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台综艺晚会的成功,离不开晚会创意新颖、节目质量过硬、演员水平高超等诸多因素,因此,编导在组创晚会的过程中总是要把主要精力投人到节目创作及演员选择上,却常常忽略对晚会现场观众的把握。其实,现场观众应当成为导演手下的“第二演员”,对其把握得当,也是晚会成功的要素之一.一、现场观众的双丞间性决定了其在综艺晚会中的重要地位有现场观众,是电视综艺晚会有别于其他晚会(如电视歌舞晚会等)和其他电视文艺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综艺晚会为什么要保留现场观众?为什么不单纯依靠电视制作手段(如静录加特技等)来完成综艺晚…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江苏教育电视台因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对录制现场的恶言丑行不加制约,致使粗俗视频网上传播,被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播。为什么正规的电视台录制节目现场会出现嘉宾与观众尖声对骂呢?作为嘉宾的干露露母亲说:"说白了吧,别人给我钱,我才发飙的,要不然我能那么去做吗?"一语道破"天机",说明当下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真的是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3.
顾鲲 《新闻前哨》2010,(7):55-57
"场信息"的强弱是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所谓"场信息",是指把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观众畅所欲言的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看成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场",通过"场"中人物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某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和思想。"场信息"的交流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荣 《新闻世界》2014,(8):40-41
节目导视的作用是引导观众收看节目。如何更好地发挥节导视作用?本文介绍了两种方法:一个是所谓的"偷",另一个是所谓的"抢"。  相似文献   

5.
李华英  郭睿 《新闻前哨》2013,(12):42-42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好的脱口秀节目,就是充分满足了这一理论。在观众至上、收视率成为"指挥棒"、竞争激烈的今天,电视节目生存的王道已经不仅仅只是节目形式,观众更愿意看的是高质量内容、高水准的脱口秀节目。优秀的创意策划团队,  相似文献   

6.
邢雪 《新闻窗》2013,(6):51-52
《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星跳跃》号称浙江卫视"中国三部曲",这三档号称"国字号"的节目却不是自制节目,全部是引进海外节目版权,依照制作宝典的指南,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制作的节目。在这个创意匮乏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讲,从海外引进一整套节目创意体系,是控制节目设计成本,迅速提升节目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邱金太 《东南传播》2010,(10):141-142
电视新闻节目"兴奋点"设计得当与否,决定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与否。"兴奋点"动情、新鲜,富有感染力,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里,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对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计"兴奋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的"门面",代表着电视台的形象,是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主持人在镜头前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节目的看法,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因此,作为主持人具备怎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掌控现场,并赢得观众、吸引住观众,这是每一个节目主持人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8日,云南卫视秉承"打造新娱乐创意新视听"的节目理念,挥师北上,植根首都北京。推出了一档酝酿良久的重磅制作——大型现场互动音乐歌会节目《仁和谁最闪亮音乐现场》。其振聋发聩的先锋创意和独到巧妙的创意构思,还未面世就在业内和观众中引起了极大轰动。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6,(7):138-139
"纯作秀、靠演技、简直假!"、"节目里亲密无间,下了节目就是陌生人!"当下,为了节目效果过分渲染童话的婚恋节目逐渐引起观众反感,偶像剧式的老模式、老套路导致观众热衷度开始降低。然而,湖北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明星恋爱真人秀《如果爱》却一直坚持"真实"路线走到了第三季!  相似文献   

11.
案例 2012年11月25日,一段源自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录制现场的视频被观众上传至网络,引起轩然大波。视频中作为嘉宾的干露露干毛毛母女三人对现场观众破口大骂、大爆粗口,而节目组人员却并未予以阻止。视频引发大量讨论,更引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关注。随后广电总局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所有栏目,并要求严禁有丑闻劣迹的人员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制作。  相似文献   

12.
徐晓天 《新闻传播》2010,(3):109-109
"真人秀"节目又称RealityTV,即真实电视,是指由普通的人(非扮演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为了一个明确目的去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类节目赢得了可观的收视率,逐步开始在全球范围流行。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电视台也纷纷创办"真人秀"节目,成为收视卖点,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非常6+1》等,一些地方台也竞相效仿,一时间"真人秀"节目充斥电视荧屏。节目质量优劣共存,观众也褒贬不一。笔者认为,制作这类节目应注意一些问题,现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了一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在最后二十四强的时候,电视台现场直播,并有嘉宾现场点评。在一个歌手喝完歌的时候,台下观众没有一点掌声。也难怪,他唱得实在不怎么样,除了让人佩服他的勇气再也无话可说。于是,观众都等着看嘉宾是如何对这个歌手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4.
"叫座"与"叫好"之间的差异比比皆是,总叫人困惑不已。2010年和2011年度全国电视剧收视率前40位的电视剧中,仅有《我是特种兵》《毛岸英》《解放大西南》《幸福来敲门》等11部获得第28届"飞天奖",前3位无一获奖,前10位仅3部获奖①。这个差异和2012年度喝倒彩的电影"金扫帚奖"形成奇特对称,即70%的好评节目不受观众关注,70%的热门节目获差评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大成本、大制作的"大片时代"已经到来。原版节目的引进、精良的制作、创新的本土化资本运作与产业链开发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但文化产业的风险值得警惕,中国电视台应量力而行。在引进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节目模式,还学习节目创意与营销策略有助于我们快速成为节目版权的出口方。  相似文献   

16.
在时下竞争激烈的收视率大战中,电视工作者无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来提高节目的吸引力,提高收视率。在节目录制现场引进观众的参与是一个普遍采用的措施。于是,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节目中出现了现场观众,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新闻节目到娱乐节目,从体育节目到生活节目。稍具电视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引进现场观众无疑会给节目制作增加不小的难度,但制作者们仍然乐此不疲。那么,现场观众是否真的是提高收视率的灵丹妙药呢?本文将选取娱乐节目为样本,对现场观众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在娱乐节目中,引进现场观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过去激烈,随之而来的是频道与频道之间的角逐。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芒果台"的湖南卫视,在省级卫视中,拥有无人能敌的制作团队、优质节目、明星主持和市场占有率,以绝对的优势称霸"卫视江湖"多年。2010年底,一颗鲜红的"荔枝"突然吸引无数观众的目光,大有盖过"芒果"之势。这就是被观众戏称为"荔枝台"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已经成为全国很多观众的首选。据索福瑞34城市收视调查,江苏卫视的《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首播成绩都拿下了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19.
成都一家电视台为了使节目更加刺激,竟然用上了“现场直播狼狗咬美女”的“另类创意”——让两条德国大狼狗追咬被“武装”后的美女嘉宾,看哪位女嘉宾最先跑到终点。应该说,这个“另类创意”的确刺激,也一定会吸引一些猎奇心较强的观众的眼球。但是,这个节目忽略了国内观众的文化习惯、收视心理,甚至还有播出政策。正如有的观众评价的那样——“如此做节目太暴力了,电视台以参与者的安全和惊恐来换取收视率太不人道”。如今,国内许多电视节目(特别是一些娱乐综艺节目)是从西方国家“克隆”来的。但是,在引进或模仿西方电视节目时,必须看到国…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体替人做"嫁衣"本是一件好事,但相亲类节目如今却变成媒体借机炒作的平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近日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下发整改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原本蜂拥而上的卫视相亲节目势头也得到了遏制。笔者认为,办好电视相亲节目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缺少诚意的节目就莫要骚扰观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