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殽之战》选自《左传》。《左传》本是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主。笔者在叙述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生动地记叙了人物的语言、行动,维妙维肖地刻画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特色。其中,《殽之战》中的蹇叔是比较突出的形象。蹇叔,他是同僚百里奚荐给穆公,共襄国政的秦国老臣。笔者塑造这位人物,始终以执迷不误的秦穆公作为陪衬。从文中得知:他深受朝中文武官  相似文献   

2.
《左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奠基之作,原因就在于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些人物形象,前人多有论析.但是从以往的研究情况来看,人们或是注重单个人物的分析,或是根据人物类型作出判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左传》家族人物群体的注意.综观《左传》全书,其间虽写了各种各样的事件,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数量最多、着墨最重、个性最鲜明的却是一系列世代承传的贵族世家中的人物,以家庭为中心的贵族群体是作者创作重心之所在,家族人物群像成为作者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的主要载体,本文就试图对《左传》中的家族人物群像进行初步的论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羽翼信史”派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在运用古籍材料《左传》和《列国志传》塑造“闪现型”人物形象方面,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第一,丰富已有人物,如郄縠,《东周列志传》从“赵衰推荐郄縠”“练兵”“晋、曹交战”“堆尸-掘墓-棺尸”“假道于卫”“临终献计”及“文公怀念”七个方面加以润色,借《列国志传》之壳,据《左传》之实,撰写新的故事.第二,新增人物,如于朗,此人虽不见于《左传》,但《列国志传》和《东周列国志》中“归属”他名义之下的部分行为见于《左传》,可见小说作者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往往将多件或不相关的事情,全部“归属”于该人物.  相似文献   

4.
《左传》的写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写人为中心的历史文学著作。《左传》作者不仅在无可效法的条件下,再现了许多历史人物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使“其性情心术,声音笑貌,千载如生”;而且在通过刻划人物形象反映历史的创造性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写人艺术,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才能。《左传》是以尚实的史笔和形象化描绘的文笔相结合而进行写作的,这在广义的角  相似文献   

5.
关于《左传》中的人物形象、礼制风俗文化、外交辞令等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从《左传》文本出发研究新问题的著述并不多。本文从文本出发,从几篇短小的记录人物琐闻言行的文章入手,对《左传》叙事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因而,它不是简单地记载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反映社会现实。这种借助形象反映社会人生的手法与文学是趋于一致的。但作为历史著作,《左传》仍然具有不同于文学的叙事角度,即作者只能从旁观者这个固定的视点客观地叙述事物,描写人物的外在语言、行动,只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而不能像文学家那样,主观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直接剖析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史书,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其预言是实现《左传》文学性的重要手段。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使得小说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同时,它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题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写作提供了技法经验等。  相似文献   

8.
《左传》和《战国策》均为先秦优秀的历史散文,在记述当时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还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人物以能言善辩著称。这也成就了两部著作的共有特点:长于记述行人辞令,记载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谋议论辩的  相似文献   

9.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0.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1.
《左传》代表先秦叙事文学的最高成就,写人记事也有相当高的技巧。其中的《之战》,以秦穆公遣师袭郑却遭伏击一事为线索,展现了一群不同国别、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乃至不同年龄的人的风采。在篇幅不长的文字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究其原因,是与作者对人物语言深刻精到的描写分不开的。它特别注意人物语言的场景化和个性化,其风格不外婉转与率直两种。善记外交辞令是《左传》的文学特色之一,在本篇中尤为突出。外交是政治斗争的特殊形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外交者在外交斡旋中要做到可进可…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后的《左传》人物研究,突破了建国前札记体评点式研究的局限,开始向纵深发展。学者们立足于文学研究,叉借鉴历史学、文献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成果,使《左传》人物研究成为当代《左传》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故本文立足于所见材料,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5.
《之战》集中体现了《左传》的高度文学成就 ,它是《左传》叙战争的名篇之一。在不满千字的文章中 ,由“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视馆”、“文嬴释俘”、“阳处父追囚”、“穆公悲迎败将”等生动的小故事构成完整的情节。描述了十几个思想各异 ,情态各别 ,个性各殊 ,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实在令人拍案称绝。蹇叔是全文的中心人物 ,也是作者用力刻划的人物。他活动在战前 ,而战事的发展、结局与他的分析、预见无毫发爽 ,千载而后 ,闻其言 ,似面其人。他是秦穆公时的元老重臣 ,国有大事 ,穆公多与之相商。当穆公…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两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和事件,表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本文从两部著作中选择女性形象这个角度作切入点,分析这两部著作人物塑造方法之不同。左传纪女性人物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17.
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 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是纪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传统手法,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放在剧烈的矛盾冲突中,选取典型事例,运用人物自己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举止来描写.这种手法,肇始于《左传》,昌盛于《史记》,集大成于《红楼梦》.我们仔细对照分别选自于《史记》和《红楼梦》中的《鸿门宴》与《林黛玉进贾府》这两篇课文时(分别见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和第四册),便惊奇地发现,二者不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如上所述,而且所刻画的刘邦与王熙风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竟也存在着诸多近似之处,这也许是偶然的巧合,也许是生活的惊人一致,也许是曹雪芹从《史记》吸取了文学营养,本文试图就刘邦与王熙凤人物性格的相似之处作一点浅陋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在文学方面成就较高,它不但有纵横的文笔,奔放的气势,而且在叙事的生动,描写的细密,人物的刻画等方面与《国语》,《左传》相比较,也有新的突破。这里谈谈《战国策》在人物塑造方面对《史记》的影响。 《战国策》全书的人物约有六百多个,涉及到战国时期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上至国君、王孙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有说客策士,武将谋臣、宠姬嬖臣等。其中有不少鲜明的形象,如深明大义的赵威后,奔走游说的苏秦、张仪,舍命相报的勇土聂政,高行义节的鲁仲连等。通过对他们的言论、活动的描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战国时代生动鲜明的图画。这些人物的百态千姿,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在《家》所塑造的不下于六十多个的人物形象中,人们往往首肯于高觉慧形象的积极意义。可以理解、高觉慧顺应了生活激流、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为作品增添了亮色。然而,从文学的主体性出发、从人物自身性格的丰富内涵着眼,以审美的尺度衡量,在《家》的众多人物形象中,高觉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