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1年 ,兰云军博士 (教授 )参加的、由其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锦宗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从活性染料到反应性染色理论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兰云军博士回首取得这项成果的艰难过程 ,心里无限感慨。1993年 ,2 9岁的兰云军从陕西科技大学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他大学的专业是制革工程 ,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是应用化学 ,攻读博士学位学的是精细化工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染料、染色助剂与染色理论及皮革化学品。读博期间他就直接进入科研。科研经费短缺 ,他自己先垫了30 0 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  相似文献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4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朱进东教授,今年被南京大学录取为2010年定向公费博士研究生,新学期他将去南京大学报  相似文献   

3.
71岁的迈克尔·加扎尼加博士现在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关于加扎尼加博士,最有名的就是他所做的揭示大脑分裂个性及左右脑半球分工的一系列研究。第二有名的,则是他爱讲故事的个性:他喜欢讲自己失败的实验,提出的愚蠢问题等等,这些他——这个业界翘楚——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犯下的各种错误。  相似文献   

4.
正他是河北省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他苦心孤诣30年,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他是著名工业废水处理专家马中汉教授的关门弟子硕士、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教授的开门弟子博士,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指导的博士后。他34岁破格晋升副教授,36岁破格晋升教授。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黄俊山教授,祖辈都是行医的,传到他这儿已经是第六代了。小时候,他经常跟在父亲的身边,看着父亲耐心亲切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父亲是个极好的人,总是为病人着想。那种对病人感同身受的朴素情怀,深深地影响着他。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电子器件研究领域,器件的功能、性能和它的体积、重量之间的关系亦如鱼和熊掌,要想实现两者兼得,绝非易事。随着现代微波毫米波电路系统的高速发展,整个系统迅速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可靠性、多功能性和低成本方向发展。东南大学郝张成教授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无限魅力。郝张成教授,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博士。2011年8月,他被东南大学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引进,并入选2011年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和2012年江苏省双创计划。自从研以来,他在自己所涉及的微波毫米波器件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的脑科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加通过对裂脑人进行的大量研究,促进了我们对人类大脑功能偏侧性以及大脑半球之间关系的认识。近年来,他还就大脑发展与人类伦理形成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71岁的迈克尔·加扎尼加博士现在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关于加扎尼加博士,最有名的就是他所做的揭示大脑分裂个性及左右脑半球分工的一系列研究。第二有名的,则是他爱讲故事的个性:他喜欢讲自己失败的实验,提出的愚蠢问题等等,这些他——这个业界翘楚——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犯下的各种错误。  相似文献   

8.
黄为军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1,(5):58-61,106
王福俤,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矿物质分子营养学研究组组长、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正教授、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及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同济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营养学博士;1998年博士毕业后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工作4年,后前往美国密苏理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系(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员)及佛罗里达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研究副教授)开展研究。2008年被中国科学院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回国。  相似文献   

9.
<正>他聪颖好学,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他一心报国,是改革开放后四川省农业界第一个学成归国的洋博士。他大胆探索,是提出麦类基因符号并被国际学术界接受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人物名片     
<正>龚晓南,土木工程学专家,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84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浙江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工程博士。1988年聘为教授,199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方向:地基处理及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和土工计算机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前的初秋,一个怀揣理想的青年从风景迤逦的河南焦作来到千年古都西安,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今天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程馆里,当年的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流体机械及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景银教授。李景银教授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1和1998年先后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飞行力学博士袁建平,出生在壶口边上的土窑洞里.面朝黄土,痴情蓝天.1974年,袁建平一步三回头,告别黄河岸边的父老乡亲,来到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攻读.贫瘠的黄土地给了他聪慧的头脑和顽强的毅力.学士、硕士、博士,他一步一个脚窝;破格为副教授、破格为教授、破格为博士生导师,他一个脚窝一支歌.攻读硕士期间,袁建平悉心研究一种运动参数——四元数.他修  相似文献   

13.
罗毅教授是个地地道道的清华学者,有着严谨的作风。五年寒窗,十年执教,他和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清华是一个给人理想的地方,他的理想也在这里生根发芽。 他把自己的一切和他深爱的物理电子学联系在了一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罗毅教授凭着对自然科学浓厚  相似文献   

14.
张洪江,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教授出生于1955年1月,河北省易县人。1978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水土保持系。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院长。1997年被北京林业大学选拔为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分会秘书组副组长、中国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第二  相似文献   

15.
刘长江,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生人,辽宁建平人.现任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16.
曾昭伦字叔伟,科学博士、教授、著名学者、化学家。1899年5月25日生,湖南省湘乡县人。 1815年,曾昭伦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即清华大学前身)。入学后经考试,他由一年级跳到四年级学习(当时该学堂为八年制学校)。学习期间。他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身体也很好,他是全校出色的长跑运动员。 1920年秋,曾昭伦公费赴美留学,在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化工。其间,他严谨治学,成绩优异,三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后转习化学,于1926年6月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当时,美国教授希望  相似文献   

17.
碳—石墨材料研究,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在众多已经散发夺目光彩,华丽的科研长巷中,它则有些角落的感觉。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角落"中,却有一个默默无闻奋斗了二十多年的人,他看到了角落的价值,他深信,角落终会被太阳照耀,角落终会在眩目的长巷中散发它独特的魅力。他就是碳—石墨材料研究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铁虎博士,在一个春意盎然的上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李铁虎教授,也走进了他内心那个神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年轻的副教授韩海潮博士荣获日本心血管研究基金会93年度Uchida国际基金资助。韩海潮博士是西安交通大学匡震邦教授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圣迭戈大学冯元桢教授联合培养的博士,几年来在生物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论文,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其主要论文3年来被国外同行引用10余次。  相似文献   

19.
井上亘,男,1967年生,日本东京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90年3月学习院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1996年3月学习院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史学专攻毕业博士(史学),2009年8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百人计划研究员。主要专业方向为日本古代史(政治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出土文献研究。出版专著《虚伪的日本》。  相似文献   

20.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毕业于湘雅医学院,1925年至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菌研究工作,因成绩优异,被美国微生物学权威泽塞尔教授聘为得力助手。回国后,被上海医学院细菌学聘为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