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领头羊,其领导力关系着大学的发展和前景。大学校长领导力对大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大学校长领导力,成为影响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校长领导力施展的制约因素,试图为中国大学校长在发挥大学领导力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长对大学的领导是战略领导,战略领导力是大学校长影响大学发展的关键能力。大学校长的战略领导力主要体现为战略思维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三个方面。战略思维能力是大学校长战略领导力的思想性表达,决定大学发展的势能;战略决策能力是大学校长战略领导力的制度性表达,影响大学发展的目标和走向;战略执行能力是大学校长战略领导力的行动性表达,影响大学发展的路径与速度。三方面的能力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大学校长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域。通过加强院校研究,提升大学校长的战略领导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校长领导力状况研究切合时代要求,是高等教育事业快速而稳定发展的内在诉求.大学发展离不开大学校长,而校长领导力状况是全面反映校长领导学校发展有效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安徽“行知联盟”12所高校为例,着力探讨大学校长领导力现状,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刻剖析,为校长领导力建立更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学术秩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实现影响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因此,现代大学学术秩序是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环境。现代大学秩序的建立需要对其伦理进行思考。通过大学学术秩序伦理的理论比较以及我国大学学术发展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大学学术秩序的伦理目标是扩展大学和学者的可行能力。学术自由、学术条件、学术机会、学术信用保障和学术防护是实现此目标的工具性自由。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学术秩序的伦理目标相契合,不仅是大学校长领导力效能实现的要求,也是现代大学秩序建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大学校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领导力五力模型为依据,大学校长领导力模型应包含九项子能力。通过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层干部、教授四类群体对校长领导力的测评,发现四类群体在领导力评分均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授群体对校长领导力的评价明显低于其他主体,尤其是在变革的勇气和魄力及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能力上。校长在使命感和全身心投入上的自我感知高于其他群体。研究和反思造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对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现学术和行政系统之间的协同联动、建立起大学校长全心治校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研究型大学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型大学校长"已然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通过分析大学校长领导力的逻辑起点、基本概念、必要性探讨以及学术界现有的研究进展,认为: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宗旨及其构成成员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校长的核心领导力是基于学术的领导,而其实现条件包括对大学内部(包括"物"、"人"、"事"、"文化"及其关系)的引领与对大学外部关系(包括政府和市场)的协调。研究结论为: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真正结合,基于内外部和谐基础上的学术发展是研究型大学校长核心领导力的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校长与大学、市场和政府三个环境场域的系统梳理表明,大学校长生存的环境,即大学校长与大学、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区别大学校长生存的行业环境和区别其他职业的特殊性的逻辑起点.是当代大学校长实现其领导力的前提.大学校长生存的环境系统和存在的关系表明,大学校长的角色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和多元化.要通过环境关系与角色身份的适配,促进大学校长领导效能的实现,以利于引领当代大学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繁荣与发展既要依赖教授的创造力,更要依赖校长的领导力.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现代大学校长的成长受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关大学校长成长体制环境的比较分析,认为要造就和培养一流的现代大学校长,必须从改革大学校长的选拔制度,建立科学、民主的校长选聘机制等七个方面实现对现代大学校长成长体制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繁荣与发展既要依赖教授的创造力,更要依赖校长的领导力。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现代大学校长的成长受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关大学校长成长体制环境的比较分析,认为要造就和培养一流的现代大学校长,必须从改革大学校长的选拔制度,建立科学、民主的校长选聘机制等七个方面实现对现代大学校长成长体制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领导力不同于管理力,领导力是影响能力,被影响者自愿追随;管理力是控制能力,下属不得不服从。虽然管理力和领导力的耦合使领导者对组织的管理有效,但并不意味着领导者要平均分配这两种力量。各类组织的具体组织情境各有不同,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必须适应具体组织情境的需求。大学组织的特质决定大学校长更应具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长具有构建办学理念的使命和义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大学校长缺乏教育家精神两种交互因素共同导致了我国大学办学理念的缺失,而“合法性”机制能对此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大学校长构建办学理念需要积累和调动教育家精神,主要包括使命感、价值领导力、谦卑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克拉克·克尔为首的学者们试图通过加强大学校长领导力以挽救颓废的美国高等教育危机的依据之一.然而,大学校长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的发展,在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的看法.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其一大学校长至关重要,无可替代;其二大学校长可有可无,并不能决定学校的发展;其三大学校长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以上三种不同大学校长作用观的阐释和解读,旨在对大学校长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长:学术领导力的中世纪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体制是现代西方大学的普遍特征,但不同国家的大学在校长领导体制上又存在各自的特色和差异,考察大学校长这一职位及其领导力在中世纪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各国大学校长领导体制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对于重视与落实我国大学校长的地位与职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学校长,魅力是领导力的一部分.魅力大学校长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把握大学使命,维护大学尊严;遵循大学办学规律,有创新的大学理念,办富有理想的特色大学;营造自由民主的大学发展氛围等三个方面.如何使大学富有魅力?作为政府,应改革校长管理体制;作为大学校长,应勇于推动大学发展变革以及努力加强与师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应对新型信息化管理过程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形成需要以校长自身信息素养提升为前提,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为保障,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引导为重要体现。文章借鉴目标管理的SMART模式,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信息化领导力SMRAT模式,从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信息化建设过程管理可控、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相互关联、信息化建设结果可预期、有明确的截止时间五个环节探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法国远程教育产业面临发展前景的挑战,不断缩减的财政预算、技术的匮乏、越来越高的学习需求,以及不断增加的全球竞争,使远程教育机构不仅要考虑他们的经济模式,而且要寻求在法国高等教育转型中的新的发展道路。其中,不容忽视的是领导力在国家远程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在领导力理论视野下,法国远程教育进行了系列的变革:由“独白”走向“对话”,由控制走向引领,由集权走向自治,提升大学校长的领导力,以共同的愿景引领远程教育的变革。由此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在市场经济转型中,开放大学领导力建设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的权力基础可以从组织基础和个体基础两个方面审视,其制度化的权力以组织结构和组织控制为其主要的权力基础;而其个体权力则以校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资历、品德、情感等为基础。校长的政绩和成就如何、校长的领导力能不能获得最大的有效性、校长能不能成功地推动大学的发展,取决于大学校长发挥权力作用的制度环境、校长对于研究型大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以及校长在具体的大学事务中创造性地运用权力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领导体制、领导者素质以及领导能力是领导学中重要的概念,校长作为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其领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人才建设的水平。目前三种关于学校领导力的研究流派特质理论、权变理论和团体动力学理论都将校长的领导能力放到了决定学校未来发展和品味的高度。大学校长职业化和领导能力建设的途径主要有改进区域教育;加快职能转换;完善培训体系;实行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大学校长职业化是现代社会与大学自身发展的需求。通过回望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基本内涵,分析大学校长职业化异化现实样态,提出大学校长职业化优化路向,以期对大学校长职业化起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识教育需要价值引领与制度回应:大学校长需增强课程领导力,促进理念上的共识;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等专门组织,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基层教学研究组织,提升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完善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增强教学有效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优质资源共享与创造转化中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