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程使甩心得: 1.用正胶发球时要吃球吃得“厚”一些,而如果像反胶那样纯摩擦的话,正胶胶粒容易打滑,所以多撞击更利于发出下旋球。发上旋球时,触球后手腕可以向上挑一下,加速出手速度有利于将球发短。2.使用正胶快拉时要强调突然性,击球时间最好在来球的上升期。引拍幅度要小,迎前收臂要快,且前臂和手腕的爆发力要集中。3.正胶拉过去的球比较飘,而且时转时不转,对方不太容易防守,也不容易反拉。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2,(9):108-109
反手翻挑衔接正手抢攻也是一项很具马龙特色的连续套路。除了“两步上”的步法调整与正手推挑相似以外,反手翻挑更注重拍形的控制与发力的节奏。一般而言,准备翻挑时的拍形都要打得比较开,有时甚至需要稍微后仰;发力击球时要依靠手腕、手背和手指同时做功,赶在来球弹起的最高点,下手一定要快。  相似文献   

3.
孔令辉打球的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是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尤为出众。一般选手在接发球中,接下旋短球通常以搓球为主,但接上旋球和侧旋球,如果只会用搓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会挑短球很有必要。孔令辉在接反手位短上旋时,既可以用正手侧身挑起来(图E1~6),也可用反手挑起来(图F1~6)。 图E1~6中用正手挑短球时,与搓球的站位有所不同:左腿在前,身体保持平衡,出手时重心从右腿移到  相似文献   

4.
樊人  冰沙图 《网球天地》2012,(6):128-128
挑高球的运用多会出现在双打比赛中,将球高高地挑起越过对方网前的选手.给自己制造上网的良机。单打中偶尔也会使用,当对手回球上网或者回过来的球非常刁时,也会采用挑高球,给自己制造出进攻或者回位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发球时自已可以自由选择线路,但接发球时来球的落点则由对手的意志所决定,所以难度很大。但也并非全无规律,一般来说都是发到中路略偏右的短球为主,配台两大角长球。最简单的接发球方法是:对方发短下旋时,我方摆短或搓长;对方发不转球时,我方则以挑为主;对方的长球只要发出台,到我方反手位时,我用拉、打去对方正手位。  相似文献   

6.
姓名:蔡赟身高:1.82米体重:68公斤籍贯:江苏出生日期:1980年1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主要成绩(双打): 2004年瑞士公开赛冠军2005年苏迪曼杯冠军成员2005年德国、全英、中国香港公开赛冠军2006年汤姆斯杯冠军成员2006年中华台北、澳门公开赛冠军图解这是一组完成中场接杀球技术动作的标准示范。其中有中场正手接杀球和反手接杀球后挑高球两组不同目的的中场击球技术处理。在接杀球的击球技术中,接杀放网前小球相对于其他击球技术要容易一些,学习时可以先掌握此项技术。而接杀挑高球和接杀平抽球等相对要难一些,对手腕的控制能力、速度和爆发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击球点、击球时间也不太好把握,所以接杀挑高球和接杀平抽球技巧可以稍后一些再学。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6,(8):78-78
击球时手腕固定,从肘部开始整个前臂发力回击来球。先用身体朝向的假动作误导对方对来球线路的判断,再用不转挑球技术接发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手挑打     
对正手位短球耍有进攻能力在实战中使用正手挑打相对要少一些。改用无机胶水后,球的旋转减弱了,正手一般不会摆出太留机会的球,所以对于正手短球一般还是以摆短为主。而一旦对手回球冒出了机会,正手必须要有挑打进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网球教程     
挑高球 挑高球是指使还击的球越过网前对手的头顶落入对方场区。挑高球有攻击性和防守性两种。当对方上网时,可用以迫使对手后退;当击球员处于被动时,可利用球在高空时迅速恢复有利位置。挑高球分为平击挑高球、上旋挑高球、下旋挑高球,一般要求落点深。挑出上旋高球时,因球落地后会冲向端线,可使位于网前的对手措手不及,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0.
谢春英 《乒乓世界》2012,(11):94-95
本组技术图,我们从实战中介绍一下马琳的正手暴挑。从图6中马琳的板形看,看似他要在台内挑打,但已经判断出这个球可以提拉。从图7起,马琳身体上前,将手臂拉开,在台内把球像提拉似的暴挑回去。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所以马琳并没有完全地抓好上手时机。在短时间内使用台内暴挑时,身体上来才可以在高点接触球,手臂拉开才能充分摩擦住球。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是羽毛球运动中速度最快、最具有观赏性的一个单项。项目受传统技术风格"快、准、稳、狠、活"和战术指导思想"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影响,运动员所需的技术要非常过硬,打法细腻。所以现代羽毛球制胜的关键在于对网前的控制,赛场上谁确立了网前优势,谁就能够掌握主动权。运动员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勾对角球、推球、挑球、扑球、搓球、假动作的技术战法,不断强化对网前球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提高削球技术的主要环节和训练方法:1.接好弧圈球。削球运动员能否生存及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过弧圈关,所以在这里作为重点详细谈一谈。削弧圈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门)判断。一般来说,弧圈球的旋转有三种:强烈转、一般转和不太转。只有判断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判断时,要从对方挥拍用力的大小,球在拍上磨擦时间的长短和来球的快慢来考虑板形用力大小。(2)击球时间。削强弧圈时,在下降期接球比较好O一是这时球的旋转弱了。二是击球点低,不易出高球。接一般转和不太转的弧圈时,可以在下降期或高点期击球。下降…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十大经典战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场比赛的经典之处莫过于变化。头两局。老瓦的接发球有比较大的问题—一对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起初以慢摆中间或中间偏正手居多,缺乏主动性.总是在第二时间而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发球。但是老瓦自己能意识到,“我这样是不行了”.接下来就配合正手搓侧旋长球,并适时利用反手的摆、挑去接正手位的球.再加上正手的挑打。在接发球中寻求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上旋挑高球     
《体育博览》2010,(2):88-89
作为上旋球的一种应用方式,上旋挑高球能够使打出的球强烈旋转,球在第一次落地前会由右向左在空中划出一条大幅度的曲线。  相似文献   

15.
姓名:张洁雯身高:1.74米体重:69公斤籍贯:广东出生日期:1981年1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主要成绩(双打): 2004年韩国、中国公开赛冠军2004年尤伯杯冠军成员、雅典奥运会金牌2005年马来西亚、香港、中国公开赛冠军2005年世锦赛冠军.苏迪曼杯冠军成员2006年德国、新加坡、韩国公开赛冠军2006年中国香港公开赛冠军2006年尤伯杯冠军成员图解球经这是一组完成中场接杀球技术动作的标准示范其中有中场反手接杀放网前小球和中场反手接杀挑高球两组不同目的的中场接杀球技术处理动作。在反手接杀球的技术中.脚步的移动最为重要.从准备站位、判断来球位置、左右脚迈出的选择、向来球方向脚步的移动、引拍的发力等动作需要一气呵成。击球时应注意球的落点,选择好击球点和击球时间,中场接杀放网前小球需要注意展腕的动作,切球时需控制好拍面,击球的刹那间身体姿态应相对保持固定。中场反手接杀挑高球则应提高手腕的控制能力、速度和爆发力.提高击球落点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4,(11):88-89
本组回合是在快速连续中完成的,马龙在中间位短球的位置采用了一板非常突然的反手翻挑技术,陈建安上手主动快撕了一板马龙的正手位大角度,马龙在还原时及时出手,采用“蹲地式”反拉扭转了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2022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决赛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发球,都是反手网前为主反手平高为辅,都是以1号区为主5号区为辅;接发球,安赛龙以挑球主推球为辅,昆拉武特以搓放为主挑球为辅。(2)前场技术,使用最多的都是挑球;中场技术,都是档网为主;后场技术,安赛龙采用杀球为主,而昆拉武特采用吊球为主。(3)得分都是杀球为主,失分都是接杀球和高远球。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4,(5):90-91
处理中路短球要及时调位 图中第一板球,闰铭辉侧身挑打了正手偏中间位的短球,技术含量非常高。正手位短球挑直线是比较高级的技术,除了运动员用手腕控制弧线外,还需要身体、大臂和前臂给予向前发力的帮助,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击球弧线。  相似文献   

19.
四、对网前技术的论述 对我女运动员网前技术存在问题的分析 拦网技术动作偏大,手臂与手腕力量差。在网前,不知应站在什么位置,缺乏封位、角度意识。经常是站在那里静态地拦网。在网前感到浑身上下不自在。心理上害怕向网前靠近。反手拦网乏力.喜欢用双手拦网。击球时缺乏很好的平衡动作,弯腰不弯腿.头部容易低下.破坏了整个动作的平衡。 网前技术的要点 身体平衡:在网前无论是处理近身中路球还是远距离扑击、拦截高球还是低球都必须保持头部向上,眼睛平视前方。 2轻微转肩:轻微转肩已经代替了拉拍,不应先拉拍再转肩,击球时身…  相似文献   

20.
升级     
《网球》2013,(7):16
截击挑高球的诀窍截击挑高球是指当对方上网来到网前时,在半空中把对方回过来的球截击过头顶落到对方后场,迫使对方转身后撤往回追球。截击挑高球的诀窍主要有:1)控制好过顶高度,由于对方守候在网前,如果截击挑高球高度不够,就可能给对方打高压的机会,因此,足够的过顶高度是进行截击挑高球的前提。2)截击挑高球不像上旋挑高球那样在落地后急速前冲,如果对方移动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