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每一堂体育课都是从组织学生开始。在上体育课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状态会持续到体育课中,导致学生心情难以平静,心不在焉,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如何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集中注意力,对于体育课极其重要。一、停顿静候与目光巡视法  相似文献   

2.
要客观地分析评定一堂体育课,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好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应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能使学生全力以赴地进行运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2020,(3):43-44
<正>强度和密度是判断一堂体育课运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一堂体育课学生是否达到运动效果的重要数据表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强度,而且也要有相应的密度要求。然而在实践当中,体育教师往往只能达到单方面的要求,要不强度达到了却忽视了密度;要不密度达到了,强度却忽视了;再不就是两方面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却把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体育教育教学解决中国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键是:每一堂体育课给予学生持续运动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总时间的(运动密度)75%以上,不管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体能的练习都要保证学生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m i n),每一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时间保证在20m i n左右,专门的体能练习时间为10m i n左右,运动技能的学习以活  相似文献   

5.
好的体育课必须有好的教学目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关于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标准第二条实际上在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明确每节课都要干什么,都要教会学生些什么,锻炼学生些什么,教育学生些什么,要求我们的每一堂都要上得有效果,不能心里没有一本帐,教学不能溜到哪里算哪儿,要求体育课要真正成为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在体育课的运动技能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以及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根据体育课的具体情况,适当采用游戏化、情景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倍增学习兴趣或加深对运动的理解,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课中的游戏化教学必须玩中有学,学的是与身体运动相关的内容,否则就是娱乐游戏。情景化教学必须景中寓意,激发出学生不  相似文献   

7.
雷培华 《体育师友》2011,34(2):9-10
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了如指掌,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对以下几类特殊学生需要格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谈谈体育课的分析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对体育课进行分析和评定,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有利于进行教学研究,把体育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客观地分析评定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好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应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能使学生全力以赴地进行运动,或称愉快的运动。课的运动负荷适当,学生有竭尽全力、爽快的活动感。 (二)能使技能得到提高。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独创和努力的效果所带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正>一、提升学生体能成为体育课堂必须突出的方面参与研讨的绝大部分教师认为: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能,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体能下降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仅靠体育课效果甚微。但笔者认为,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中流砥柱,不用妄自菲薄,体育课堂时间虽不长,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形式。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通过45分钟的教学,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就要求每堂体育课都应有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和论述,即中强度高密度的原则。上海市体育中心教研组在1981年全市体育教学评比中,提出体育课合格指数为平均心率120—140次/分,全课运动密度在3O%以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体育课?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影响他的学生。成功的体育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内和课外的体育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2.
<正> 学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教育部颁发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制订每一堂体育课的具体任务时,都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任务完成得好坏,受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外在的,也有内心的。如绝大多数同学愿意参与有兴趣有内容的活动,这是因为少年儿童都有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学程序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体育课的效果就会受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把每一堂体育课都上得生动、活泼,符合学生们的“天然需要”。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如何安排组织好体育课教学的准备部分,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这不管是从学生的生理或心理角度出发、还是从运动学角度出发来讲,它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在内容的安排上,必须遵循本课的基本教材内容,它的目的是服务于基本部分的内容。因此,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就必须从运动生理角度出发来选好准备部分的内容。然而一味注重于内容的选择,而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不可能达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困扰着每一位体育老师,特别是特异体质的学生,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通过调查,掌握这些学生的特异体质信息,并做出各种措施,安全地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相似文献   

16.
<正> 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但是中小学一堂体育课只有45分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只有加大练习密度和负荷强度,才能提高体育课的学习效果;但由于学生身体承受负荷能力的限制,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超过这一限度,学习效果反而降低;那么,如何合理调整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才能达到提高体育课练习效果的目的呢? 根据运动生理学实验,在做同等负荷强度工作的实验中。由于体息间歇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国外阿斯特兰德的实验研究证实,“在固定跑道上以同样的速度在持续时间里跑时,改变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17.
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小学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活动过程,由于体育课的组织存在严厉、枯燥、约束性比较强的现象,小学生的稳定性与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一堂体育课如果过长或形式单一地组织,就会出现学生的运动兴趣降低,导致小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而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是体育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它是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技能、技术的主要途径,教学效果是通过每堂体育课显示出来的,教学质量也体现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交流的结果。在体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案也称为课时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情况预先设计的一堂体育课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完成一堂体育课的具体行动计划.体育课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在实践层面,体育教师们编写的教案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也无统一、固定的格式.但教案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应关注的重点要素是什么?各重点要素如何设计?这些问题较少有人探讨,需从理论上进一步梳理.  相似文献   

20.
金涛 《新体育》2022,(8):20-2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体育教学加速推进,如今已呈现在每一位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面前。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青教院附中238名初中生线上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初中生接受、认可喜欢线上体育课,少部分初中生不认可、不喜欢线上体育课;线上、线下体育课二选一时,大部分初中生更倾向于线下体育课。在线上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线上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给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如视频分享、共同制定适合的体育锻炼计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