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佳 《海外英语》2014,(21):127-128,133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在口语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多模态话语输入,完成对多模态调用和协同。该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为基础,按照模态调用的基本原则和口语教学的特点将口语教学过程划分为情景体验、多元习得、能力拓展和实战演练四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态选择,设计相应的训练手段和评估方式,从而形成优化的多模态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在口语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多模态话语输入,完成对多模态调用和协同。该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为基础,按照模态调用的基本原则和口语教学的特点将口语教学过程划分为情景体验、多元习得、能力拓展和实战演练四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态选择,设计相应的训练手段和评估方式,从而形成优化的多模态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一堂英语专业二年级精读教学公开课中的课堂话语为语料,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模态与PPT模态组合的相互配合及其在体裁结构、语法与语类层面上的体现,分析了以课堂话语不同模态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构建课堂话语意义的过程。研究发现:课堂教学的主模态是口语模态、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其他模态起强化、补充、支架、协同等作用,对模态的选择与运用可由课堂话语的交际目的及教学设计与目标所确定,而恰当地运用各模态间的配合与协同作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理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各有其中心任务,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的侧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策略.本文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出发,从课堂的四环节来探讨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前三名获奖者的课堂导入话语进行语料分析,旨在找到优秀老师多模态课堂导入话语的共性,以期为广大英语老师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发现,优秀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主要采用口语模态、PPT组合模态、体势模态和情景模态等多模态话语的组合形式,各个模态之间协同组合,体现了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多模态话语符号相互配合,达到语言教学目的.本文以一节国家级小学英语示范课的课堂话语为例,从形式、媒体等层面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环节所使用的主要模态符号,及不同的模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配合与协同.结果表明,语言、图片、动作和音乐是本节英语示范课使用最多的模态符号,这些模态在教学中相互关联实现语言准交际、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课堂中,课堂的导入一直教师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课堂的教学最初始的一个部分,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营造的氛围和状态,对于学生的后半段的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因此,课堂导入在整个英语教学的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的环节,将其效用发挥尽可能的发挥出来。本文就就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角度,来探讨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的导入的作用,让初中的英语教学实现真正的从导开始。  相似文献   

8.
姜林国 《辅导员》2013,(6):11-12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大都采用"三环节"教学模式——"自学探讨,展示交流.巩固拓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划分为4~5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对单元内容自学探讨、备课后在课堂上展示。登台的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在最后还留出时间请台下的同学质疑。一节40分钟的课,老师授课时间只有10~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来给学生"讲课"。在"三环节"中.第一个环节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决定着后面展示交流的内容、巩固拓展的深度。而在"自学探讨"这个第一环节里,最难拿捏的就是学生的"备课"。那么.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英语教师课堂上的言语形式呈现出多模态转向。本文以某独立学院两位英语教师的现场授课为语料,对比分析了多模态课堂话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两位教师都比较擅于运用口语、体势、PPT组合、情境、空间位移等多种模态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程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受教学内容、个人风格等因素影响,不同教学环节具体模态的选择和运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开放教育的成人业余学习者的特点,分析传统的英语听说课面授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结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课程改革的多模态话语协同的听说课教学模式。通过对观摩示范课的教学实施步骤和模态调用模式的个案分析,归纳总结听说课教学过程中的模态调用流程图,并提出几点听说课面授教学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技术下,多模态的阅读教学已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大热潮。教师以一堂高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的课堂话语为语料,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模态协同理论,根据阅读教学中的不同阶段,探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多模态课堂话语的不同模态间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2.
姜林国 《辅导员》2013,(4):11-12
<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大都采用"三环节"教学模式——"自学探讨,展示交流.巩固拓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划分为4~5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对单元内容自学探讨、备课后在课堂上展示。登台的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在最后还留出时间请台下的同学质疑。一节40分钟的课,老师授课时间只有10~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来给学生"讲课"。在"三环节"中.第一个环节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决定着后面展示交流的内容、巩固拓展的深度。而在"自学探讨"这个第一环节里,最难拿捏的就是学生的"备课"。那么.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用的得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高职英语课堂提问这个环节来分析和探讨不同提问的功能及其各自的语用前提。  相似文献   

1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课堂和讨论式教学的优势,把教学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并依据“一种模态为主、多种模态协同”的设计原则,将多模态话语融入对分课堂各教学环节的实施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臧翠翠 《英语广场》2020,(10):63-65
语境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语境因素对多模态选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探讨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多模态选择的语境因素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及学生的影响决定多模态的选择,两者又与语言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影响模态选择。本文从语境因素的角度分析多模态的选择使用问题,以期为外语教师课堂多模态的使用和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时,还存在着只开发固定环节和学生熟悉的内容、盲目加快讲课速度和忽视学生需求等问题,导致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而使得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通过创造性使用中学英语教材来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秀美 《天津教育》2023,(2):141-143
<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实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高度重视课堂导入,并立足不同课型,应用不同的策略导入课堂,推动教学发展,增强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歌唱课、欣赏课、演奏课为例,阐述初中音乐课的导入策略。音乐课堂教学由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这四个环节构成。其中,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曾有人将音乐课堂的导入环节比作乐器定调。定准了“调”,歌曲才会有动人的前奏。所以,在实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  相似文献   

18.
王敏敏 《考试周刊》2012,(62):159-160
本文试从教师教的几个环节探索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课堂活跃起来,如何创设合理的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从学生学的环节探讨如何使学生更愉快、更乐意地接受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借助ELAN 4.1.2软件,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模态、语言符号进行了分层标注、统计和功能认知分析。研究显示,教师在建构"概念再现意义"中,主要采用视觉和口头模态,以言语为主;在建构"人际互动意义"部分,更多在社交距离中采用动作、目光等触觉模态和视听、视觉模态,较多使用短片、图片、颜色、声音等伴语言协商情感和态度;在建构"组篇意义"框架时,主要采用视觉模态,调用图表、图片、字体和符号。在意义建构中,手势通过创造意象、指示和强调把模态和各种语言符号加以衔接和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决定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现。本文从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性入手,将德育渗透融入课堂教学,探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