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提出将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简称CDIO)引入至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是增加航天专业学生实践比重、培养工程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给出了CDIO模式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结合途径,并描述了CDIO模式下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具体设计与教学实践等具体内容,希望为目前航天或力学专业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10,(6):F0002-F0002,1,F0003
飞行器系统与工程:该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力学、电子信息、航空宇航学以及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进行飞行器气动设计、性能估算、论证与分析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在军事领域从事气动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气动特性计算、高技术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相似文献   

3.
最优控制是航天控制领域的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控制理论的进步得到极大发展。“航天器最优控制”课程是航空宇航专业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优控制理论在航天飞行器轨道设计、制导与控制方面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科研进行实践。文中主要对国内外院校航天器最优控制课程的开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日本防卫大学等为比较研究对象)总结我校课程特点并指导课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答     
Q:和飞行器相关的专业有哪些?航空航天方面的专业只招男生吗?成为一名航天人,是不是一定要报考航天航空方面的专业呢?  相似文献   

5.
"飞行力学"作为面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选择受限、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侧重基本科研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运用,使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从而为其毕业设计环节的顺利开展和从事飞行器设计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传军 《神州学人》2005,(12):22-24
袁家军,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原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应用力学系,1987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委派,赴德国宇航院力学研究所研修,33岁时被任命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神舟"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国际宇航联副主席。曾当选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获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2001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7.
“航天动力学基础”课程以天体的视位置和视运动为基础,研究人造天体——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等)的实际运动,是我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航天测控、卫星航天控制、航天工程、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测地等专业需要了解或掌握的知识。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图形,且这些图形具有如下特点:①以球作为辅助工具,研究天体的机位置和机运动。许多图形由描绘在球面上的点、圈、线构成;②描述天体实际运动轨道的曲线,都是空间的圆锥曲线,如椭圆等;③天体运动规律是球面多个元素的复杂函数,…  相似文献   

8.
航天飞行器设计是北航跨院系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素质的关键环节。针对航天飞行器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和实验教学中存在专业性实验仪器的缺乏、空间和成本限制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内容脱离了工程实践等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提出了教学实验设备小型化、教学实践训练系列化、教学实验内容科学化、优秀实验作品传承化四项改革措施。根据近几年的实验教学结果来看,解决了实验设备的缺乏和空间、资金的限制问题,做到了人力物力的合理调度和综合利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这些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对业内同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航天研究上使用的主要航天运输飞行器是已使用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航天穿梭机(SPaceShuttle),即第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飞行器”(RLV)。虽然航天穿梭机可能到2015年仍在飞行,但更先进的航天客机将取而代之,如曾经吹嘘得很厉害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探险星”单级入轨RLV。这类航天飞机可像目前的国际航班那样载运普通旅客及货物去太空旅行,但要想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达到目前客运飞机的水平,尚需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要到2030年方能投入使用。因此,NASA计划研制第二代RLV,对航天穿梭…  相似文献   

10.
《学子》2009,(10):19-20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公孙胜,罗真人的大徒弟。与高廉斗法,大获全胜。高廉驾起一片黑云想逃走,被公孙胜用法术从云中打落后杀死。公孙胜不知用什么法术弄得上天入地,难道是飞行器技术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5):151-152
文中分析了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培养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招生》2003,(12):46-4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对每一位心系蓝天的年轻人来说,能够亲自参加飞行器的设计可能是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学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进行系统的培训,就能让你梦想成真。因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学科创造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数个“第一”:自行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架大型无人驾驶靶机、第一架直升机、第一架高原型无人驾驶侦察机、第一架飞翼式微型飞机等。该学科在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授予权,1988年首批被评为国内同类学科中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在人才建设、学术水平、实验能力和整体实力等方面都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飞行器总体设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飞行器总体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包括航天、航空、陆上、水上飞行器。飞行器测控是指对航天飞行器和航空飞行器进行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是当前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其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飞行器进行跟踪测轨,即通过测量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获得其相对于地面的运动信息,用来  相似文献   

15.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机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本文归纳出了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路: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与现场参观相融合和重视实验教学。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勘查工程等专业近3年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查和调研成果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和总结了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在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毕业设计时间短、教师等教学资源紧张、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是一个科研、教学和工程开发三结合的单位,先后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固体力学与结构工程”和浙江省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建设单位之一.中心为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中国材料学会成员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委员会失效分析网点和宁波市失效分析委员会挂靠单位。现有教授、研究员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副教授、高工4人,讲师、助研、工程师和实验师9人(含博士2人、硕士5人),助理工程师2人.主要学科带头人有王礼立教授(博导)和陈大年研究员。中…  相似文献   

18.
航空航天专业升温 我国许多应该用到飞行器的民用领域目前还未开发利用,在私人使用上也几乎是空白,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将是急需人才。  相似文献   

19.
工程力学     
正专业解读工程力学是研究工程项目中强度(材料或结构抵抗破坏的能力)问题的学科。设计人员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变形、出现裂纹、断裂等)交给力学专业的人员去研究解决,便催生出这个专业。工程力学源于力学,又与实际紧密联系。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该专业在国民生产中有广泛的引用,大到开发项目,小到零件设计,无不渗透着工程力学的痕迹。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学习系统而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锻炼自己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能力,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职工教育》2004,(4):46-47
上海航天局811所是从事航天飞行器、运载火箭、导弹及其他特种用途装备的电源系统及其高能化学和物理电源研究、设计、生产、试验的专业研究所。811所在认真贯彻局党政工领导关于实施“班组工程”活动中,伴随着前三年创建“质量信得过班组达标”活动的质量文化,围绕新三年工作目标,通过抓班组特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