”,童心、…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应时刻关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好胜、好想象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作文素材资源,创设能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下结合“看录像作文”课题实验,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遵循“好动”心理,诱发作文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当前学生习作假、大、空的现状,笔者开展了生活化作文研究,主要通过生活引领、促进学生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化作文的具体内涵为:作文要走进、介入儿童的真实生活、意义生活、精神生活,作文要表达、展示儿童的真实生活、意义生活、精神生活,作文要提升、改进儿童的真实生活、意义生活、精神生活。我主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着眼于儿童生活,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新课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言之有物,能“用我手写我心”,就必须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出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鲜活”的课堂中深刘地理解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增强写作的实用性和作文讲评的欣赏性。  相似文献   

13.
刘雪清 《江西教育》2010,(10):40-40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l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写出童真童趣○徐海涛(上高县实验小学)一、题材要新,贴近儿童生活新颖的作文题材,能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然而盲目地让学生们求异猎奇,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即使再新的题材,到了他们的笔下,作文内容仍旧会显得空洞、乏味,或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不尽相同,所思所感也因人而异,而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坦露真实,描述体验,展示个性。所以,指导学生作文必须确立“求真”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生活”这个鲜活的素材,努力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内容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  相似文献   

18.
任利军 《考试周刊》2014,(60):48-4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自然流露,愉快地倾诉,快乐地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体现了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要求作文教学要淡化文体,降低要求,重视兴趣情感对写作的影响。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理念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作文教学要面向儿童,面向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多年未消,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不会作文、只会作假”,致使“作文育人”的目标远未实现。有识之士提出作文必须“淡化文体、注重内容”,让学生少些束缚,多些自主。实践表明,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之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可以说,“向生活回归、从生活学作文”已成为当前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笔者现拟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一、剪切“课余生活”。“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对学生的“八小时以外”过分“担扰”,有时真没必要。生活中无穷无尽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