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庾晋 《湖北档案》2003,(5):45-46
中共首次在国统区 获得的宣传陈地 《救亡日报》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所办,这是一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1937年7月28日,在潘汉年及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简称“文协”),潘汉年与宋庆龄、蔡元培、胡愈之、张志让等83人被推选为理事。 “文协”成立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潘汉年即通过该会宣传部长、共产党员汪光焕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提出出版《救亡日报》。但上  相似文献   

2.
《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该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11月22日因上海沦陷而暂时停刊。翌年元旦,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又因广州失守而迁徙。从1939年1月10日到1941年2月底,“救报”在战时后方桂林度过了  相似文献   

3.
一《救亡日报》是抗战期间有着广泛影响的一份重要报纸,创刊于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十一月十二日沦为“孤岛”,十一月二十二日停刊。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在广州复刊,十月二十一日广州沦陷后又停刊。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辗转到桂林复刊,一直坚持到皖南事变后,于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日被国民党政府封禁。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出版,十月二十四日又被国民党政府禁止发行。《救亡日报》在它生存的二年多时间里,办办停停,数度起落,这种艰难多磨的遭遇,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算得上是少有的了。  相似文献   

4.
一、上海创刊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我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发生,香港沦陷,我到重庆进了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恢复了救亡日报(改名建国日报),出了十二天,被国民党封闭;接着我去新加坡,参加了胡愈之同志主持的南侨日报;在那里干了七、八个月,我重返香港参加了华商报的工作。这十二年的  相似文献   

5.
夏衍与救亡日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衍同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而且是一名杰出的记者,在我国进步报刊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夏衍原名沈瑞先,祖籍浙江杭州,1900年生。抗日战争前,夏衍深入当时社会,细心观察并亲身体验下层人民的生活,写出名作《包身工》,堪称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夏衍正式从事新闻工作是在1937年抗战以后,他接受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委托,同郭沫若一起创办救亡日报。这张四开小报,随着抗日战线的南移,由上海到广州、桂林,辗转迁徙,历尽艰难,直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被迫停刊。救亡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统区吹响了宣传抗战、  相似文献   

6.
《救亡日报》:留下短暂成永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28日,在潘汉年及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简称“文协”),潘汉年与宋庆龄、蔡元培、胡愈之、张志让等83人被推选为理事。“文协”成立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潘汉年即通过该会宣传部长、共产党员汪光焕,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提出出版《救  相似文献   

7.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7,(12):73-75
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夏衍,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先后从事了十二年的新闻工作,在上海、广州、桂林等地辗转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  相似文献   

8.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9.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0.
长江的道路——从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识长江同志是在1937年抗战前后,当时上海正酝酿组织新闻界救亡协会,开始筹备这组织的有胡愈之、恽逸群、杨潮、陆诒和我,秋江好象没有参加。那时在上海办过《文艺新闻》的袁殊主张成立青年记者学会。后来我们和胡愈老商谈,愈老认为当时一些记者都不能算是青年了,于是  相似文献   

11.
陈阳 《新闻世界》2013,(4):195-196
本文主要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申报·自由谈》利用副刊文体的丰富多样性针砭时弊,揭露敌人阴谋,反映现实,从而唤醒国民积极抗日,形成了有力的抗El救亡舆论氛围,推动着上海民众的抗日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2.
<正>1963年12月,诗人光未然在北京意外地接到北京二十六中学校方代笔的一封"诀别信"。信中说:遵从本人临终委托,今由我校来信奉告:本校特级教师阎述诗先生已于本年11月23日病逝。一见阎述诗的名字,光未然如见其人如闻其歌,惆怅之情,难于言表。想起他所谱的救亡名曲《五月的鲜花》,如烟往事,浮现眼前,心潮起伏,不能自已!1937年夏,救亡歌曲《五月的鲜花》传播到上海,那正是"抗日有罪",救亡运动"触犯王法"的黑暗年代,为了躲避反动当局的查禁及时推广  相似文献   

13.
于伶(1907-1997),剧作家.江苏宜兴人.原名任禹成,笔名尤兢.北平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参加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担任领导工作.抗战初期,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委员,上海文化戏剧界救亡协会负责人,后赴重庆.建国后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市文化局局长.80年代,当选为上海市作协主席.著有<于伶剧作集>、<于伶戏剧电影散论>.  相似文献   

14.
8月13日上海某报<丁黑:"救亡"是好坏个时代的时尚>一文中,作者称安徽泾县是新四军的"发源地",笔者认为用词错误.  相似文献   

15.
救亡日报从它创刊的第一天起,经历了上海、广州、桂林三个阶段,历尽艰险,几经考验,它始终坚持在民族救亡的最前线,汇集了文化界最尖锐的武器向敌人猛烈开火。它讲了人民大众想讲,国民党不肯讲,而新华日报又不便讲的话,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它在宣传抗日,团结进步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至今人们还在怀念着它。救亡日报的同志们撤退到桂林时,都是孑然一身,连御寒的冬衣也没有着落。八路军办事处拨给了报社一批白报纸,便是当时报社最珍贵的财产,也是报纸复刊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大家咬紧牙关终于使  相似文献   

16.
"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开始。可是,蒋介石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军事上不断骚扰我八路军、新四军;在舆论上颠倒黑白,千方百计封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为粉碎蒋介石的舆论封锁,唤醒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起来抗战,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湖南创办一份宣传抗日的报纸。在长沙创办报纸 1938年1月,田汉、廖沫沙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商议,将报纸的名称定为《抗战日报》。社址设在长沙皇仓坪的一座电影院楼上,计划内容和形式大体与上海的《救亡日报》相似,是作为《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的。1月28日,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日,《抗战日报》也于那天正式创刊。在创刊号上田汉亲自撰文,纪念淞沪抗战,其中还特别写到参加过淞沪抗战,时任湖  相似文献   

17.
干涉、控制和威胁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创刊初期,名义上是属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以下简称“文救”)主办的机关刊物,实际上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一张统一战线的报纸。它的经费一部分来自“文救”,一部分由国民党津贴。因此,国民党就没有忘记对它的干涉和控制。当时,在上海的国民党著名CC文化特务、市教育局局长潘公展(他也是“文救”的常务理事)却力争由他们派人来主办,他派来了御用文人、当时暨南大学教授樊仲云担任主笔,文化特务、市教育局宣传科长、潘公展私人秘  相似文献   

18.
全民抗战爆发后的淞沪战役,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战斗,由于日寇在金山登陆,战线西移,上海沦为“孤岛”,日寇在上海四周大肆烧杀,并以苏州河北据为魔窟,将黑手伸入闹市,不断制造恐怖事件,风声鹤唳,日夕不宁,广大人民群众,对日寇的滔天罪行,靡不切齿痛恨,爱国激情,则更为洋溢。上海地下党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各救亡团体,  相似文献   

19.
夏衍同志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文艺大师,也是一位贡献巨大的新闻工作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受着我们新闻界后辈的敬爱。从抗战开始的1937年起,到1949年中,有12年时间,他主要从事新闻工作。那时报纸是主要的舆论工具。夏衍同志作为一个老党员,受命通过报纸,扩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救亡日报》是夏公主持的第一张报纸。于1937年8月间在上海出版。它广泛刊登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战言论,全力宣扬抗日救亡斗争,是当年上海最突出的抗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党的需要.随时准备牺牲.即使到了悬崖绝壁.要跳.就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杨刚杨刚(1905-1957),湖北沔阳人,1928年因学业优秀被保荐免试进入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杨刚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结识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1936年10月担任《大众知识》半月刊的编辑.宣传抗敌救亡。1939年9月受萧乾之邀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