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作文》2007,(7)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更有其特殊意义,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心情愉快而积极主动学习,才能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我曾在淮安听了李刚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揠苗助长》,上这节课之前,师生互不相识,然而课上师生却配合得相当默契,主要是李老师使学生把"兴趣"当作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所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4.
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别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这样一条规律才开始起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时就越容易、  相似文献   

5.
王伟 《考试周刊》2012,(39):84-84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有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偷快地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对兴趣重要性的认识是一码事,在实践中能不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是一码事.  相似文献   

7.
李露 《中学文科》2007,(6):107-10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才能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才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增强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趣味性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心理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应非常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动力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去.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学习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自身才能.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角度看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 ,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 ,培养兴趣更具有特殊意义 ,只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才能心情愉快地受教 ,积极主动地求索 ,从而保证学习认真 ,掌握知识牢固。生物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一、运用直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像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等教具 ,要灵活使用 ,注重效果。比如 :讲解关节的结构这节课 ,我先用标本和挂图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智力和性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智力和性格特征的相关研究李洪玉,何一粟一、问题提出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只有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即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人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兴趣的一种,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个性...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学生有了浓厚的认知兴趣,才能掌握自主权,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活跃,这就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则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全神贯注,积极思维,锲而不舍,心情愉快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重要最活跃的成份,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因此,在数学上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强大的动力。《吉林教育》今年第二期刊登霍懋征的文章,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题,谈了自己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可以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的启发、保护才能发展起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呢 ?我们除了精心备课,设置每一个问题外,还利用计算机给学生提供声、光、色综合起来的、生动鲜明的感性材料,并且这又是学生动手操作代替不了的。发挥计算机刺激多种感官的作用,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在讲解“直线是可以…  相似文献   

17.
学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 ,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 ,起到了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1 利用自然学具 ,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心理动因。只有学生对某种学习活动感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才不会感觉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时 ,他才会集中注意 ,积极思考 ,使知识与技能掌握得快而牢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他才会主动地掌握知识 ,发展认知能力 ,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 :…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呢?这是我们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我们努力去探求某种事物的根源,也能直接影响一个人学习效率和智力的发挥。要想培育学生学  相似文献   

20.
在制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徐爱华由心理学得知:“兴趣是人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的,就变成了爱好。”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之一,是推动学生力来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